第416章 蒲阴山交易行(2/2)

李相鸣盘膝席上,呼吸绵长,周围升腾起淡淡的白色水雾,如同轻纱般缭绕。

“堂主,冯娘子他们想见您。”

门外传来了敲门声,伴随着恭敬的通报。

李相鸣缓缓睁开眼睛,手中的灵石在一瞬间化为细腻的粉末,从指间滑落。

“让他们进来吧。”

“来这里?”

门外显然吃了一惊。

“嗯。”

李相鸣没有过多解释,从储物袋取出一枚丹药吞下,闭目调息。

从宿云岭回来,已经三月有余。

这段时间他一直窝在太白酒家修炼。

得益于悟道灵泉和邪恶绿袍的帮助,他不仅在修炼绿云洞的法术时进展神速,连带着吐纳法力也是得心应手。

眼看着体内法力愈发雄厚,李相鸣也是“膨胀”了起来,开始尝试冲刺灵窍。

灵窍看不见摸不着,又被称作隐穴,数量庞杂,共计三万六千个,分布在人体七百二十穴周边。

世人皆知,修行之道,是为了追逐长生。

如何才能长生?

唯赖法力!

法力能够造化万千,无所不能,道教认为,只要将法力修到最高境界,便能青春永驻,不死不灭,这就是“仙人”的由来。

然而,早在上古时期,炼气士便发现,丹田所容纳的法力是有限的——当然,那时候还不叫法力,仅仅叫做灵气。

当达到阈值时,炼气士无论如何努力吐纳,多余的“灵气”都会逃逸出体。

这个现象曾困扰了修真界多年。

直到陈祖提出“灵根说”和“修真论”,不仅明确了“灵根修真”这个概念,更是将“灵气”和“法力”进行了明细的界定。

炼气士们遂知道,灵气吐纳入体后,不再是无害的灵气,而是能够呼风唤雨的法力。

在那个年代,炼气士对法力的探索欲达到巅峰,不仅诞生了各种千奇百怪的法术,更奠定了新的修行境界。

没错,有人发现,只要吐纳灵气的时候,经过某些地方,灵气就会被“吞噬”,从而滋生出一丝丝法力。

炼气士们把这些地方叫做灵窍。

灵窍被发现后,轰动一时。很快便有人突发奇想,用法力冲击灵窍。

这下子不得了,因为灵窍被破开,不仅能更快地滋生法力,更有储存法力的功效,相当于一个个“小丹田”!

原本苦于法力有限的炼气士,豁然开朗。

于是,利用灵窍修行,开发人体秘藏,成为修真界的共识。

当一定数量的灵窍被开发后,便会遇到“屏障”,只有打破这道屏障,才能继续找到后面的灵窍,而这道屏障,便是筑基大关。

自此,修真界有了第二个境界,筑基!

之后的境界,也大抵如此。

所谓的修行,就是要不断挖掘自身灵窍,让体内的法力越来越多。

不过,灵窍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

李相鸣将浑身法力都用上,也仅仅破开筑基境界后的第一个灵窍。

想要破开第二个,就必须要等待丹田法力恢复,并且修满身上所有已开发灵窍的法力,方有资格冲击剩下的灵窍。

但也仅仅是资格而已,灵窍顽固,大部分人都不能一气呵成。

一旦冲击失败,法力消耗一空,数月苦修便打了水漂。

这正是修行之路漫漫的原因。

纵观修士一生,始终在吐纳法力,以及消耗法力的循环当中。

有的人准备不够充分,或者运道差了些,在一个灵窍上被困十余年也不出奇。

灵窍已经这么艰难了,后面的金丹大关,更是难上加难,不仅难,还危险重重。

冲击灵窍不成,顶多是浪费了法力,如果在筑基、金丹这些大关上一着不慎,轻者经脉受损,灵窍封闭,修为倒退;重者被法力反噬,一命呜呼。

李相鸣默默地恢复法力,不多时,门外再次响起敲门声。

“进来!”

一个风韵犹存的宫装妇人率先跨过门槛,她的目光扫过房间,很快聚焦在李相鸣身上,屈身行礼道:“冯娘见过李堂主!”

“数年未见,你也有不小变化啊。”李相鸣淡淡地应了一声。

曾几何时,冯娘子装扮朴素,一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

如今也开始打扮得枝招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