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先祖有灵(1/2)
第88章 先祖有灵
满天星斗,一轮皎月。
河畔帐篷密布,有幽幽的笛声响起。
陈绍带着几个亲兵,在营中转了一圈,又亲手布置了一些游骑哨探。
红柳河的下游,就是大名鼎鼎的无定河。
行至红无定河边,抬头望去,痴痴的看着天幕。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千百年来,星辰满月,如同今日一般,照在多少辈征夫的身上。
他们中,又有多少人埋骨边陲,死在了这无定河边。光是三十年前的永乐城之战,西夏截断水源,就渴死了数万大宋将士。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一股难言的情绪,突然就盈满了胸膛,五胡乱华之后,源水一战,汉家存亡续绝,再度复兴,重据中原。
盛唐之后数百年,汉运陵替,五代又起,本朝立国时候,燕云已经沦落到异族手中久矣。
后来西北党项割据,中原文明两面苦苦支撑,历代宋主不可谓不努力,但是既不能收伏幽燕,也不能荡平西北。
那种凌驾于异族之上的汉唐雄风,已经多少年不复出现了。
现在又起来一个更加凶狠的女真!在北面草原上,还有一群零散的游牧部落,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崛起。
女真之后,又是蒙古,他们次第兴起,野蛮凶暴,轮番入主中原。
奴役、杀戮、屈辱.
自己一定要成功,以前没有实力的时候,陈绍还经常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事不济则躲到江南避祸。
如今真的拥兵数万,这种想法早被他抛诸脑后。
看着无定河里,月光粼粼,陈绍拔出佩剑,竖在身前,心中默念:皇天后土,先祖有灵,英魂不散,佑我功成!
董大虎有些疑惑,看着东家,小声问道:“东家?”
陈绍收剑回鞘,摆手说道:“没事。”
大虎和他关系亲厚,笑着道:“吓俺一跳,东家刚才干什么呢?”
“我请神了。”
几个亲兵互相看了一眼,面面相觑,都是一头雾水。
陈绍没有去银州,而是选择了沿河而上,去夏州附近。
这一路上,他下令修建堡寨,派人联络各个部族生羌,相约一起反夏。
很多部落都是持观望态度,也有一些因为被西夏盘剥太厉害,尤其是这五年战争期间,所以选择加入陈绍。
当然也有一些死硬部落,尤其是野利部六府部落,这是西夏野战士卒最大的兵源地。
野利部,一直以来,都和李氏皇族联姻,属于西夏除了拓跋李氏之外的第二大族。
他们自然是不会投降的,根据以往情报,他们至少拥兵五万。
野利和大宋的仇恨,由来已久。为了对抗大宋,他们甚至搞出了个六府部落,以前这些部落,彼此之间很多都是世仇,在盐州和夏州一带厮杀了几百年。
后来五代至北宋时期,汉人王朝持续向河套-陇东扩张,迫使分散的党项部落放弃世仇,组建联盟抵御汉人西进。
六族原居地(庆阳至盐州)恰处宋军进攻矛头(环庆路、鄜延路),单一部落实力无法抗衡。
于是他们选择了联合,为了让族人放下原本的仇恨,甚至还发明出了个共同始祖“扎尔戈”。
当时的各族族长,聚在一起,讨论了几天。然后就宣称各族均源自“白牦牛山神扎尔戈的后裔”,定期举行血盟仪式(宰牛饮血)强化认同。
他们把六族约信,刻在铜板上,有点类似于约法三章,也是三个约定:
当汉人入侵时,各族出兵比例为:野利部三成、往利二成、房当二成,其余部落共出一成;
战利品按出兵数分配(牲畜归游牧族、铁器归农耕族);
背叛者全族贬为奴隶。
他们被大宋打的有点惨,两边可谓是仇深似海,为了摆脱对大宋的依赖,甚至搞出了盐换粮、粮饲马、马驮盐,形成自给经济圈。
后来往利氏投宋、房当氏北逃,六府联盟基本崩溃,但是野利部坐大之后,延续了对大宋的仇恨。
陈绍拿下夏州,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西夏党项野利部。
大军行至中途,陈绍和韩世忠骑在马背上,挺直了身子。
他们一起看向死死的看着一条蜿蜒浅缓的河流横在眼前,河对面是一些堡寨,寨墙的垛口后面虽然堵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头,可是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声响发出来。
这些人不想掺和宋夏之战,但是每次面对前来进攻的宋人,他们都是首当其冲,被杀的最惨。
眼看宋人又来了,这些人也只能聚起来反抗,一排排衣甲不整的步卒,正排成歪歪扭扭的阵势,严阵以待。
宥州斩了李耀宗的东阳胜,大声对陈绍说道:“节帅,这些都是汉族豪强和米擒氏的人马。”
陈绍也听说过,在夏州的南部,有很大一片土地,是非常适合种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