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在此一举(2/2)

耶律大石冷笑一声道:“既然你们宋人铁了心要背信弃义,毁约攻辽,那俺耶律大石与契丹儿郎、燕地汉儿,就等着你们的大军来!”

说完,拂袖而去。

耶律大石走的很干脆,因为他知道,这次来根本无法让大宋回心转意。

他就是来看看大宋准备的如何了。

结果却有了意外之喜,连大宋军中谁任什么差事,都听得一清二楚。

幽燕之地,也就是大辽的南京,早就得到了宋金联盟的消息。

大宋官员借口买马,从从海路赴金,两国约定:

金兵攻取辽中京,宋兵攻取燕京,彼此兵不得过关,灭辽后,宋得燕云地,以献纳于辽的岁币献纳于金。完颜阿骨打口头允许宋收复地包括西京及平、营等州。

这些事,也被大宋泄露个干干净净,还是皇帝喝醉了,自己说出来的。

甚至包括高丽国王也看得清楚,特地捎了话来:“辽为兄弟之国,存之可以安边;金为虎狼之国,不可交也!”

不过高丽国王虽然这么说,自己却早在三年前,就已经遣使到金贺捷,和金国眉来眼去,准备认爹了。

——

耶律大石愤而离开汴梁,宋辽同盟此时已经名存实亡了。

伐辽这件事,如今更加的板上钉钉。

真个汴梁,都沉浸在一种喜悦当中,仿佛还没有打,他们已经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此时,谭稹突然面奏圣上,痛陈利害,说是禁军训练废弛,战力低下,而且“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建议清查禁军人数,以节省国家财政开支。

官家面色惴惴,一言不发,默然离开。

一时间,朝野震动,都在等待着那些大人物出手或者表态。

而大人物们,则在等待着皇帝的意思。

蔡府。

蔡京虽然越老越精明,但是毕竟岁数高了,精力时常不济。

今天也是早早吃了一点清淡的东西就去午睡。

好在这一觉睡得还算不错,直到末时才在一群侍妾的服侍下起身。

起身之后,稍稍梳洗,两名使女就搀扶着他在后园中散步活动筋骨。

才走了多半圈,内宅管事之人就匆匆进来回报,听完管事回禀之后,蔡京忍不住就是皱眉,满脸的嫌弃完全藏不住,“他又来做什么?还是这般沉不住气!传我的话,不见!”

蔡京最近极少动气,这番生气了,就不是小事。毕竟年纪在这摆着,说不定什么时候一口气没上来,就有可能撒手人寰了。

老管事哪还敢多说什么,施礼之后就要退下。

刚走了没几步,突然又被蔡京叫住:“也罢,让他进来!”

他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这大儿子性子浮夸,没有一点耐心。遇事总这般沉不住气,要是生出什么事情来,无论如何,父子总是一体,蔡京自问也脱不了干系,还是交代他一番该如何行事才好!

管事匆匆退下,一会功夫之后,就见他将蔡攸蔡学士引入园。

只第一眼,蔡京就皱起眉头,远远的他就能看见蔡攸一脸喜色,眉飞色舞地朝自己跑来。

蔡京胸中一闷,自己何等精明的人,为人处世已臻化境。怎么从小孜孜不倦教导的这儿子,就没学到一点呢。

蔡京站在那里冷冷的看着他,蔡攸走到近前,笑道:“爹,你听说了么,童贯那老太监要整治高俅了!”

一句话,就把他的无知和短视,透漏的干干净净,这件事他竟然只看出了是童贯和高俅之争.

何其愚蠢!

蔡京面色阴沉,冷冷道:“童宣帅与高太尉都是国家重臣,他们为了社稷,即使是政见不合,又与我这赋闲之人何干?与你何干!”

蔡攸好像根本没看出他爹脸色难看,还是吊儿郎当笑吟吟地说道:“爹,这你都看不懂?。本来都以为,童贯总要顾及隐相体面,却没想到他如此大胆。

他也不想想,去年元旦,他损兵折将,是人家隐相给他遮掩下来。如今他伐辽缺钱,要动禁军,谁不知道禁军是高俅的钱袋子,更是隐相的权柄所在!”

蔡京双眉一挑沉吟不语,不想去看他的好大儿,似乎是接受不了如此蠢物,竟然是自己的骨血。

蔡攸看着自家老爹神色,迟疑着发问:“爹,你不会还不知道吧?不是我说你,爹你做了这么多年宰相,一个有用的亲信也没有么?罢相之后,一点耳目也没了!”

算了,毕竟是自己亲儿子,蔡京长舒一口气,哼了一声:“我去钻头觅缝的打听这个做什么?你难道没听我说,如今我是赋闲之人,就该颐养天年,你趁早离开,少来几次,让我多活几年。”

“爹你这是什么话,你不趁着宰相余荫还在,多多开动你那人脉,为儿子铺路,我将来如何能振兴咱们蔡家!”

蔡京气极反笑,坐了下来,笑道:“好好好,那我来听听你的高见,你想做什么?”

“这还用问!”蔡攸讶然:“当然是趁机联合隐相,将童贯从伐辽元帅上扯下来,换我带兵去节制各路人马收复幽燕。要是儿子封了王爵,咱们蔡氏,那可真就是我大宋自皇家以下第二家了!”

蔡京哈哈笑了起来,笑着笑着,脸色又逐渐变得难看。

他重重哼了一声:“你连这场争斗的来由,都看不清楚,还敢小觑童贯,他是要斗高俅么?他给官家递刀呢!”

“递刀?”

蔡攸虽蠢,但是他久历宦海,见得争斗多了,其间的道理不难能想明白。

无奈他权位心实在太重,一心想着自己去代替童贯,反倒迷在其中了,蔡京这么几句话一说,顿时就在那里愕得,半天没醒过神来。

如果老爹说的是真的,这件事的严重性,还要再往上拔高。

最好暂时不要牵涉其中.

蔡京看着这个儿子,也只能无奈摇头。不过自己去日无多,将来撑持门户,也只能靠着这个儿子了。

就算他行为再不堪,也只能帮手到底。

当下长叹一声,缓缓分说:“童贯要伐辽,如今万事俱备,唯独财计上面是关键。某常年管着国家财计事,如何不知道如今国用窘迫,已经到了万分危急时刻。”

“王黼是何等样人,与你一般的鼠目寸光,贪得无厌,他能调度么?”

蔡攸有些不服,梗了梗脖子,但是想到自己有求于他,就捏着鼻子认了,不跟他老爹一般见识。

老爹为什么罢相?还不就是因为官家忌惮他势力太大,党羽太厚。

蔡攸当时灵机一动,他及时加入敌人反戈一击,痛击他爹,于是平白得了个参知政事这个执政位置。

很是风光了一把。

蔡京看着自家儿子脸色,就把他心中所想看得清清楚楚。当下冷笑一声:“不必作色了,你能得执政位也是你自家本事。难道不都是蔡家的?只要能坐稳,老夫只有欣慰。可惜你自己不能成事…”

“我!”

蔡攸刚想顶撞,蔡京没给他机会,继续说道:“此番就看陛下能不能下定决心了,若是有这个魄力,能对禁军动刀,那局势还有得救。若是.就算是童贯拿下了幽燕,也守不住!”

“为何?”

蔡京说道:“伐辽并非只看兵事,还是要着眼财计,如今国家兵势不振,财力匮乏,民力凋敝,这局面人人皆知,但无人敢言。”

“安抚燕地豪强,阻拦女真南下,重建幽燕秩序,都需要钱财的支持,这钱从哪里来?”

人人都以为大宋富裕,‘丰亨豫大’这四个字,还是蔡京自己发明出来,讨赵佶欢心的。

但是执掌大宋宰辅之位十几年的蔡京,一直在缝缝补补,是最明白大宋如今的窘境的。

偏偏官家还好大喜功.

童贯这厮,不听自己的,非要这时候去伐辽。

这群人哪有一个济事的,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今这局面,只能是由一群手腕超群之辈来打破重建,否则说句不好听的,国家已经有了亡国之相

蔡攸虽然经常跟他爹作对,但是对他爹的本事和眼光,还是很相信的。

封王的希望落空,蔡攸神色就变得有些讪讪的。

却又不能这样转身就走,只好上前探开使女,自家扶着蔡京,陪他在园当中散步,没滋没味的扯一些闲话:“既然如此,官家多半会下决心整治禁军。都门驻泊禁军数十万,积弊之深,人人皆知,多少代名臣,也没在这上面理出头绪来,现在就是更不堪问了……我看官家要动手,肯定还会启用爹爹你!”

蔡京这次没有无视大儿子的话,而是认真的皱眉想想,沉默半晌。

他肯定是想要出山的,尝过权势顶端那飘飘欲仙的滋味,谁又愿意退下来呢。

别说今年七十多,就是八九十了,他也想坐在宰相的位置上。

不过这件事太棘手了。

最后蔡京摇了摇头,说道:“照常理而言,事到如今,谁也不能扭转都门禁军积弊。以往历代先帝,别说做了,想都不敢想。但是当今官家权势太重了,说不定真的能做成此事。没想到啊,没想到,童道夫谨慎了一辈子,临到头封王的执念竟然如此深,竟然能做出这个事来,当真是破釜沉舟”

蔡攸呆呆的望向自己老爹,没想到一向成竹在胸,将每个人都能看到骨子里,多少人都被他于股掌之中的蔡京,这次也怂了。

怂到不敢出山。

人哪有不爱自己亲爹的。

哪怕当年他背离蔡京,投靠梁师成。其实内心当中,蔡京还是如同一座高山般,是他最大的的依靠。

遇到困难不可解的事情,在蔡京这里总能得到答案,他说的话,十有八九都会灵验。

现在却看到自己父亲终于承认这世上有事情不是他能做到,蔡攸心中,一时间竟然有些空落落的。

看着蔡京显出的颓然老态,竟然难得在心中浮现出一丝父子温情,加紧小心的搀扶着他,缓缓在园中踱步。

此时突然有人进来,到蔡京身边小声说道:“老爷,西北来了个人,说是要拜访老爷。”

“西北?”蔡京问道:“是什么人?”

“定难军承宣使陈绍的手下。”

感谢凤盟、集焱、书友20191002112132525、意难平的打赏,谢谢各位。月初求月票!抱拳抱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