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技术分析,尸体解剖(2/2)

此时,负责 dna 鑑定的技术人员小赵赶来,说:“我把现场採集的毛髮、皮屑等样本带回实验室了,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 dna 片段,再通过毛细管电泳分离,与资料库比对。只是尸体高度腐烂,dna 降解严重,提取完整可用 dna 有难度,但我们会尽力。”

小李皱著眉,担忧地问:“那有多大把握获取有效 dna?要是无法確定死者身份,案子侦破可就难了。”

小赵自信地说:“我们有先进的二代测序技术,即便 dna 降解,也能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多次重复实验,拼接碎片化 dna,只要有一丝可能,我们绝不放弃。”

回到警局实验室,小王正对著扫描电子显微镜,仔细观察黑色物质样本。小李在一旁焦急等待,问道:“小王,这黑色物质有结果了吗?”

小王兴奋地说:“有发现!这物质里含有特殊的纤维成分,经过与常见工业材料比对,初步判断是某种高强度工程塑料,可能来自凶手作案工具或衣物。这可是重要线索。”

儘管警方在前期的鑑定分析中取得了一些关键进展,可死者身份的確认工作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境。本以为通过 dna 鑑定,结合失踪人口资料库能够快速锁定死者身份,然而事与愿违,资料库中並未比对到与之匹配的相关人员信息。这一结果让整个专案组的成员们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负责身份確认工作的警员们並未气馁,迅速转变思路,决定从尸体的外貌特徵以及穿著衣物入手。他们仔细整理出死者的详细外貌信息,包括面部轮廓、髮型特点、身体上的明显胎记或疤痕等,同时对死者所穿衣物的款式、材质、品牌以及衣物上可能存在的特殊標识进行了全面记录。隨后,警员们將这些信息与近期报告的失踪人员信息逐一比对。

晚上,刑侦支队没人休息,所以人全身心投入到这项繁琐的工作中。他们对著电脑屏幕,反覆查看一份份失踪人员报告,將报告中的描述与死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比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每一条线索都认真核实。然而,经过对 15 名失踪人员的仔细排查,依旧没有发现任何与之相关的匹配信息。死者身份的確认仿佛陷入了一个死胡同,调查工作暂时陷入僵局。

与此同时,张琳已將尸体运送回刑侦支队,著手开始对尸体进行解剖。解剖室內,灯光惨白,气氛凝重。张琳身著专业的解剖服,戴著口罩和手套,眼神专注而坚定。她站在解剖台前,身旁摆放著各种解剖工具,每一件工具都闪烁著冰冷的金属光泽。

张琳首先对尸体的体表进行了再次检查,一边检查,一边向助手口述记录:“尸体整体呈现高度腐烂状態,皮肤鬆弛,部分区域出现脱落。在尸体的头部,未发现明显的开放性伤口,但在头皮下可触摸到一处较大的血肿,初步判断生前头部遭受过猛烈撞击。” 她拿起手术刀,沿著尸体的中轴线,小心翼翼地划开皮肤。隨著手术刀的移动,皮肤被缓缓分开,露出下面已经开始腐败的肌肉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