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普鲁士科学技术期刊(1/2)
林恩的办公室里,现在堆满了各种科学论文和技术报告。
他一边阅读,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著自己的想法。
“这些知识如果能够广泛传播,普鲁士的科技水平一定会有质的飞跃。”林恩自言自语道。
他放下手中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刊》,陷入了沉思。
在这个信息传播缓慢的时代,科学知识往往被局限在少数精英阶层之中。
而普鲁士虽然有不少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却很少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普鲁士需要一本属於自己的科学期刊。
於是他便约见了洪堡兄弟。
亚歷山大·冯·洪堡刚从南美洲的探险中归来不久,而威廉·冯·洪堡则正忙於柏林大学的筹建工作。
“一本科学期刊?”亚歷山大·冯·洪堡眼睛一亮,“这確实是个好主意,我在巴黎和伦敦都见过类似的出版物。”
“没错,”林恩点头道,“我想创办一本名为《普鲁士科学技术期刊》的月刊,內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等各个领域。”
“不仅刊登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还要介绍实用的技术和发明,让这些知识能够真正应用到生產和生活中去。”
威廉·冯·洪堡思索片刻,说道:“这与大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应该是创造知识的中心。”
“一本科学期刊正好可以成为连接学术界和实际应用的桥樑。”
“不过,”亚歷山大补充道,“这样的期刊需要有足够高的学术水准,才能贏得学者们的认可和支持。”
林恩微笑著点头:“所以我需要你们的帮助。作为普鲁士杰出的学者,你们的参与將给这本期刊带来极高的声誉。”
洪堡兄弟一齐点头。他们也希望能通过这本期刊发表自己的理念。
“我可以担任自然科学板块的编辑。”亚歷山大主动提议。
“我可以负责人文学科部分。”威廉也很快接上。
“太好了。我会负责筹集资金和处理出版事宜。我想,这本期刊不仅要面向学者,也要让普通人能够读懂。”
有了这两位的合作,创办期刊的事情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这可不容易。”亚歷山大笑道,“学术文章往往晦涩难懂。”
“那就分设不同的栏目。”林恩解释道,“既有深入的学术论文,也有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和实用技术介绍。”
“我们甚至可以设立一个'读者问答'栏目,解答普通人关於科学技术的疑问。”
洪堡兄弟对林恩的想法表示讚赏,三人当即决定成立编辑委员会,开始筹备第一期的出版工作。
接下来的几周里,林恩马不停蹄地奔走於各个部门之间,为期刊的创办做准备。
他首先拜访了普鲁士科学院,邀请院士们参与这一项目。
“这是一个將科学知识普及到更广泛人群的机会,”林恩向科学院的院长解释道,“同时也是展示普鲁士学术成就的窗口。”
接著,林恩又联繫了柏林的几家印刷厂,商討印刷事宜。
在编辑方面,林恩邀请了几位年轻有为的学者加入团队,其中包括即將加入柏林大学的哲学家黑格尔。
经过两个月的紧张筹备,《普鲁士科学技术期刊》的第一期终於在1807年11月问世。
这本厚达80页的期刊,封面採用了简洁而庄重的设计,中央印有普鲁士鹰徽,下方是期刊的名称,用德文和法文双语標註。
里面的內容丰富多样:亚歷山大·冯·洪堡撰写了一篇关於南美洲植物分布的论文;
一位军事工程师介绍了改良后的火炮设计;
还有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解释了电流的基本原理及其潜在应用。
此外,还有一个“技术创新”栏目,介绍了几项实用的发明,如改良的纺织机和更高效的水车设计。
期刊一经发行,立即在柏林的知识分子圈子里引起了轰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