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 官场中当好人的下场(2/2)

这样一来,令朱元璋不满了,把他贬为广东行省参政。

至此,胡惟庸权力做大。

朱元璋又想念汪广洋,当下又將他召为左御史大夫。

洪武十年,又授汪广洋为右丞相。

汪广洋回到朝廷后,看透了宦海浮沉,官场倾扎,当下沉溺酒中,不理那么多政事。

他与胡惟庸同为丞相,却什么作为也没有,只是保持官位而已。

朱元璋见了,多次告诫他。

然而,汪广洋仍然不想捲入政治纷爭当中。

他不知道的是,在官场中,从来都是在江湖中一样,不是你想独善其身,就能独善其身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你不搞倒別人,別人就会搞倒你!

最⊥新⊥小⊥说⊥在⊥⊥⊥首⊥发!

如果做不到隱退,那么,只有拔剑出鞘!

可惜,汪广洋不懂这个道理,所以,他的结局,只能很惨!

洪武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说刘伯温是被胡惟庸毒死的,汪广洋应当知道內情。

朱元璋便问汪广洋,希望他出面栽赃胡惟庸。

汪广洋却回答说:“没有此事。”

朱元璋顿时大怒,知道汪广洋始终不肯站在自己这一边,当下指责汪广洋结党欺君,將他贬往广南。

汪广洋船至太平,朱元璋又追责他在江西包庇文正,在中书省不揭发杨宪的奸罪,当下赐詔將汪广洋处死。

《明史》记载汪广洋:年少时从师余闕,博通经史,善写篆体隶书,工於诗歌。为人宽和自保,与奸人同职而不能离去,所以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汪广洋的死,实在是死得很冤枉,因为,他至始至终,都没有做过坏事,更没有对不起朱元璋,当然,也没有对不起其他人,甚至是害他的杨宪。可惜,他终究还是难逃朱元璋的魔掌。究起原因,还是他的性格害死了他。

他的性格是什么呢?那就是史书上说的“宽和”,换成今天的话,那就是老好人。他对人处处都好,总是善待別人,从不去害人。可是,他不明白官场的险恶,更不明白朱元璋的狠毒。在险恶的官场中,在狠毒的朱元璋面前,他处处想做个好人,实在是难啊!

他的死,让人惋惜,让人感嘆,让人落泪。

他实际上,不是死於他的性格,也不是死於朱元璋的性格,更是官场的险恶,而是死於封建社会的专制!

在一个当权者说了算的社会,在一个君主可以自由杀伐的社会,人的生命,犹如螻蚁一般,说死就死,完全没有法律保障,这才是汪广洋死亡的真正原因!

每个人都有生命权!

这话,我们追求了几千年,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实现!

汪广洋,用他的死,在追求生命权的路上,凭添了一抹鲜红的血跡。

汪广洋离乡十六年后,再次经过高邮,写下一首《过高邮有感》,谁也不会想到的是,这首诗,也成了人生悲惨的写照,诗曰:

去乡已隔十六载,访旧惟存四五人。

万事惊心浑是梦,一时触目总伤神。

行过毁宅寻遗址,泣向东风吊故亲。

惆悵甓湖烟水上,野汀草为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