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面斥严嵩(2/2)

他们的名字仅仅在最后填上他们上官的名字,即从某某战没。

后半部,就是周梦臣接任之后的战事。他隱去自己,而是將整个永寧关后半段的战事,分別附在几个战死將士的角度之中描述出来。

虽然视角不同。但是合而为一,却是一个完整的永寧关战记。

嘉靖看得很快,神色不动。说道:“朕知道,你辛苦了。必有赏赐。”

周梦臣说道:“臣还有一封兵部文书上秉。”

黄锦立即上前將周梦臣的兵部文书给拿了上来。递给嘉靖。

嘉靖拿来一看。这上面不过寥寥数字,韃子游骑犯永寧关却之。至於王长之等人根本没有一提,哦,下面王长之倒是提了,是病故。令子孙袭爵而已。

嘉靖看了之后,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如果说,嘉靖完全不知道严嵩想要粉饰太平。那就太小看嘉靖了。只是嘉靖却没有想到,事情会弄到这个地步,严嵩做事之毛糙,让人將事情给捅出来了。这一下子弄得嘉靖很是尷尬。

冯保正说中嘉靖的心思。

嘉靖而今没有大动干戈的意思。这一件事情,弄得嘉靖处理也不是,不处理也不是。

处理的话,拔出萝卜带出泥。事情绝对不会是一个兵部尚书就能打住了。而且即便动一个兵部尚书,严嵩的整个边防战略就要动盪。翁万达虽然有种种不是的地方。但是十几年的边臣不是白给的,熟悉边务,了解大明军队。

又能让严嵩安心。这样的人不好走。

如果不处理的话。岂不是嘉靖英明神武的形象就保不住了。

嘉靖一时间对周梦臣起了几分厌恶。只觉得周梦臣不识抬举。

很多时候,解决不了问题本身,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也是一种解决办法。只是嘉靖此刻一时半会儿还没有想將周梦臣弄死。他想了想,就將手中的东西,扔给严嵩,说道:“严阁老,你怎么说?”

这一句话,已经很明显了。

这一件事情是你搞出来的。那你就自己將这一件事情给搞定。

严嵩跟隨嘉靖这么多年了,自然很清楚嘉靖的用意,他匆匆看了文书,二话不说就跪倒在地,说道:“臣罪该万死。”

嘉靖听了,立即皱起眉头了。说道:“那就好好,这罪在什么地方吧。”

严嵩说道:“陛下,臣身为首辅,令大战扣关,惊动京师。实在是罪莫大焉。只是臣实在不忍,实在不忍------”

嘉靖说道:“不忍什么?”

严嵩说道:“不忍陛下之清誉毁於一旦。”

嘉靖说道:“此言怎讲?”

严嵩说道:“陛下,本朝立国以来,被韃子叩问北京附近关卡,除却开国之初。局势未定之外,就没有几个人了。陛下励精图治三十年,何等之辛苦,老臣都看在眼里。今日之事,千错万错,都是老臣的错。臣只是不想青史之上,令陛下与英宗並列。这是臣一点点私心所在。”

“陛下要怪罪,臣不敢不舍项上头颅。只是诸般罪过,老臣一肩担之,绝对不会有辱陛下清誉。”

隨即严嵩將头上乌纱帽给摘下来了。露出了雪白的头颅。

让周梦臣看得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反映了。但是嘉靖听来,却是另外一个感觉。

不错,嘉靖最重名声。

他听得不中意的话,一边修仙,一边还想有一个流传千古的好名声。严嵩这一番话,很中嘉靖的意。

不管怎么说,永寧关都没有被打下来,既然没有造成重大损失,就不要上纲上线了,稍稍遮掩一下,这才是老臣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