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再次赶路,终到北安(2/2)

“不后悔。”杨喜儿哭笑不得地回道。

话毕,刘管事似是怕他们反悔似的,赶忙拿来了一纸文书,指了指上面道,“谁是村长?写下你们村的村名,籍贯,签字画押吧。”

村长对杨喜儿的决定,自然是没有意见的。

他不带一丝犹豫,拿起了毛笔。

待文书完成后,刘管事才真正漏出了宽慰的笑意。

他诡异地拿起一旁的馒头,递了过来,“念在你们村这么有觉悟的份上,这十来个馒头,就赏你们了罢。本来是要给巡逻的官兵吃的,但他们身强力壮的,少吃一顿夜宵也没事。”

杨喜儿和村长面面相覷,一脸懵逼。

他们选最远的帐篷不过是为了吃肉方便,咋就成了有觉悟了呢?

“好了,天黑了。”

“赶紧走!”

“慢走不送!”

刘管事见两人还愣著,赶忙催促道。

杨喜儿和村长这才迈开步子,往回走。

“怎么说?”其他人见他们回来,纷纷著急地围上来。

杨喜儿扬了扬手上的馒头,面露喜色,“北安对灾民的態度,比我们想像中要好。大伙把馒头分了,就赶紧把东西全部搬到靠近山边那个帐篷里。”

“刚刚村长已经签了文书,那帐篷,已经是我们村的了。”

此话一出,全员欢呼。

“太好了,我们终於有著落了。”

“北安千岁!”

一直忙活到深夜,树林村的人才在帐篷里真正安顿下来。

夜已深,但所有人都无睡意。

真好。

有家了。

哪怕是临时的,他们也欢喜。

陆陆续续有人小声啜泣起来,到了最后,几乎所有人都哭了。

他们落下的,是苦尽甘来的泪水,是顽强和命运抗爭的泪水。

杨喜儿倒没哭。

她听著他们的哭声,一时间五味陈杂。

原来古人的生活,是这般苦的。

不知道到了什么时辰,大家才昏昏沉沉睡去。

次日,杨喜儿起了个大早。

她快步到城门去,见刘管事还没来,就给其中一个落单守卫塞了一点碎银。

“大哥,可否借一步说话?”

那人见鬼般把银子塞了回来,“问就问,不要塞银子!莫要害我。”

北安,当真不错。

杨喜儿把银子收好,才恭敬作揖道,“我想知道,我们流民是否有进城购买粮食和其他东西的机会。”

那守卫有了些许不耐烦,但眼光瞥见刘管事姍姍来迟的身影时,又稍稍端正了態度,“七日便会让你们进一次,是买是卖隨便你们。但一个村,只能进一个人。”

“对了,再次进城,是两日后。勤快些,到山里去多挖些药材,到时候也能换些粮食。”

这些逃荒的灾民,兜里能有几个钱?

若不勤快些,只怕早晚得饿死。

杨喜儿选择性地忽略掉他那略带鄙夷的眼神,拱手作揖后,就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