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帝王之胸襟(1/2)
唐昀鲜少这样疾言厉色,白依依已然畏怯地跪了下去,匍匐在地上,“陛下恕罪!”
“恕罪?”唐昀冷声,“那你可知晓自己错在何处?”
白依依不敢迟疑,“嬪妾不该携恩求报,更不该肆意抹黑淑妃娘娘。【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你协助丹青救三皇子在前,也算有功。淑妃为报恩,曾向朕替你求过一门好姻缘,是你不愿,怨不得旁人。至此你之前是功也好是过也罢,也一併勾销了。今日,你冒犯淑妃,以下犯上,实为无礼不敬!责令禁足悔过,直至你学会宫中规矩为止。”
“禁足?!”白依依更慌了,“陛下不要啊,嬪妾才刚见到您啊,嬪妾不想禁足。”
选秀至今不过月余,新人里头陛下还只宠幸过郑婕妤一人。
眼下好不容易来了行宫,新人们正是赶上侍寢的好时候,她要是被禁足了,岂非就要落后於旁人?
“大胆!陛下金口玉言,岂能容你辩驳!”吴英冷斥。
“带下去,叫周司正好好管束。”
吴成麻利,连忙便著粗使侍女將她架著走了。
若华殿的侍女忙不迭地跟上去。
解决了这个碍眼的,两人才算得些耳根子清净。
蓬莱湖上有一拱桥,横连两岸,两人一左一右並肩漫步,后头伺候的人隔著十几步的距离,不紧不慢地跟著。
行至一处,两人驻足赏莲。
“採莲南塘秋,莲过人头。”清风拂面,她只觉得格外心旷神怡,“蓬莱殿的莲,果真盛观。也不知当年撒下这满湖莲子之人,不知是否也畅想过如今蓬莱湖的景象。”
“你可知这满湖的莲,起於何时?”唐昀站在桥上,长身玉立,衣襟隨清风翻飞,別有一番俊逸温润之態。微微侧目看她时,眼角眉梢尽染了儒雅的笑意。
顾青昭难得晃神,“据传,蓬莱湖满湖的莲子,为大邕开朝之初定北王亲自下江南寻来。”
他莞尔,“大邕最初定下此处为行宫之时,蓬莱湖还没有这般广硕,太祖开山引渠,才渐成规模。彼时昭华长公主將及笄,为贺长公主芳诞,定北王不远千里採集莲子,寻得大邕境內各处珍种,悉心培育多月,待要开之时,移入蓬莱湖。才有昔年一夜之间蓬莱湖满湖荷竞相绽放之盛状。”毣趣阅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丝竹管乐声里,寂静的湖面骤然娇吐蕊芳香满溢,饶是多年前受尽宠爱的昭华长公主,也一见误了终身。再也看不进任何湖塘的莲。”
顾青昭想及世人口口相传的那位奇女子,眉眼间不由添了几分伤感,问唐昀,“后来长公主真的没有和定北王在一起?”
“有过婚约,却未曾大婚。”总是唐昀也忍不住轻嘆,“大邕开朝之初政局不稳,长公主是和亲后归来摄政的,臣子们恐长公主下嫁后,大权尽落异姓王手中,故而长公主未曾许嫁,也再未另嫁他人。”
“定北王亦终身未娶,长公主亡故后,只身南下,再无行踪。定北王一脉,再无人存世。”
湖面清风穿抚叶而来,掠过耳畔,唯余一股淡淡幽香。
透过这满湖清荷,顾青昭仿佛窥见昔年乱世中的万般无奈与心酸。
“若只是有情人终难成眷属便也罢了,后又阴阳两相隔,何处不难过呢?”
“是啊,”唐昀苦涩摇头,“身处乱世,长公主要以一女子身躯撑起大邕,情之一字,实在奢侈。”
顾青昭面色稍有惊异,“昔年知晓昭华长公主后,我曾纵观史料,却只见只言片语,极少有歌颂长公主功绩之史册。长公主之功,倒是民间广为传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