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砂糖战爭u0026发现新史料u0026打爆日本人狗头(1/2)
“原始材料有吗?”柏辛树问。
左佑佑把档案发在了工作群里。
老石点开档案,几乎把眼睛贴在了手机屏幕上,面色严肃地看了许久:
“以往的研究中,从来都没有人提到这一点。”
夏博士点头:“是,日本人索要朝鲜的山川土地这个事件,在韩国的近代史上十分有名,但关於日本人还要了砂的独家专卖特许权,这段史实確实没人提过。”
柏辛树问:“这个记录有查证过吗?”
左佑佑说:“我找到了日本人和韩国人签的合同。”
她发了一张图片。
签名双方在合同里写著“大韩帝国宫內大臣閔丙奭”和“大日本帝国东京府士族长森藤吉郎”,此合同的第一条原文如下:
“宫內大臣閔丙奭將烧酒、菸草、白参、食盐、石油、砂、铁等商品在大韩帝国领內的製造、进口、专卖以及取缔的权利全部委任给长森藤吉郎本人或者其代理人。为此朝鲜政府严禁一般人製造、进口、专卖这些商品,规定独立设置专卖厅。长森藤吉郎向宫內部上缴一定金钱,其中包办进口出售砂的代价是每年扣除2万元经费后另加3万元,合同期限为十年,可以续签。”
左佑佑推测:“所以,日本人依靠日本政府的补助金和推销津贴逐渐占据价格竞爭优势,日本在朝鲜市场压倒了万泰和號的香港——”
“等等,柏杰生来自上海,万泰和號的货源也主要来自姐夫陈平原的万泰號。所以,万泰和號卖得应该是上海——你为什么说卖得是香港?”柏辛树在白板上写下了“香港”三个字。
夏博士说:“上海是近代中国最大的砂进口港,同时也是最大的砂消费市场。1867年上海砂销售总额中国產土占93%。柏杰生是上海人,怎么会捨近求远,放著上海不用,去用香港?”
“不是上海。”左佑佑反驳,“万泰和號的帐本里写的是『车』,我查过资料,『车』指的是香港。”
“『车』不是上海『土』的误写、或者记帐体吗?”
“不是。”
“为什么?”
“因为香港最早开的机械厂叫『中华火车局』,所以简称『车』,是完全有可能的。”
几个人听到这里,慢慢点了点头。
柏辛树在白板上写下“车”两个字。
“我认可『车』指代香港而非『土』。但你说万泰和號主要售卖香港,我持保留態度。”夏博士把帐本翻了一遍,犀利地说,“1907年开始,你所谓的香港车就消失在万泰和號的进口品目录中了。”
“因为万泰和號选择了英国资本香港太古厂生產的太古精,放弃了『车』。”
“证据?”
“我看万泰和號的歷史中,经常出现『太古』两个字。”左佑佑说,“同顺泰號主要托太古轮船公司的船只运货。而且,柏杰生的姐夫,上海万泰號经理陈平原的至交好友郑观应的弟弟郑翼之,是著名的太古洋行天津买办,经营太古轮船和太古。”
(请记住1?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左佑佑,一看史实就昏昏欲睡,一听豪门八卦就眉飞色舞。
她把全套万泰和號帐本迅速翻了一遍以后,对里面的数据没记住几个,人物爱恨情仇倒是印象深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