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与卡勒布博士第一次爭论(1/2)

“我和柏忠华是朋友。我想看看他的事业。”

柏忠华是柏杰生的孙子,岱石老人的儿子。

既然如此,他怎么会站在英国人那一边?

左佑佑心里耿耿於怀。可是,理智又告诉她,卡勒布博士从帐本中看到的確实是这样,左佑佑自己也看到了。確实每一笔支出都会给日本人一点分红。

她相信这背后一定有隱情,可是,这隱情是什么呢?

“柏忠华先生为您提供过万泰和號的资料?”左佑佑试探著问他。

“是的,柏忠华先生是个很好的『田野』对象。他睿智,坦诚,而且颇有语言天赋。我从他那里了解了很多万泰和號的史实。”

田野,指的是田野调查。这是一种学术研究方法,指研究者亲身参与实地调查研究。

“我记得您研究朝鲜贸易?您的学生,姜世钦博士,他东亚经济网络论著,此刻正由中华大典工作小组製作,真是巧合。”

卡勒布博士点了点头。

“柏杰生先生提供的史料,对世钦的研究很有帮助。可惜。”他嘆了口气,引用了一句中国成语,“英年早逝,世事无常。”

左佑佑小心地看著卡勒布博士。他看向车窗外,对著街景出神。

左佑佑仔细斟酌著要不要把话题转到岱石老人柏大钧身上。她想知道卡勒布博士如何看待柏大钧,但她想了想,觉得此时不是谈话的好时机。

车子驶入华夏书林的大门,卡勒布博士跳下车,伸手去抚摸华夏书林沧桑的细长牌子。

左佑佑发微信给简行舟,告诉他准备接待,然后带著卡勒布博士走进华夏书林颇有些古旧的小院。

“这栋小楼。”左佑佑指著小仓库,“抗日战爭之前用作大学的教师宿舍。”

“中日战爭。”

左佑佑看了卡勒布博士一眼,思索一下,还是说:“卡勒布博士,我建议称呼为抗日战爭,更加尊重史实。”

“好吧。入乡隨俗。”

这不是入乡隨俗的问题,而是战爭的定性。但左佑佑不打算再爭论:“抗日战爭之前,那个方向有一所大学,后来被摧毁在战爭中。但这栋小楼保存了下来。一些学界前辈曾经在这座小楼中居住,比如收藏家柏大钧先生。您应该很熟悉。”

“歷史悠久。”

卡勒布博士並没有顺著左佑佑的话提起岱石老人,他的注意力完全被这座小楼占据了。

他和管理员大爷聊天:

“您在这栋文物里工作多久了?”

“好久了哦,几十年了。”

“咱们的文物平日怎么保护的?有什么安防系统?”

怎么保护?

没有经费就没有保护,最多算是废物利用——这不拿来做仓库了吗?

左佑佑暗自腹誹,只听管理员大爷问:

“什么是安防系统?”

卡勒布博士一边给小楼拍照一边说:“安全防护系统,用来保护文物安全的。”

管理员大爷愣了一下,求助地看了左佑佑一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