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郑济河和范老两人也有……(1/2)

郑济河和范老两人也有些懵:“不是说来视察吗?咋突然回去了?”

周宗宝也不理解, 望了望天上的日头说:“从这里回吴城起码要两个多小时,估计是怕天黑了,行船不方便吧。”

刘主任和他带来的红小兵们毕竟不是河边长大的, 有几个人会游泳,他们也不知道。

这两天郑济河和范老两人一直都住在猪圈边打扫猪粪, 身上臭烘烘的, 会把自己搞成这样, 也是为了方便吴城红小兵们来的时候,看到他们身上的狼狈,知道他们在猪圈里与猪粪为伍, 受苦受难,在折腾他们的时候,会下手轻一点, 至少不会对着他们扔粪球,毕竟他们身上已经满是猪粪的味道, 已经住在了猪圈里。

周宗宝也有些受不了两人身上的味道,无奈地说:“你说你们何必做到这等地步?打扫打扫猪圈也就得了, 还把自己身上搞的满是味道,还要小许主任不在,不然她非得说你们!”

许明月对卫生要求非常高, 不光是蒲河口监狱, 就连猪圈她都要求每天打扫, 务必不让猪粪堆积在猪圈内。

但打扫猪圈、处理猪粪这样的活, 一般都是蒲河口关押的真正的犯人在做,郑济河和范老两人也会打扫猪圈,基本都是做最后冲水的工作。

范老还在研究更适合猪生长的饲料配方。

郑济河脱下了自己身上的薄衫外套,蹲在河边洗了洗, 又清洗着自己的两只胳膊,呵呵笑着说:“小许主任年轻,不知道外面人的心险恶着呢!”

郑济河来的早,受到的折磨还不算多,范老是今年三四月份刚来的,在京城差点被折腾到了半条命去,老妻受不了折磨,和他商量后,带着他的孩子们一起和他断绝了关系,只剩下他一人。

这也是他希望的。

他受的折磨更多,看的人心也更多,期间有害他万劫不复的,也有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不至于有万念俱灰之感,现在也是沉默谨慎了很多,只静静在一旁洗手洗衣服,两个人旁边都放着一个竹制的肥皂盒,里面放着本地产的土肥皂,这种土肥皂没有味道,洗衣服还可以,洗身体会使得皮肤十分干燥,可此时两人却顾不得,都专心致志的清洗着身上的粪水味,清洗衣物。

洗完衣服两人也没走,郑济河赤着脚就走到河滩边上,就这样在长满了水草、荷叶的淤泥里摸起了螺蛳和河蚌,等两人清洗完身体和衣物,就用大大的荷叶,包着一包螺蛳和河蚌递给周宗宝说:“这一包你给小许主任带回去,她喜欢吃这个。”

养猪场如今已经正式步入了正轨,日常养猪、照料猪都是蒲河口的犯罪较轻的犯人们在做,郑济河的主要是在研究蒲河口的沼气发电。

如今临河大队的发电机设备全都到了,下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等发电机设备全部安装好,就为整个临河大队通电。

蒲河口距离临河大队太远,要是拉电线过来,还得经过建设大队和和平大队,费用较高,要是建设大队和和平大队愿意一起交钱通电的话,连带着蒲河口一起是没什么问题的,问题就在于建设大队和和平大队都太穷了,连拉线通电的钱都没有。

郑济河在养猪场成立之初,就设计好了沼气发电的计划,只等着条件成熟罢了。

他将螺蛳和河蚌给了周宗宝后,就自己和范老两人也一人包着一荷叶的螺蛳和河蚌回养猪场。

不知道是不是三年灾害期间,本地人吃螺蛳、河蚌吃腻了,明明河边满是各色螺蛳和河蚌,本地人却鲜少去吃它们,但河蚌和螺蛳里又富含丰富的蛋白质,钙、硒等矿物质,有助于增长猪的骨骼健康和免疫系统健康,自从范老来了后,就在使用螺蛳和河蚌给养猪场的猪们,搭配浮萍和小球藻给养猪场的猪吃,偶尔他们自己也会做一顿蒜蓉河蚌解馋。

周宗宝抱着这两包河蚌也很是无奈。

蒲河口没肉,为了维持这些蒲河口后勤工作人员和犯人们的营养和健康,蒲河口日常最常吃的,除了那些各类野菜,就属螺蛳和河蚌最多,他们来到蒲河口九年,就吃了九年的河蚌。

周宗宝本就是北方口味,吃不惯着南方的河蚌,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河蚌吃下来,他现在也和很多本地人一样,看到河蚌就有种胃里翻涌的感觉。

可是没办法,小许主任爱吃!

主要是小许主任的做饭和他们不同,小许主任有油,做出的蒜蓉河蚌、红烧河蚌能鲜掉人的舌头。

可大厨房里没有油,哪怕有葱姜放在糠米粥里一起煮着去腥,做出来的河蚌依然又腥又柴,难以下咽。

他们后勤的工作人员还好,吃的河蚌至少还吐过沙,认真的清洗过,犯人们吃的河蚌那都是当天从河里摸上来,当天就现剖开煮的,只加了点盐,每天如此,那些犯人们还不能不吃,不吃挑堤坝没力气,等待他们的,就是监督他们干活的民兵们的竹丝鞭子。

为了能吃饱,能有力气干活,蒲河口的犯人们是忍着干呕也要把河蚌粥吞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