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生產总量(1/2)
时间过得很快,五天过去。
藏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子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登记完毕的人中,有一部分放弃城市工作留在村里,加入集体组织参与种植,这部分人通常年纪超过40岁。
一部分人觉得事情不够可靠,登记註册后急匆匆返回城市上班。
还有一部分因为放不下面子不愿种地,也离开了。
村里的人口没有因为这一部分人的离开而减少,反而因为种植计划大幅增加。
青石村最终统计出2162个户口,除去秦氏及秦氏迁回的户口合176人,余下1986人,共计得3972亩土地。
秦氏每人3亩,合计528亩;青溪村、青河村合计1618亩;员工230人入职,分配230亩;陈钢、林翠娥各3亩共6亩;瀟月月、周桂芳、秦大军各10亩共30亩;秦山独得100亩。
总计6384亩,超出原计划近1000亩。
三个村庄总共成立了61个生產队,绿州科技按北山青种植周期將土地分为9组,每组700亩,形成种植循环。
这么多的土地都需要人来种植,按一亩一个人的標准,需要6384人。
生產队里有一大半的老人跟小孩,他们没有办法参加种植工作,缺少的人只能在外面找。
61名生產队长及9名组长加入秦峰组建的生產管理群。
第一组组长刘春生效率最高,三天內完成前期工作,工人名单、地块证明上传群內,经陈钢確认后由秦大军通知领种。
见此情形,群內其他组急了眼。
时间就是金钱,早种早收益。
但事情办起来没这么快,各村的土地要周转,要对换,要租用,人员要调配,事情多著呢。
各个队长被队员催得不行,一个个加快了工作进度。
不再去计较一些芝麻粒豆的事,快速完成土地对换租种工作。
原本180元每天的种植工资,也涨到了跟秦峰公司一样200元每天。
周边村镇大量人员进入莲月镇三村,各组成员当天招满,开始向绿州科技报批。
镇里根据三村提供的数据,统计出连日来入驻人数共计3761人。
大量的人员入驻,导致三村住房需求急剧上升。
特別是青石村,村里的现有住房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使得周边房租价格上涨,大量的老房子经过维修开始住人。
镇里经济有復甦的跡象,超市,便利店、饮食店,服装店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这些天来,最忙的就是镇里的领导,每天不是在开会,就是在下村调研。
自来水水压变小,水不够用,需要扩容。
垃圾增多,现有的清理工忙不过来,要加人手。
有些老房子,明明是危房了,生產队还安排工人住进去……
大家都在忙,唯独秦峰在院里泡茶。
瀟月月招收了一名財务,两名出纳,现在財务室里有四个人在办公,有点拥挤。
经过五六天的考虑,周桂芳还是辞去了镇里农技站站长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绿州科技的伟大事业之中。
秦峰给的实在太多了,除了1.2万的基本工资,还有10亩的种植权,一年下来,她都不知道要在单位干多久才能挣到。
这还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她看到了北山青的未来,她相信北山青能造福一方人民,能带动一方经济,更相信公司未来能做强做大。
为此,不惜跟家里人吵了一架,彻底放弃了从政的道路。
按秦峰的要求,周桂芳成立生產部,品控部,包装部,加上己有的財务部,至此公司共有了四个部门。
品控部和包装部的主管是周桂芳让杜远光帮忙招来的,实则畅购科技为了加强双方的关係,准备把人裁了给送过来,目前还没有就位。
何忆秋走前还真来公司报名了,但被周桂芳找了理由踢走。
原因有三,第一,公司美女现在有点多,影响秦峰在外的形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