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打小报告(1/2)

农业局局长凑近,“你刚说多少亩来著?”

秦峰认真打量了一下这位头髮稀疏的曾顺安局长,斟酌道:“10万亩!”

確认自己没听错后,局长心里直骂娘,这也太不靠谱了,方才还说要一步一个脚印,转眼功夫就忘得一乾二净。

这小子怕是不知道十万亩的面积有多大吧?

这都赶上全县三分之一的农田了,亏他敢当著这么多人的面张口就来。

不想说话周振邦终究还是没能忍住,“年轻人有梦想是好事,但也要脚踏实地!”

听到两人的怀疑,秦峰在心底仔细盘算,离过年还有五个月,时间上应该来得及。

眾人往种植地走去,权当秦峰在说大话。

秦峰快步追上,“书记要是不信,咱们打个赌如何?”

“行啊,要是年前真能种满十万亩,我推荐你当市人大代表。”周振邦背著手道,“不过真要有这本事,都不用我推荐,十几万百姓的饭碗摆在这儿,群眾自然把你推上去。”

秦峰摇头:“这个头衔我没兴趣。要是没做到,我给县里捐一千万农业扶持基金;要是做到了,能不能把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多批些给我?”

“工业园?”周振邦疑惑道,“你要租,还是买?”

“我想买下来,企业发展太快,来不及建设,这次的生產还多亏了县里帮忙,否则我连包装场地都不知道哪里找。”

周振邦转头看向隨行的办公室陈主任,后者立即附耳匯报。

听完后书记点头,“这事我现在就能答应,回去就开专题研究。也不强求你种十万亩,只要完成三万亩,那一千万就不用捐了。”

“成交!”

拿到政策能省下大笔开支,这对正处於扩张期的企业至关重要。

曾顺安插话,“今年夏国的一號文件研究过吗?”

秦峰老实摇头:“有听说过,但没细看。”

“文件核心就是破解三农难题。”曾顺安用指节敲了敲田埂边的宣传栏,“你们把閒置的工业用地用来搞农產品加工,完全符合政策导向,打个申请上来,县里肯定开绿灯。”

周振邦蹲下身轻抚菜叶,“搞农业不容易……文件里说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並首次提出三增目標,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

掐了片嫩叶对著阳光端详,“最难的是推动三產融合,要把种植、加工、旅游这些拧成一股绳。你和村民搞的'公司+集体+回销'模式,符合文件里的指示,我们调研几个月没找到合適载体,倒被你误打误撞闯出来了”

难怪答应得这么痛快,原来踩著东风了。

周振邦沉吟片刻,觉得应该趁著这次机会多提携下眼前的年轻人,嘴里继续说道:“文件还提出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產品供给保障能力,重点推进整县整乡推广高產技术,实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结合模式,並首次明確农业新质生產力概念,强调生物育种、智慧农业、农机装备更新等科技应用。”

“明白,我回去就组织学习文件。”

“別整那些虚的!”周振邦突然笑了笑,“你想想,你公司目前的生產模式,是不是契合文件精神?”

“嗯,大部分都契合!”

“所以啊,加把劲,踏踏实实的把企业做强做大,该给的政策我们一定会给你。”

“是!”

回过头来,周振邦一边走,一边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绿州科技这儿已经步入正轨,不需要我们过多的引导。但小坳里还需要,周边的机耕道都是土路,道路必须加宽,过来的游客我们不能放弃,这是莲月镇发展的契机,要引导到周边,增加相应的娱乐设施……”

“对面小坳里入口处的山脚下规划个智慧停车场,方便旅游车辆停靠。要设置净水站,给房车游客建浴室、洗衣房,延长他们的驻留时间。”

“加大北山青和地方特色的宣传力度,让县文旅局来做专题报导。既要宣传北山青品牌,也要推广咱们北山县。”

“安全问题也不能鬆懈,现场联防人员数量不够,再调些人手过来……”

周进华心里叫苦不迭,今天东拼西凑增加了20个联防队员,加上原有的一共安排了40人,撒在这片区域根本看不到人影。

再派下去连人手都不知道哪里找,现在村民都帮秦峰种地去了,谁还看得上联防队那点补贴。

二十余人隨著人流穿梭,用了两小时,把小坳里里外走了个遍。

领导每到一处就作指示,儼然要倾力打造这片山坳。

绕回秦峰老宅时,周振邦特意进去参观。

出来后站在青石台阶上总结:

“要让每位游客都留下难忘回忆,必须做好三方面:

“设施方面,加快拓宽修缮道路,消除顛簸路段;增设高標准公厕,保持全天候洁净;完善游乐设施,升级导览系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