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两企合作(1/2)

“你们公司现在有多少员工?”秦峰问道。

“加上管理人员大概有800人。北山青上市不到一个星期,我就提前察觉到了潜在风险,所以当时就减少了种植面积,並裁掉了100名员工!”

“企业运营没出问题吧?”

“暂时还算稳定,只是不知道接下去该种什么菜了!种了一辈子的菜,到了现在反而有点迷茫了。”林正民感慨。

秦峰给林正民续上一杯茶,“那您这次过来是想促成哪方面的合作?”

“我看你们'公司+集体+回收销售'的模式非常好,希望能加入进来。”

实际上,有这种想法的企业林正民並非第一家,前面已经有好几家来问过,秦峰始终没有开放合作。

主要是他想把这部分利润让给本地村民,藉此来扩大自己在本县的影响力。

“我我们与村集体的合作不变,不过土地规模扩大后,单靠我们自身確实管理不过来。你可以代理我公司进行种植管理。”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由林正民的企来帮助绿州科技进行管理,绿州科技给其支付管理费。

“能採用公司+公司+回收销售的模式吗?“林正民试探道,代为管理和代为种植的模式两者利润相差巨大。

“暂不考虑这种模式。另外,代理种植还有基本要求!”

“请讲!”

“需要你在莲月镇新註册一家公司,或者你把现有的公司搬到莲月镇来!”

“这——”林正民陷入了沉思。

秦峰从容端起茶盏,合作讲究相互成全,条件达成就推进,达不成也不勉强。

“一定把註册地变更过来吗?”

秦峰缓缓点头,也没藏著掖著,“是的,主要是我想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有一號文件在,他当然要想办法按著一號文件走,近千人的企业註册地换到莲月镇,能给本地增加税收,增加就业率,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

有了钱,莲月镇就能发展公共设施,比如修建道路,建设医院之类的。

这也是为什么各个地方都希望企业来自己的地盘註册的原因。

林正民神色如常,商海沉浮多年,他深知合作就是这样,你不同意,抢著来的人很多。

秦峰这个条件虽然有些强人所难,但仍在可谈范围。

“能让我代理多大的面积!”

“9万亩!”

“这么多?”

林正民瞳孔微缩,这可不是小数目。

“合格產品採收后,每斤管理费用按0.05元结算。”

林正民当场用手机计算;9万亩土地每天循环1万亩,亩產3000斤,日毛利润150万,月4500万。

扣除25%所得税、人工及管理费,月净利润至少还有2500万,一年下来保底毛利润2.8亿以上。

“种植的风险怎么算?”这么大的种植面积,若由公司承担风险,出了问题怕是倾家荡產也赔不起。

“根据现行税法,农业生產者销售自產农產品免徵增值税,只要种植资料归属明確,就能享受税收优惠,当然,这也意味著我们必须扛起所有种植风险。而你,只需负责管理就好了!”

林正民猛的喝下一杯茶,喉结滚动。

青云农业从传统种植转型农业服务商,虽然需要正常纳税,但相比眼前机遇.....

搞农业最大的风险有两条,价格波动与天灾,任一都能让全年利润打水漂。

现在风险转嫁,比起自己耕种稳妥十倍不止!

“我同意!”权衡得失后,林正民放下手机郑重道。

跟绿州科技合作的好处显而易见,林正民没有办法拒绝。

北山青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也就意味著这样的面积下只要秦峰持有种权证,他就能按法律不停的种上10年。

当大量北山青上市后,必然会有一批企业因亏损被市场淘汰,其它的同行企业也要承受行业波动带来的利润风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