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风起於青萍之末(2/2)

放在往常,这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如今却遭到埃里克的断然拒绝。他实在猜不出拉格纳的心思,担心惹恼了对方,所以只提供少量资助,允许贵族们以更低的价格採购铁器。

至於小埃里克本人,他选择静观其变,战爭越激烈,生意反而越好做。他建议维格安心赚钱,別捲入这场稀里糊涂的战爭。

“好不容易过了几天安生日子,结果又乱起来。希望这场战火別蔓延到不列顛。”

北欧局势动盪,带来的影响是移民显著提升。截至年末,泰恩郡的居民扩充至四万五千,城镇居民的数量达到五千。

財政方面,852年的收入增加至两千四百镑,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农业税。隨著每年一届的毕业生进入行政系统,治理能力逐渐提升,总共从北境徵收八百镑的农业税。

二,格陵兰岛的开发。当地出產的毛皮、动物油脂、海象牙运抵泰恩镇,被工匠们製作成各类產品,诸如皮革大衣、软帽、靴子、鯨油肥皂、饰品,极大促进了市面上的繁荣。

返程时,柯克船满载铁器、呢绒、啤酒、蜂窝煤,供应给公司员工和周边部落,吸引越来越多的原住民加入与外界的经济循环。

结算完收入,维格把自光转移到支出。

得益於叛乱平定,军费小幅度降低,852年的总支出只是略有增加,达到一千五百镑。此外,他暗中拨出六百镑生產布面甲,应对越发动盪的局势。

盔甲生產步入正轨,战马问题仍在困扰维格,泰恩镇西侧的军马场拥有三百匹法兰克马,约有二百匹可供骑乘作战。

按理说,他可以钱购买更多战马,毕竟市面上供应充足。但问题不在於钱,需要考虑政治影响。

不列顛的战马来源单一,將近八成来自诺曼第公爵,王室很容易估算出不列顛各家贵族的战马数量。

例如埃塞尔沃夫和西奥武夫两位公爵,他们並非维京人,身份尷尬,为了避免王室猜忌,前者的军马场保持在二百匹左右,后者维持在一百多匹。除了贡纳尔,维格拥有的战马数量最多,假如继续扩大马群,极有可能引发不好的猜想。

“盔甲数量方便隱瞒,如今我把製作布面甲的相关工匠迁移至偏僻角落,从生產到储存严格保密,可惜战马做不到这点。”

谨慎起见,维格抑制住批量採购战马的念头,把这部分资源挪用至盔甲生產。

不知不觉,安寧閒適的冬天结束,时间来到853年春季。

北海风暴逐渐缓和,北欧与不列顛的航路恢復畅通,维格收到来自瑞典地区的消息,

结果令人意外:

局势危急,瑞典各地的贵族拋弃最后一丝幻想,组建针对哈夫丹的包围网,共同应对诺斯之剑。

之后一段时间,贵族们掏出积蓄,从挪威购买低价盔甲、武器,战斗力迅速提升。

相比之下,诺斯之剑扩充至一千八百名成员,熊皮狂战士和狼皮狂战士实力强悍,但是数量太少,超过九成是经验较浅的见习战土。

经过冬季的多次小规模衝突,诺斯之剑的精锐数量越打越少,战斗力飞速下滑。

等到气温回暖,双方在卡尔马附近爆发大战。面对人数超过三千的联军,哈夫丹再度落败,无奈之下缩回哥德堡,派人向伦底纽姆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