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入宫阅兵(2/2)

皇帝三璽,专为处理国內之事。天子三璽,处理对外与祭祀事务。

六璽作用各不相同。

皇帝之璽,象徵皇帝对国內臣民的统领,用於赐封诸侯王、颁布国內重要詔书。

皇帝行璽,专为处理日常政务加盖,如官员任命、文书往来,此璽由专门官员保管使用。

皇帝信璽,则是用於徵发军队、签署兵符,调兵遣將。

天子之璽,则是册封藩属国首领,彰显天下共主地位。若有朝一日,梁国也有国家附庸,或许能用的上。

天子行璽,则是处理与盟国、敌国外交活动。

天子信璽,则是祭祀天地鬼神,徵调藩国兵力协助作战。

这六璽,如今秉承梁国气运,通过加盖印璽,梁国的气运也会隨之消耗。正因为如此,这气运使用,也不必赵禎时时指定。

当然,圣旨也不会如先前一般隨意。

一道圣旨,先是由中书舍人草擬,而后呈报给赵禎,赵禎认可后,就在圣旨上签署画押,这一步称为御画。

只有赵禎认可了,这圣旨才能由中书舍人覆核,由中书省、门下省等的官员签署,经过录黄,把圣旨抄写在黄纸上,最后由相关衙门发布。

通过这些流程,圣旨才能出台,以確保无人可以弄权,彰显赵禎的权威。

搬入皇宫的这一日,赵禎並不曾举行大朝会。按照礼制,大朝会是每年的元日、冬至、五月朔举行。

赵禎自然也是遵循。因搬入皇宫的日子是九月二十五,就把这一日定为朝会之日,按照十日一朝,每逢五、十五、二十五则为朝会之日。

当然,期间各种小朝,自然也多的是。

只不过,这种小朝会,只处理国家寻常事务,並不需要匯同所有衙门一齐商討,只和相关联的朝臣处理。若遇变故,则另行通知。

搬入皇宫这一日,为了彰显威仪,梁国禁军兵马尽皆出动。

但见:兵分九队,旗列五方。马军隨马队,步军隨步队,各持钢刀大斧,阔剑长枪,旗幡齐整,队伍威严。

绿沉枪、点钢枪、鸦角枪,布遍野光芒。青龙刀、偃月刀、雁翎刀,生满天杀气。

雀画弓、铁胎弓、宝雕弓,对插飞鱼袋內。射虎箭、狼牙箭、柳叶箭,齐攒狮子壶中。

樺车弩、漆抹弩、脚登弩,排满前军。开山斧、偃月斧、宣斧,紧隨中队。

竹节鞭、虎眼鞭、水磨鞭,齐悬在肘上。流星锤、鸡心锤、飞抓锤,各带在身边。

方天戟,豹尾翩翻;丈八矛,珠缠错落。龙文剑掣一汪秋水,虎头牌画几缕春云。

管军猛勇,领拔山开路之精兵;统领英雄,统喝水断桥之壮士。

左统军、右统军,恢弘胆略。远哨马、近哨马,驰骋威风。

震天鼙鼓摇山岳,映日旌旗避鬼神。

大军从南大营列阵而出,经梁山府城,过皇宫正阳门,而后返回南大营。

大设黄麾仗於门前,赵禎皇帝袞冕,群臣拜舞起居。仙鹤锦鸡飞舞,灵鹿犀象列队。

只这一番,观礼百姓人人振奋,偷瞧探子各个震惊。一直被羈押在怀远驛学习礼仪的蛮部酋长,见此盛大兵势,顿时都熄了反叛之心。

梁国兵强马壮之名,一下就传扬了开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