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元直拜昭烈,更在诸葛前(1/2)

徐庶出神的望著欢迎自己归来的青年,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

像是要说什么,却又哽在了喉间。

他的目光在姜维的脸上逡巡,从眉梢到眼角,再到硬朗的体魄……

徐庶发现。

较之昔年初见时的那个面容稍显稚嫩的少年郎,如今已然成熟了许多。

其意气风发的模样,像极了那年初遇刘皇叔的他。

渐渐的,徐庶的眼眶红了。

但,泪水不曾涌现,而是幻化为了这位青衫文士嘴角扬起的一个温暖欣慰的弧度。

“是啊!”

“终於回来了。”

“是啊伯约,好久不见。”

徐庶的声音有些颤抖。

身处敌营十余年,哪怕是他这位运筹帷幄,可掌兵戈杀伐的青衣剑侠,此刻也是忍不住笑出了泪。

郝昭,张苞,头戴轻纱的两女,以及徐庶的妻儿,此刻都没有出声。

他们安静的走向了前方,把这片空间留给了姜维和徐庶。

姜维轻轻点头,没有笑话徐庶的表现有失大男子气概。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戳心处。

姜维理解徐庶的感受:

因为换做他是徐庶,此刻的表现不一定比徐庶好到哪里去。

无他,人生没有太多的十年。

而这位青衫文士,仗剑谋侠最好的十年,却是在岁月中蹉跎度过。

若未曾有那曹营蹉跎的十年岁月……

他会遇明主,与其相知。

他会用一身肝胆,辅佐其建立功业。

他若有那十年岁月……

昭烈帝左右的肱骨谋佐当有他之位,纵然是故去的凤雏,而今居於昭烈身边的法孝直,亦难与之比肩。

不为其他。

只因。

元直拜皇叔,更在诸葛前。

彼时,皇叔困於新野,拔出长剑,四顾茫然,汉稷不知从何兴起。

低头顾盼,上等的蜀锦,难遮横生的髀肉。

彼时,臥龙睡於隆中,高唱《梁父吟》;凤雏走遍天下,观望曹孙;法孝直安坐蜀川,未思易主……

但在那一日。

仗剑而行,气质似豪侠的青衫文士走进了新野城,来到了皇叔门外。

然后……

他以手中的剑,破了曹仁的盾,夺了难克的(樊)城。

一举,劈开了昭烈帝眼前的层层迷雾。

他在天下所有智谋能士皆不看好刘备这个涿郡贩履徒的时候。

以一介平民之身,携前所未有的气魄,干了所有士族骄子和寒门英才不敢为之事:

落子昭烈,伏身拜主。

於昭烈帝的门外喊出了那句……

“徐庶,徐元直,请见刘皇叔。”

而在他姜维不曾提前登临的歷史上,这位青衫剑士,又何止等了汉昭烈一个十年。

念及此。

姜维的目光无声的看向了徐庶腰间的长剑。

这令他不禁想起了这一世雒阳初见徐庶时,自己所问出的那个问题。

“徐先生,当时你怎么会选择投效刘皇叔呢?”

那时,徐庶只是笑笑不语。

一如此刻他当下的动作,徐庶也只是低头看向了腰间的长剑,紧紧握住不曾鬆开。

也是在那一刻。

姜维读懂了徐庶给出的答案。

剑之所向,义之所往。

他徐元直,想那般做,然后就做了。

仅此,而已。

蜀汉风华的浪漫究竟是什么,姜维有时也说不清。

但姜维知道一点。

蜀汉之浪漫,如果没有徐元直的仗剑拜主,没有眼前这位青衫文士曹营不发一言的那十年……

这篇名动千古的汉末华章,註定会缺少浓墨重彩的一笔,平添一抹道不尽的遗憾。

苍凉的陈仓道上,徐庶注意到了姜维眸光低垂,看向自己手中长剑的举动……

轻拭眼角喜极而泣的泪,徐庶轻声问出了一句话。

“为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