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 斡旋之隙!(2/2)
在短暂的落寞之后,刘恭终也回过神,稍调整一下情绪,便继续道:“母后脾性温良,多半是隨波逐流。”
“关东宗亲诸侯,为皇祖母的惶惶威仪所震慑,即便饱受摧残,当也不过敢怒不敢言。”
“——最终,宗亲诸侯多半会和如今,大多数元勛功侯一样,静待时日。”
“而他们所等待的时日,於学生而言,便又是一劫。”
说话间,刘恭也总算是彻底调整好情绪,將注意力从皇帝老爹天子盈,转移到了自己如今,以及未来十年的处境。
“《易》云: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月满盈亏,否极泰来。”
“如今,关东宗亲诸侯、朝中元勛大臣,都碍於皇祖母威慑而不敢擅动,更有陈平、周勃之流,不惜於皇祖母摇尾乞怜。”
“但压迫,最终必定会爆发出反抗。”
“一俟皇祖母宫车晏架,关东诸侯、朝中元勛必群而暴起,以『拨乱反正』。”
“——甚至连陈平、周勃之流,也极有可能是臥薪尝胆,行反间事!”
…
“及皇祖母,欲以吕氏子侄王关东,也正是为了避免社稷沉沦,宗庙顛覆。”
“因为朝中大臣想要的,是把持朝政,效伊尹故事;而关东宗亲诸侯想要的,则是坐拥天下,为汉天子。”
“二者或一拍即合——朝臣谋乱於內,诸侯举兵於外,里应外合,以『尊刘攘外』之名,行改天幻日之实。”
“所以,皇祖母才会生出在关东各国,以吕代刘而王的念头。”
“——因为宗亲诸侯,皆刘氏、皆可为汉天子。”
“而分封吕氏,即可以让皇祖母掌握关东,又能避免將来,朝中大臣借关东诸侯兵马兴乱。”
说完这番话,刘恭又沉吟许久,回顾了一下自己的表述,並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
確定方才这番话没有问题、没有漏忘,刘恭才深吸一口气,神情无比严肃的朝王陵拱起手。
“所以,老师这第二问,学生的回答是:往后十数载,父皇会宫车晏架,母后会隨波逐流。”
“朝中元勛大臣、关东宗亲诸侯,则会隱忍不发,以待將来。”
“皇祖母会愈发专权,遍封诸吕以王关东,並爭取为汉家,留下一个可堪社稷之重的天子。”
“诸吕外戚,则会因皇祖母的图谋,无功而得富贵荣华,並为此而惴惴不安。”
…
“及学生——以上种种,便是学生先前,所言『斡旋之隙』!”
“皇祖母无窃国之念,愿好生培养储君——故於太后,学生务当恭顺。”
“吕氏无作乱之心,只因无功受禄,而如无根之萍,惶惶不可终日——故於吕氏,学生务当施恩。”
“再者,为免將来,诸侯、元勛並起之时,授其以废立之柄,学生於太后之恭顺,不可损太子威仪过甚。”
“另,宗亲诸侯如淮南王,朝中忠良——如老师,又或愿投机於学生,以为功勋元从者,学生也务当亲之、近之。”
…
“皇祖母尚在之时,朝中逆臣、关东宗藩的隱忍不发,以及皇祖母对学生的稍稍宽容——此二者之间,便是学生仅有的斡旋之隙。”
“未来十数载,尤其皇祖母宫车晏架之前,如何在不触怒皇祖母、不让皇祖母猜忌,同时又尽显才能,不让皇祖母失望的前提下,合情合理的积蓄力量、编织羽翼,便是学生最大、最难的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