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 怎就隔了代?(1/2)
王陵话音落下,刘恭自是微微点下头。
诸侯王举兵所需的『大义』,其实就是为自己涉嫌谋逆的举动,向天下人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如上千年后,大明燕王:朱棣举兵,便是举『奉天靖难』的大义旗帜。
在后世人看来,又或是从上帝视角来看,这种遮羞布性质的大义旗帜,似乎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和必要性。
任你说出儿来,不也还是造反嘛?
但在信息极度鼻塞、讯息传播极度缓慢的古华夏,诸侯藩王举兵时的大义旗帜,却几乎是天下人判断其动机,以及军事调动合法性的唯一渠道。
——你都举兵了,好歹得说点什么,来表明自己不是造反吧?
——如奉天靖难、清君侧之类?
装也得装一下啊?
总不能演都不演了……
…
诚然,你说你没造反,天下人不一定会信。
但大多数人总还会迟疑,而非直接把你定性为乱臣贼子。
想跟著你干一番大事业的人,也好歹还能装糊涂。
——跟著你干,若事成,自然是从龙之功没得跑。
若事不成,那也能倒打一耙:我不知道啊?
我以为我奉天靖难、清君侧呢!
我可是大忠臣啊!
都是这乱臣贼子哄骗於我!
反之,若没个像样点的大义旗帜,替你向天下人说一句『我没造反』,那大家连装糊涂都装不了。
跟你干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反倒是你这个乱臣贼子的项上人头,在朝堂中央那边有点值钱……
“殿下得立以嫡长,又乃太后亲封为储,得位至正。”
“届时,可能成为诸侯举兵之『大义』的,大抵只有诸吕乱政。”
思虑间,王陵略带疲惫的话语声再度响起,將刘恭的思绪拉回眼前。
循声抬头侧望,便见王陵面上,已是掛上了肉眼可见的疲乏。
却仍强打起精神,侃侃而谈道:“太后,终归是高皇帝的髮妻,不会有人敢拿『太后乱政』,来作为举兵大义。”
“所以殿下要做的,便是將吕氏一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既要让吕氏成为助力、成为殿下坚定的忠臣,也要保护吕氏,免遭天下人指为『乱汉之贼』。”
“若太后尚在,吕氏便胆敢作乱,那自是太后欲窃国。”
“殿下纵然天资卓绝,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然若太后无窃国之念,吕氏,则绝不会在太后尚在时作乱。”
…
“及太后宫车晏驾后,吕氏即便是真反了,殿下也绝不能假借元勛、诸侯之手,以图平乱。”
“且无论吕氏一族,与殿下是否恭顺、是否有叛逆之心,殿下都一定要明告天下人:吕氏,是殿下最可靠的忠臣!”
“唯有如此,才能使朝中元勛、关外诸侯『尊刘壤吕』的大义不攻自破,使其不得作乱之机……”
最后一语道出口,王陵便再也撑不住,不顾学生刘恭当面,就斜身在筵席上侧躺下来。
见王陵如此作態,刘恭自也是当即明白:自己该离开了。
只是在离开前,刘恭仍不忘侧过头,深深看向王陵那写满疲惫,却又莫名轻鬆的神情。
许久,方顾自笑道:“方才朝议之上,老师恨不能血溅五步,以稍阻皇祖母封王吕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