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这祖宗…丟人吶…(1/2)
第105章 这祖宗…丟人吶…
孝惠皇帝入土为安之后,长安朝堂很快便重归於平静。
政权交接时,必然会出现的朝局动盪,在吕太后的镇压,以及大將军刘泽的坚定原则下,被控制在了最小的范围。
这其中,自然也有孝惠皇帝刘盈未曾掌权、亲政,长安朝堂的权力结构,並没有隨著孝惠皇帝驾崩,而发生任何实质性变化的缘故。
孝惠皇帝驾崩后的长安,也確实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一-东宫长乐,吕太后照常临朝掌政,五日一举朝议。
朝堂公卿有司属衙,也都按照由来已久的定製,各自有条不的运转著。
若非要说哪里有变化,也就是西宫未央了。
皇后张嫣仍居於椒房殿,日夜以泪洗面,已然哭脱了相。
宣室殿,自也不见天子盈宴饮作乐的身影。
有的,只是俯首案前,整日整日编写奏疏的天子恭。
在先帝驾崩之后,刘恭居然在这史前时代,再次体验到了前世,高考前那一年的酸爽生活!
每五日一次的朝议,都需要刘恭在『会议纪要”的基础上,针对朝议內容作出精细的復盘,並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寻常议题还好说。
可一旦朝议內容,涉及到某一项笼统、宏大的国策,对刘恭而言,便当即是接连几日的不眠夜。
比如,孝惠皇帝入土为安当日的朝议內容一一除了孝惠皇帝盖棺定论,以及尊礼太后、太皇太后一事,还提到了汉家的重大国策:陵邑制度。
於是,刘恭就麻了。
光是竹简,刘恭便用了足足半车!
又是引经据典,又是查阅资料,才写明白了陵邑制度是个什么东西,能为国家带来怎样的积极效果。
而且这一场朝议,也不止一个陵邑制度,需要刘恭復盘、拆解。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孝惠皇帝的盖棺定论,刘恭需要援引諡法制度太后、太皇太后的尊立,更是需要刘恭全方位、无死角的说明:为什么暂时不能尊立,现在尊立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带来怎样的隱患。
乃至於未来的什么时候,才是尊立太后、太皇太后的最佳时机,以及选择这一时机的原因只能说,体制內写材料这种事儿,懂得都懂。
便在这充实而又忙碌之中,时间不知不觉间流逝,
很快,便来到孝惠皇帝七年秋九月。
年关在即。
过去两个月,都忙著做朝议復盘、概述的天子恭,终於迎来了自己皇帝生涯的第一节见习课。
地点:未央宫,少府作室。
见习项目:钱制。
票集票“匠作少府梧侯臣阳城延,参见陛下。”
“惟愿吾皇千秋万代,长乐未央。”
未央宫西北角,与椒房殿只百十步距离的少府作室外,少府卿阳城延,正带著属下六个副官,即少府六丞其中的四人,恭迎天子圣驾。
见阳城延搞出如此阵仗,刘恭面色难掩疲惫之余,却仍是挤出一抹笑容,迎上前去,
將阳城延虚扶起身。
与阳城延寒暄一阵,说些『恭喜少府裂土封侯”之类的客套话,刘恭便由阳城延迎入了少府作室。
少府作室,也被称为少府官署。
两种说法都没错。
少府官员日常办公,以及部分生產製造工作,均於这处坐落於未央宫內的少府作室进行。
孝惠皇帝尚在之时,与母亲张嫣同住於椒房殿的刘恭,便多是从作室门进出未央宫。
自然是因为未央宫各宫门,作室门距离椒房殿最近。
而这“作室门』之名,便是源於进了宫门,抬头便能看见的少府作室。
“昔,孝惠皇帝尚在之时,孤每出入作室门,便总能瞧见作室。”
“今日,总算是有幸入內一观?”
由阳城延引领著,朝作室內走去,刘恭嘴上,也没忘与阳城延攀谈起来,
本是一句閒聊时的开场白,却惹得阳城延身形一滯,本就算不得轻鬆的面容,更是愈发拘谨起来。
见此,刘恭也只得无奈一笑,默然跟著阳城延,来到了作室深处的一方小院。
之所以说是『小院”,是因为这栋建筑,並非是完整封闭式的屋舍。
自院门入內,首先映入刘恭眼帘的,是散落於地,琳琅满目,却也隱隱自有其『秩序”的工具。
顺著满地散落的工具,抬头向前看去,整个院子便尽收眼底。
长方形的院墙,靠近院门这一半,是露天的前院。
靠里的另一半,则是三面围墙,上方封顶,与前院完全相连的明堂。
相较於遍地工具的前院,堂內倒是规整了许多。
却也只是相对规整。
至少刘恭站在院门处,远远看去,也仍能看见堂內的地上,摆著几件木工半成品。
刘恭不知道的是:这处小院,是这个时代极其典型、极具代表性的匠居。
几乎每一个匠人的居所,都大致是如此布局。
就算偶有匠人的居所,並非这种半院、半堂式布局,这也仍旧是每一个匠人,都梦寐以求的工作、生活场所。
“陛下,见笑了。”
见刘恭进了院门,便在院內一阵打量,愣是不往里走,阳城延面色也不由有些尷尬起来。
如是一语,却惹得刘恭当即含笑一摆手,示意无妨。
左右也没有能坐的地方,君臣二人便此站在院门內,说起了正事。
“不知陛下此来?”
阳城延主动问起,刘恭也不再客套,当即道明来意。
“昨日,偶然与皇祖母说起钱幣相关的事,颇有不解。”
“皇祖母便让孤亲临少府,劳少府,为孤说说我汉家的钱制。”
刘恭单刀直入,阳城延也是当即一点头。
稍一思虑,便折身走入堂內,將一只布袋倒扣,將袋內的铜钱哗啦啦倒出。
从中挑掠出几枚,方回到院门內,双手將钱幣捧上前。
“陛下,且先观之。”
不用阳城延提醒,刘恭的目光,便已经落在了阳城延手中,那几枚『各具特色』的铜钱之上。
首先吸引刘恭注意的,是一个铜製钥匙圈。
-
自然不是真的钥匙圈,而是酷似钥匙圈,却又分明刻有『半两』二字铭文的铜钱。
甚至都未必能算作“铜』钱!
至少刘恭打眼瞧上去,愣是看不出多少铜黄色。
反是银色,或者说是铅色更明显一些。
“这,便是『汉半两』了吧?”
说著,刘恭便伸出手,用手指小心夹起那枚钥匙圈,面上也隨之涌上一抹尷尬的笑意刘恭说的委婉,阳城延却是半点不留情面。
当即点下头:“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