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淮南王,也长大了(2/2)
难免不会有类似『换做是我,应该也能得到类似的待遇吧?』的期盼。
至於刘长本人,更是『垂头丧气”之余,低头咧起了嘴角。
阿恭没变。
即便已经贵为天子,阿恭,也仍还是那个阿恭—
“便请皇祖母,念在淮南叔离京多年,无心之失的份上,给孙儿一分薄面。”
“淮南叔已是被罚了跪,恳请皇祖母,饶恕淮南叔这一次吧。”
眾人思虑重重间,刘恭也已经是发表完『辩护证词”,並做出了结辩。
话音落下,便见御榻之上,吕太后神情喜怒不明间,悠然发出一声长嘆。
“皇帝,长大了。”
“知道护著族亲、长辈了。”
面无表情,却也隱隱担忧认可的道出一语,吕太后又冷眼警向淮南王刘长。
“淮南王,也长大了。”
“知道指摘太皇太后的过错,非议长安朝堂的大政了。”
吕太后此言一出,刘长应声汗顏。
只是终究是比过去成熟了些,刘长终还是没有再如当年那般,当面顶撞吕太后。
但刘恭心下瞭然。
等这场家宴结束之后,自己免不得要因为此事,而同刘长进行一番深入浅出的交流。
有刘恭从中斡旋,再加上吕太后原本也没真生气、本就只是想给刘长一个教训,让刘长收敛收敛锋芒。
等刘长规规矩矩认了错,此事自然也就被翻了篇。
刘长暗下长鬆一口气,又很快恢復到往日里,那副嬉皮笑脸的模样,挤眉弄眼间,示意刘恭与自己同坐。
只是刘长神经大条,刘恭却半点不敢大意。
毕竟当年,也曾有一位与天子同坐的宗亲诸侯王,在经歷吕太后狂风骤雨般的报復之后,怎一般悔不当初。
一一诚然,对於吕太后而言,淮南王刘长不一样。
在吕太后眼中,淮南王刘长,和任何一位宗亲刘氏都不一样。
但刘恭终究还是没有冒险。
因为上一次,齐悼惠王刘肥和先孝惠皇帝同坐,便失了城阳郡,尚且还能解释为:孝惠皇帝无心之失。
可有了前车之鑑,若刘恭还再犯,甚至让刘长也丟个一郡之土,那可就是泥巴掉裤襠一一诸侯王土的污名,是怎么都洗不脱的了。
没能与刘恭同坐,让刘长颇有些失望。
好在刘恭也没置之不理一一交代身旁的宦者令,悄悄给刘长带句话,表示私下再聚,刘长这才心满意足的咧起嘴角。
而后便不顾吕太后的招呼,自顾自抓起面前的大块牛肋,毫不顾及形象的啃食起来。
却也正是这不大好看的吃相,反而让吕太后心中,莫名生出了一股柔软。
一从小到大,刘长都是这么一副吃相。
尤其是在吃牛肉的时候,刘长向来都是这饿死鬼投胎般的架势。
刘长的这一面,让吕太后感到很熟悉。
自然而然,便借著寒暄,打听起了刘长,以及刘恆二人的近况。
“淮南相北平侯来奏,说是那雍氏女,已做了淮南王后。”
“还说,王后雍氏,雍容华贵,脾性温淑?”
听闻母亲问起自己的妻子,本忙著消灭食物的淮南王刘长,当即抬头咧起嘴角。
“是。”
“王后是个好女人。”
“儿臣什么都不用操心,王宫內的事,王后都能安排妥当。”
听闻此言,吕太后眼底笑意再添三份真挚,望向刘长的目光,也愈髮带上了几分怜爱。
一一刘长这个评价,非常之高。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在如今汉室,某位诸侯王评价自己的王后『是个好女人”,更是难能可贵只是刘长再怎么威武雄壮、身材高大,终也才不过十三岁。
吕太后虽然有心,却也不好催的太急,便只旁敲侧击的委婉提了一嘴:“阿长咳咳,尚还年幼。”
“初知男女之事,当节制些。”
岂料吕太后此言一出,刘长当即便將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不急。”
“儿臣拜的武师说了:要想练得绝世武艺,便断不能破了少阳。”
“即便要破,也是晚一日则好一分,早一日则坏一分。”
母后莫催。”
“等儿臣什么时候,能把王宫里那口鼎给举起来了,自会同王后生个大胖小子出来,给母后养在膝下。”
刘长言之凿凿,却惹得其余眾人纷纷含笑摇头。
什么少阳,什么武艺一一对於汉家的宗亲诸侯而言,头等大事,从来都是传延子嗣。
但还是那句话。
在吕太后这里,淮南王刘长,始终是个例外。
对於刘长『不急著入洞房,要保童子身好好练武』的自述,吕太后竟只是默然发出一声长嘆,
並没有哪怕一句训诫。
倒是代王刘恆,被吕太后尤其详细的问候起家庭內部的变化。
“代王上回入朝时,王后、竇良人,都有孕在身。”
“如今,那两个孩子,当是都到了结髮总角的年纪吧?”
不同於淮南王刘长,面对吕太后时的鬆弛感。
吕太后如是一问,代王刘恆当即站起身,一板一眼的拱手行过礼。
而后,方事无巨细的匯报导:“稟太皇太后。”
“当年,王后所怀,乃儿臣嫡次子:刘贺。”
“竇良人所怀,则乃庶长子:刘启。”
“今,贺、启二子,皆已到了总角之年。”
“前岁,王后再诞一子,名:刘庆。”
“去岁秋,竇良人亦诞下一子,名:刘武——“
刘恆一句句说著,大傢伙一句句听著。
听到最后,饶是吕太后,都不免发出一声用意不明的感嘆。
“代王,子嗣繁盛。”
“——多福啊~”
“算下来,嫡子三,竖子二,嫡、庶女亦有三五。”
“还未及冠,代王的子女,便已是有十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