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更需要刃还是盾?(1/2)

萍果的未来是继续追求贾伯斯式的道路,还是完全转向库克式的稳健?

莱文森知道,选择贾伯斯式的道路意味著风险。

它需要巨大的投入,也意味著公司可能在短期內遭遇更多失败。

但这种道路的回报可能是顛覆性的成功,甚至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那种的成功。

而选择库克式的道路,则是確保苹果继续以市场为导向,保持现有的增长和盈利模式。

这种模式要稳得多。

但慢慢地萍果將更多的变成一个商业化的公司。

而不是一个伟大的公司。

两种模式都不十全十美,但这是苹果必须做出的抉择。

而这次选择也將是整个行业的分水岭。

莱文森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轻轻叩击著会议桌的边缘。

他已经没心情再去看快捷指令的交接仪式了。

他目光扫过会议室內的每一张脸,这些熟悉的面孔此刻显得既陌生又透著几分不可捉摸的情绪。

討论的焦点似乎已经偏离了原本的轨道,或者更准確地说,被他不经意间给推向了另一个层次。

向左还是向右?

这个问题很重要,关乎苹果未来发展方向。

其实对於小公司来说,什么方向倒是没那么重要。

只要活著就足够了。

但对萍果这种巨无霸,却不得不仔细思考。

以如今萍果的体量,內部长期两种声音很容易造成萍果的割裂。

这种分崩离析所导致的后果將是灾难性的。

而一旦做出了选择,就几乎不可能调头。

莱文森微微眯起眼睛,脑海中思绪翻涌。

不经意间他又想起了他的老搭档,贾伯斯。

不可否认,贾伯斯是个伟大的人,贾伯斯留下的遗產有很多,萍果就是贾伯斯最大的遗產。

贾伯斯的革新和偏执同样是他留下来的遗產。

革新与偏执是一把双刃剑。

以至於贾伯斯的影子像是笼罩在苹果上的一层无形幕布,既辉煌也沉重。

“他是天才,但同时也是魔鬼。”

即便內心深处很怀念贾伯斯,但莱文森在心中也不得不如此默默感嘆。

贾伯斯的偏执,是苹果崛起的根本动力。

从最初的mac,到ipod,再到改变世界的iphone,他总是能凭藉直觉和疯狂的坚持,扭转所有的质疑和困境。

然而,他的偏执並非没有代价。

莱文森想起了那些年会议室里的激烈爭吵,贾伯斯几乎不容忍任何异见,哪怕是最忠诚的团队成员。他会將一切不符合他期待的產品砸得粉碎,他会对团队成员的失误毫不留情地嘲讽。

而这些偏执,最终造就了苹果的辉煌,也让內部关係变得极其脆弱。

“活著的贾伯斯是个天才,但他也让每个人筋疲力尽。”

儘管莱文森不愿承认,但这是个无法否认的事实。

贾伯斯死后,苹果经歷了一个短暂的適应期。

库克接棒,用他標誌性的稳健风格,將苹果变成了一台更加高效的机器:

——供应链更强,財务数据更好看,股票市值更是直逼天际。

但也正因为如此,苹果的创新锐气似乎被削减了。

贾伯斯是刃,而库克是盾。

问题是,萍果现在是更需要刃还是盾?

莱文森不得不承认,从最近几年库克的表现来看,库克是贾伯斯最好的接班人。

他不像贾伯斯那样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但他有能力將苹果的庞大体系梳理得井井有条。

他尊重团队,尊重数据,更尊重市场规律。

在库克的领导下,苹果从未停止盈利,也从未停止增长。

但增长的另一面,是创新的疲態。

“我们不再做出能惊艷世界的產品了。”

莱文森心里一阵苦涩。

他也明白,这並非完全是库克的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