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肥(2/2)

梁商告诉皇帝冬麦已经在收割,今天应该有一个不错的收成;苗已经发芽,已经安排百姓,分批移栽到六千多亩田中,现在长势还算不错,预计到八九月间会开。

从各地方收集的新物种不仅在广成苑安排了种植,还通过大司农官署分发给了河东、河內和河南三郡农官,三地都在官田种植,看看能不能適合种植的农作物。

皇帝听到这里,点点头,梁商接著匯报,他告诉皇帝,从交州获得了一种生长周期比较短的旱稻,经过他和平原王妃的研究,认为可以在冬麦收割之后再行种植,若是此法顺利,或可实现一年两熟。

皇帝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立刻质疑道:“朕只听说交州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洛阳竟也可以做到吗?”

“陛下,臣等只是根据交州稻的习性揣测此法可成,但到底能不能成,还需要尝试一番!”

“希望大不大?”

梁商心里没底,看了一眼寇淑,寇淑则上前说道,“陛下,臣妾以为希望还是很大的,不过土地肥力有限,要想稻麦轮作,实现一年两熟,亩產大增,肥料也要跟上!”

“如何跟上?”

“陛下,肥料一事由游学太学的士子赵宣负责,他可为陛下言!”

赵宣是寇家资深门客赵广的儿子,寇淑要搞各种研究,寇家门客的子侄当然要用,赵宣出身不行,不是太学生,根本没什么名气,虽知道一些经史,但兴趣有限,赵广一直头疼儿子的出路。

寇淑见他性格沉稳,做事认真,就让他搞堆肥,这种事情脏兮兮的,一般士人不乐意,但做好了,却可以得到大彩头,哪一天有大人物过来了,就可以受到夸奖。

此时皇帝过来,寇淑主动提到肥料,然后把舞台交给赵宣,而赵宣也没有辜负寇淑的期望,给皇帝上了一堂肥料课。

根据这段时间的总结,赵宣將肥料分成十一类:一是人和猪牛羊鸡鸭鹅等的粪肥;二是豆饼这一类的饼肥;三是豆渣等为代表的渣肥;四是各种骨灰在內的骨肥;五是河泥等土肥;六是草木灰等灰肥;七是紫云英、蚕豆、绿豆等各种各样的绿肥;八是秸秆肥;九是石灰等无机肥料;十是各类毛髮等等杂肥。

还有第十一类,也是寇淑提出的海岛上由动物粪便堆积硬化后形成的一种粪石,这是推理而得,大海上的鸟类肯定需要一个棲息地,而棲息地的粪便很多,

时间一长就会结块成石,可以派出海船搜寻海上岛屿,开挖这种粪石。

赵宣认为这十一类肥料中最重要的是粪便、土肥、灰肥、绿肥四种,而最后一种目前几乎没有人用,需要沿海各地派船寻找一番。

而为了更好的利用好各类肥料,格物学者们正在尝试用不同的办法处理这些肥料,寻找比较好的搭配,然后记录成册,方便天下人研究。

赵宣还告诉皇帝,目前大汉对这些肥料的利用並不好,比如洛阳城每天都会產生大量的污秽之物,虽然朝廷修了不少都厕,但百姓不注意卫生,还是有很多排到了洛河,既浪费了肥料,又污染了洛河,时不时还引发时疫皇帝听完十分满意,这是真正做事的,他就想著看一看赵宣的成果,赵宣则有些犹豫,告诉皇帝堆肥过程中味道比较重,云云。

刘肇哈哈大笑,告诉赵宣他每年都要亲耕,如何忍受不了肥料的臭味,越臭越好,赵宣只好带著皇帝去看,很快皇帝就看到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堆肥厂。

赵宣告诉皇帝,將农作物秸秆、蔬菜尾菜等绿肥、畜禽粪污、草木灰和石灰等按不同的比例均匀混合后,堆製成一个个长条垛或条堆,再经过定期翻推,就会生產出黑色颗粒状的肥料,他们要研究的是不同的配方,不同的时间,找到最好的堆肥办法。

若是能够成功,首先就可以在洛阳推广,洛阳人口不下百万,城市周边人口几十方,每天產生的各种污秽绝对是堆积如山,完全可以使用类似的办法堆肥,

到时候洛阳可得洁净,少有疫病,还可以提高粮食產量,一举两得。

刘肇看著这一个又一个条堆,不由得感慨万分,若是天下士人都如格物学者这般认真干活,想办法研究各种增產办法,他还有什么发愁的。

刘肇下令起居郎一定要做好记录,接下来要对外推广,同时决定今天就留在广成苑不走,好好看一看这些格物学者搞得种种东西,接下来他准备奖励赵宣等人为郎官,大汉需要这样干活卖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