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质疑(2/2)

公孙龙诡辩太过,大傢伙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但这篇文章把道理说的非常清楚,让人一看就明白,这就让两人非常佩服。

文章接下来对此时並不怎么受重视的孟子学说进行了一番批评,文章指出孟子在將“生之谓性”和“白之谓白”进行类比的时候,就如同公孙龙一样,不自觉的將“生之谓性”的內涵定义方式,通过类比偷换成了“白之谓白”的外延所指方式,这也就造成了后面孟子对告子“生之谓性”的错误反驳。

文章还指出《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同样违反了逻辑中的矛盾律,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有关於如何评价一个人的文字,“存乎人者,

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眭焉。”即一个人的眼睛是最能表现其內心状態的,当心地纯正时,眼睛就明亮,

心中不正,眼睛晴就会浊暗。

文章同样认为其推理有重大问题,心正,固然使眼睛明亮,但眼睛明亮不局限於心正,还有许多其他形式也可以使眼晴明亮,因此,从“心不正”不能推出“眼晴不明亮”。所以,这个推理也是无效的—

文章还对《孟子》中的类比推理进行了一系列摔击,例如《孟子·离娄上》

中说:“今也欲无敌於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灌也。”

文章认为两事物相同属性的相关程度比较低,前者属於政治,后者属於个人身体卫生,这是两个属性,这两个属性没有相似性,孟子把这两方面强做类比,

寇淑认为是虚假类比,这种说法不成立·

杨震倒吸了一口气,他立刻想到了告子与孟子辩论“人性”与“水”。孟子认为水没有东西流的定向,水有向下的定向,人性也是如此,人性善良就像水性向下流一样。人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

但根据类比推理的定义,这样做是不正確的,水和人性是两类事物,人性善和水往下流,属於两种不同属性,同样毫无相关,因此水向下流不能推出人性善,孟子的说法没有可比性·

杨震无比震惊,他震惊的不仅仅是《孟子》“性善论”被干趴下,儒家五经的类似逻辑问题都有可能被翻出来,他立刻想起了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对仗和排比是不是都符合类比推理的定义?恐怕也很难说吧!

若是如此不断的被质疑,儒家五经还剩下多少就真得说不清楚了,而《论语》中孔子的一些结论,因为没有相应的论证,按照寇淑的说法,那也也只能是假说!

越看越震惊,感觉老天都要捅破的杨震翻到开头,寻找作者的名字,发现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人宫数,他询问道,“宫数毫无名气,不知师承何家?”

“宫乃是汉宫,数音类淑,淑乃是寇王妃的闺名,这个名字乃是平原王妃寇氏最新的化名,她虽然没有主动承认,但大家都知道文章是她撰写!”

朱宠难以置信,“大汉的王妃竟带头质疑《孟子》?”

桓焉也知道兹事体大,有些感慨地说道,“《孟子》虽不属於五经,但也是儒家名著,《孟子》可以质疑,《尚书》和《论语》能不能质疑?接下来天下必然多事!”

杨震慨然而起,“天下虽多事,但何尝不是吾辈完善诸经的天赐良机?”

“壮哉!杨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