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报纸(2/2)
寇淑想了想说道,“我们还可以针对性的办报,今文派一个学报,古文派一个学报,五经十四博士对应的学派,咱们都办一个学报,不要放在一起,可以放在与我们关係不错的列侯或者官员家中。
然后围绕著某一个问题,不断討论,文章不断,引起洛阳各界的注意,到时候各路人马想撰写各类评价文章,更多的是投各类的学报,而不是自己开一个学报,时间一长,谁的文章能登,谁的文章不能登,就掌握在各个学报的编辑手中。
但不管是甲学报,还是乙学报,说到底都是我们自己人,都要说格物学的好话,若是別人想挑战我们格物学派,我们就可以有默契的压制,只要我们坚持个一两年,格物学者就有了足够的话语权!”
荀淑告辞离开,一路上荀淑还有相当感慨,寇淑的脑瓜子实在太厉害了,她这么一番操作之后,舆论就能控制在手。
在大汉这个极其重视社会舆论的地方,控制舆论意味著什么,荀淑太清楚不过了,这不仅仅是影响力,更是政治地位,隨著格物学者们的影响力不断增加,
就有很大的可能被举孝廉,一旦成批出现的格物学孝廉,未来的大汉朝堂哪怕后来者发现不对,迅速办报,也已经丧失了先机,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能抢回影响力,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且寇淑还在宫中,她会眼睁睁的看著他人抢夺格物学者的舆论控制权而不管吗?不可能的!
荀淑很清楚,掌握了这样的报纸,寇淑就可以为平原王製造舆论,等到未来平原王做了皇帝,皇家等於找到了另外一条人才徵辟之路,光別人吹牛没用,你得上报纸!
虽然寇淑野心勃勃,但荀淑早就没有他想,寇淑说出她是先贤肩上之人,比很多士人的德行不知道高出了多少倍,有如此德行,日后为大汉国母,大汉必然强盛——
荀淑兴高采烈来到寇家,与虞翊等留在洛阳的寇氏门客一合计,大家兴奋得差一点跳了起来,怎么没想到这一出?赶紧办报,乘著天子南巡,朝中重臣不多的天赐良机赶紧干,占据先机!
隨著永元稻的出现,格物学的影响力迅猛增加,此时感兴趣的学者也多了起来,根据个人的长处,一个个学报编辑组迅速诞生,然后就开始忙活起来。
要说起来,这个时代的技术传播还是比较缓慢的,虽然格物学者们搞出了印刷术,搞出了《格物学报》,但这会儒学名家们还是传统的私学模式,並没有充分注意到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巨大顛覆作用。
当然也不是毫无察觉,已经有一些学者发现寇家书店新出版的各种纸质书价格低廉,购买的人比较多,仔细一看,发现连名家释经的书都对外出售,若是大家买一本书自学就成了,那又何必听他们的传授?而没有牢固的师生关係,又如何保证未来?
但当报纸方案启动后,聪明的人第一时间就发现了问题,比如太尉张禹,当荀淑过来拜访,向这位百官之首邀稿,张禹听明白前因后果后,大吃了一惊,“此何人之策,欲掌握舆论否?”
“张公,此平原王妃建议,想来必有利於国家!”
张禹盯著恭恭敬敬的荀淑,看了看,良久才道,“吾明日会把文字送往寇侯家中,不过汝等当牢记於心,乃是大汉天子的独子平原王王妃授权办报,不是寇氏的报纸!”
荀淑听明白了张禹的意思,这是代表朝廷意愿的报纸,不过外戚寇家的报纸,你別给我瞎搞,他点点头,“太尉放心,仆自当牢记於心!”
荀淑离开后,张禹来到书桌前撰写了一篇说明他施政思想的文章,写完之后,张禹吹了吹墨汁,又稍作修改,然后交给儿子张曜誉抄。
老头左思右想了一番,然后告诉张曜,明天带著他的文章前往寇家《洛报》
报馆,然后就待在彼处帮忙,一边与人討论经史格物,一边等待报纸印刷,等报纸草样准备好,立刻送到太尉府。
“大人竟这般重视?”
“此非常之时,小心总无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