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垂帘(2/2)

刘胜听完,喜笑顏开,“皇后都愿意了,母后还请恩准!”

邓绥无奈道,“你毕竟是皇后,怎能隨便见人?”

“倒也不是没有变通的办法,按照惯例,母后临朝,可坐在正首,陛下坐在侧位,可在陛下座位旁,再设一侧位,放一道屏风,一道珠帘隔开即可。

臣妾坐在陛下身旁,既方便隨时照看陛下,也不会被外臣窥见,臣妾还不满十岁,对政务一窍不通,母后放心,臣妾绝不会胡言乱语!”

邓绥想了想,觉得也能接受,她无奈嘆了一口气,让蔡伦立刻准备皇后坐榻和相应的珠帘,听到这里,刘胜大喜过望,“多谢母后成全!”

“胜儿已经是皇帝,以后可不能这般任性了!”

“母后,就这件事,別的事都听母后的!”

邓绥摇摇头,她满心的不乐意,可没办法,皇帝不是她亲生的,十岁登基,

看著小,但已经挺有主意,她虽然能够临朝听政,但很多事情不得不忌惮幼主,

反正就是加一个位置的事情,总不能和皇帝撕破脸吧?

她又想起了寇淑,寇淑出现在朝会上,即便不说话,也是有影响力的,再说了,又怎么可能不说话?可她偏偏没办法,这个丫头在幼君心自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她还是天下有数的女奇童,有大功於社稷·—

她之所以妥协,也有拉拢寇淑的意思,既然幼君心里都是寇淑,那就不能得罪这个一肚子心思的丫头,就需要为以后照想。

说到底,真正麻烦的还是未来,等再过儿年,皇帝到了先帝亲政的年龄,她如果不放权,外面的大臣肯定不答应,可放权,她又捨不得,到时候肯定有的心烦。

邓绥妥协,刘胜喜笑顏开,伺候一旁的中常侍郑眾虽然沉默不语,但却別有心思,或许幼君仅仅是本能所为,但却很有意义,他此举变相提升了寇后地位,

也等於寇氏外戚地位的提升。

大臣们看到这一幕,自然不敢轻易靠拢邓氏外戚,而邓氏外戚也必然担心未来,肯定也小心翼翼,这非常有利於朝局稳定,不至於出现大乱子。

不过有其利必有其弊,虽然邓后不至於乱来,但邓后身边未必没有小人,必须加强对皇帝的保护,得和寇后提醒一下,以她的聪明肯定一点就通很快到了上朝时,大臣们面容严肃,足下稳健而迅速,且肩膀几乎没有耸动,小步快走进入朝堂,然后按照各自的位置分別坐下。

文官们位列东侧,面朝西方;武將们则立於西侧,面朝东方,等坐下之后,

这些大臣们就发现有些不太对劲,大汉元兴元年正月旦大朝会的上首位,竟然出现了三个位置。

今年还不到23岁的新科皇太后邓氏应该坐在正位,皇帝坐在侧位,这符合临朝听政的规制,倒也无话可说。

关键是皇帝身边还有一个坐榻,並不大,但却有一块屏风和一块珠帘挡著,

这是什么玩法,大臣们面面相,有聪明的人立刻猜到这可能是给皇后准备的,

难道皇后也要上朝,这可是新鲜事,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隨著中常侍一声高喊,皇太后邓氏、皇帝刘胜和皇后寇氏陆续出现,相继落座,然后按照规定,上朝的高级官员开始了跪拜。

汉代的跪拜不是一起跪拜,而是依次进行,规定不许任何人喧譁,也不许拾头与皇帝对视,以表示对皇帝的尊敬。

不过此时皇权还没有后世那么夸张,大臣尊重皇帝,皇帝也要尊重大臣,当首先喊到三公之首太尉张禹的姓名,张禹站起身面向皇帝座位,赞礼之太常就高声唱喝:“皇帝为君兴”。

此时不管是邓绥,还是皇帝和皇后,都起立对三公的礼贺表示敬谢之意,张禹於是跪伏,然后皇帝坐下,如是者,三——·

这是大汉朝廷对重臣的特別礼遇,不过后面的大臣就不行了,他们行礼时,

太后、皇帝和皇后都不需要起身,所以当寇淑坐在高高的位置上,通过珠帘看到大臣们不断行礼,心中別有一番滋味,想来邓后此时的心情也和她差不多,这或许就是权力巔峰的特殊感觉吧!

有珠帘阻拦,寇淑就算有些不合礼法,別人也看不到,她微微臀了一眼邓后,见她正襟危坐,表情凝重,心中不由得一动,想来也对,权力巔峰不仅仅是威势,同样是巨大的责任,邓后现在的反应比曹不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