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寇淑来信(2/2)

按制,尚书台、御史中丞属於少府管辖,但事实上呢,少府卿遇到这两个三独座,甚至要主动示好。

少府还有一堆职务实际上被宦官们占据,寇怎么也管不到宦官头上,少府实际上就是一个工匠头子,负责皇帝的御用物品和珍膳管理,或许有不少油水,

但几乎没什么实权。

虽说太后当家,姐夫主政合情合理,但女儿对皇帝女婿影响那么大,在太后那边也有一定的话语权,他掌到一个驃骑將军或者卫將军,辅助姐夫,应该是有希望的,但结果却只是少府卿,宫中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仅仅寇自己明显受到了压制,两个远方堂弟寇標、寇安虽然更进一步,

转为黄门侍郎,但寇淑的兄长寇勛只是获得了一个郎中,而其余寇氏子弟並没有得到提拔,而邓家兄弟却有三个侍中,郎官估计会有一大堆!

而在爵位上,短时间內邓寇两家都不会受封或者加封,可能要等到明后年,

选择一个比较恰当的时机,到时候邓氏兄弟会封侯,寇氏也会恢復祖上两个侯爵。

虽然说给的待遇已经相当高,但到时候,邓家都有十个左右的侯,邓寇两家不管是权力,还是待遇实际上被拉得很大很大除了职务和爵位的安排,寇淑对寇氏未来的安排更是匪夷所思,寇淑是说过,倭国可能有黄金,大秦丝绸昂贵,南方也应该开垦,但寇氏重心放在这些地方,他想都想不到,女儿的思路真是与眾不同呀!

要说太后在打压寇氏,寇也觉得不太对劲,因为格物学者们获得的普遍提拔,由於先帝驾崩,计划作为太子班底的葡淑、虞翊等格物学者们变成了小皇帝的班底。

荀淑在先帝时期已经入仕,为郎中,口碑也不错,寇淑已经为他爭取到了北宫卫士令,这是一个秩比六百石的位置,表面上看是皇帝身边的亲卫头头,但实际上並不怎么管近卫军,而是皇帝的参谋,当年著名经学家贾逵就担任过这个职务。

对虞谢,寇淑计划以少君的命令招他入宫,寇淑准备和他谈一谈少君的教育问题,若是虞谢符合她的需要,就直接除官,先为即中,旋即拜为黄门侍郎;若是表现不合心意,寇淑计划安排为尚书郎,当然了,也要参考他的意向。

其他那些在广成苑干活,或者在报社表现不错的人,寇淑自然不会亏待,让荀淑、虞翊准备名单,其中水平不错的给太子庶子,水平差一些的给太子舍人,

过渡一番后,根据他们各自的长处安排到大司农或者少府等官署。

寇看来看去,琢磨来琢磨去,终於琢磨清楚了寇淑的用意,寇淑最重视的不是寇氏,而是格物学,寇淑用他和寇氏子弟的牺牲,交换了格物学者们的普遍进步,同时文將《洛报》和格物学堂控制在手。

而对於寇氏未来的发展,並不是依託权势,与其他大家豪族爭夺利益,而是对外拓展,或是在南方屯田,或是去日本找黄金,或是海路去大秦,尝试赚取传说中的丝绸百倍之利,若是取得进展,再拉拢其他豪族若是寇淑的规划得到有效执行,寇氏家族与其他大家族,与天下土人不至於產生什么大的矛盾,口碑肯定不会差,只要探索成功,不仅会获得大利,或许还会建立一个个分支,实现狡兔三窟,未来哪怕寇氏外戚翻船,也不至於变成竇氏的下场。

但不管是南方开垦,还是海外探索都十分艰苦,甚至动不动送命,寇氏子弟辜富贵惯了,有几个愿意干这样的活?定远侯班超说到底就一个呀!

寇微微摇头,女儿想法是好的,但他可以肯定,寇氏子弟愿意冒险的人估计没几个,女儿恐怕是知道的,她或许压根就没指望寇氏,而是把希望放在格物学者上,既然不愿意拼命,那就別怨我不提拔,这倒也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