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摊丁入亩的用意(2/2)

邓寇两人相互看了一眼,都微微鬆了一口气,只要不触碰大豪强大地主的根本利益,

就不至於有大篓子,只听寇淑接著说道,“第三个要说的是地方官吏,地方官吏绝大部分官吏也是豪强地主,豪强地主收益,他们也收益。

而从此之后,他们不用每年再编审人丁,减少了一项责任重大而又艰巨复杂的徵收管理工作,大大减少了各种事务。

固定丁银摊入田亩可以稳定地方官府的收入,也有利於地方官完成徵收赋役的考成任务,而在摊丁入亩改革推行过程中文给了他们上下其手从中渔利的良机,具体到由亩和个人头上怎么摊派,摊派多少,完全他们说了算——“”

眾人纷纷点头,这一点从目前各地上计官员积极的態度来看,寇淑確实说的没错,

《洛报》的文章一发表,地方官吏都非常支持。

寇淑最后说道,“最后我们再说一说朝廷,其一是名声会好听,按田地收税,有田者多徵税,少田者少徵税,无田者不徵税,相比於人人都缴纳的人头税,明显是按照田亩税徵收更公平。

但凡一个脑袋不坏的人都能看得出这一点,朝廷在这件事上做文章,黔首们听说后,

必然感谢朝廷,这有利於巩固大汉的统治。

其二,朝廷的税收可以更加稳定,而且有所提升,经过四代君王努力,大汉已经有七百方多顷土地登记造册,谁有多少土地一自瞭然,人可以跑,土地跑不掉,所以摊丁入亩后,朝廷每年的税收比较稳定。

而丁役这一块的钱,过去大头在地方,现在朝廷收走了,朝廷事实上多了一块税收,

既然不需要再每年编审人丁,朝廷可以裁撤这一块的官吏,这一多一少,朝廷又能多出不少钱——·

更重要的是,这项改革,表面上的受害者实际上是得利者,表面上的得利者实际上並不得利。

而真正的受害者寒门地主和自耕农,大多有一些家业,这些人有一些家產,他们哪怕遭受到一些损害,短时间內也不会活不下去,虽然怨恨,但也不会跳出来造反,所以朝廷是可以推行的,而且是名利双收其三,摊丁入亩后,土地允许兼併,人口允许流动,黔首的负担实际上更重,黔首们撑不住,只能如朝廷所希望的那样往南方或者边疆移民,如此朝廷可以获得更多的田税,

边疆也有足够的丁口,遇到胡人入寇,边军可以徵募更多的黔首入伍!

现如今长城內外都是胡寇,朝廷每年要与他们不少钱,这些人慾壑难填,一旦朝廷有什么疏漏,他们就有可能造反,只有边地的百姓增加,朝廷才能真正高枕无忧!”

寇淑还没有说四,这个四才是她最在乎的,摊丁入亩后,必然会產生无数劳动力,不仅有利於对外扩张,也有利於工商业的发展,这也是她不断试探,现在图穷匕见的关键。

若是不打破户籍制度,人口被牢牢彻底锁在土地上,就没办法进入厂矿企业中,若是没有足够的无產阶级,还怎么推动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寇淑连续说起了无地或者少地黔首,豪强地主,地方官吏和朝廷,但就是没说寒门地主和自耕农,当然也没必要说,在场的人都完全听明白了,这个政策下,寒门地主和自耕农绝对的利益受损方,税要多交,事情事实上並不会少。

朝廷把民眾本来应该服的丁役折算成钱並且平摊入田赋中,按理说朝廷收了钱,以后钱僱人服役,不应该再找老百姓的麻烦,但事实上根本不可能。

朝廷本来就缺钱,钱收走了,自然不可能再交给地方,地方各种事务却又不会少,此时官府不会找豪强地主,也不会去找无地或者少地黔首,接下来必然巧立名目,继续找寒门地主和自耕农的麻烦。

而隨著寒门地主和自耕农的不断破產,土地兼併越来越厉害,必然会產生的大量的流民,所以邓后忍不住问道,“此法不仅不会减少流民,反而会增加流民,若是流民造反又如何?”

“母亲说的甚是,摊丁入亩后,寒门地主和自耕农会不断破產,流民必然会不断增加,朝廷要想长治久安,必须想办法寻找更高產的农作物,提高粮食產量。

同时必须向可以种地的地方扩张,我朝可种地的地方目前是三大块,一是广的南方,二是汉胡夹杂的边地,三是东朝鲜公司正在征伐的三韩,以后还包括倭国。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操作不当,確实会出现流民造反,不过现在我朝已经有了威力很大的火炮和火,汉军的镇压能力成倍增强,有造反完全可以镇压。

而各地豪强地主作为受益者,也会站在朝廷一边,这些豪强地主大多有武装宾客,一旦有流民造反,可配合汉军迅速镇压!”

“如此纵容豪强,豪强若反又当如何?”

“不管是否推行摊丁入亩,朝廷对豪强不断兼併土地,也是无能为力,豪强还是会越来越强大,迟早有一天会反噬朝廷!

若不想豪强迅速反噬,多召开几次三老会议,遇到重大事务多与其商议即可,嗯,母亲还记得孩儿提到的国债吗?这是很好的办法!

还有就是搞分封,把远房皇族和忠心大汉的列侯分封到边地,让他们成为边地的豪强,若有朝一日,真有豪强造反,他们会站在朝廷一边,未来真有不忍言之事,再出一新光武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事实上,就算不实行摊丁入亩,流民还是会不断增加,只是时间早晚一些罢了,这些应对的措施迟早还是得做,就看母亲和两位將军如何抉择!”

寇淑说到最后,提到了汉武帝当年说过的话,“昔日孝武皇帝临行黄河和汾河,做《秋风赋》,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掉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在这一次宴会上,孝武皇帝说了几句大煞风景的话,想来在座诸位也都是知道的,天纵奇才如孝武皇帝尚且如此,更何况吾等?

吾等竭尽所能,把能想到的办法都试一试,也就无愧於心了,接下来就要看大汉的天命,若果真可以做到应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孙孙,万世不绝,想来后世子孙也会感谢吾等今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