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马氏兄弟(2/2)

也就在寇淑思索时,小皇帝刘胜微微咳嗽了一下,“皇后招马氏兄弟入宫所为何事?

r2

“马氏兄弟都是杰出的人才,马融是古文大家,二十多岁就天下闻名;马续精算天文历法,还学习了家传兵法,这样的人陛下多见一见是好事!”

刘胜心中一动,他听懂了皇后的意思,隨著日益长大,刘胜自然也想到了亲政,不过由於身体的瘤疾,他也確实如寇淑所言,不愿意太过劳累,所以也认可三圣临朝,毕竟一个是嫡母,一个是妻子,总不会害他。

但不管怎么三圣临朝,自然要以他为主,而不是现在这样,宫中事务无论大小皆决於太后,他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当然了,这种不满他並不愿意表露出来,身边邓氏的人太多了,万一这些人在太后身边乱说话呢?

想到这里,刘胜忍不住问道,“太后知道吗?”

“母亲早就把格物学堂交给了臣妾!”

刘胜心中大喜,原来我的皇后竟然想的这般周到,格物学堂不仅仅是研究格物学,原来还是朕的招贤馆!

就在此时,宦官稟报二马已经到达,寇淑点点头,让两人进来,行礼完毕之后,寇淑说明招他们进宫的本意,杨震提出五经为本,格物为用之说,她和陛下交流后,陛下说你们都是天下有大名的土人,又对经学和格物都有了解,是如何看待的?

马融听完眼前一亮,这可是大课题,而皇帝在了解到杨震的学术观点后,竟然第一时间諮询他们,这恰恰说明皇帝对他们兄弟两人学问的认可,这可是大汉正牌皇帝,不是太后,这种认可,对他的帮助太大了马融开始了侃侃而谈,寇淑一边有些心不在焉的听著,一边则在心中盘算这个人,此人虽然比较爱惜自己,畏惧权贵,但毕竟是关西出身,將门之后,他也非常重视军事,对於汉廷越来越重文轻武十分不满意,还写过一些文章,太后听说后,自然不太高兴。

寇淑揣测马融这样做一是与执政外戚保持一些距离,班固当年的教训摆在哪里,谁知道邓氏能支撑几天,他不愿意做车骑將军的舍人和写文章应该是同样的道理。

二是大汉关西与胡人混居,时不时廝杀,与关东的稳定大不一样,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马融,自然对汉廷对送钱给胡人的绥靖做法不满。

三是马氏家族作为將门之后,虽然在转型,但家族的利益摆在那里,屁股决定脑袋,

马融肯定不希望家族子弟的上身机会被压制。

马融这样的政治观点虽不得太后喜欢,却颇得寇淑的喜欢,她的目標是推动中国走向资本主义,而这条路必然离不开铁与血,她也本能的不喜欢汉廷对胡人的收买政策,那帮子养不熟的狼崽子,最好是一个个消灭,並一步步控制草原。

除了政治观点颇得寇淑欢心以外,马融对格物学的態度,寇淑也挺喜欢,马融是外戚出身,家里很富贵,性格放达任性,不为儒者的小节所拘,他的房屋器用衣物,都崇尚奢侈,常常坐高堂,掛红纱帐。

但就是这样的人,竟然为了研究格物,亲自下场去做冶金试验,这在寇淑看来相当的难得,颇有一些欧洲贵族做实验的风采!

这两年,蔡伦管辖的尚方署一直按照寇淑的布置在搞冶炼技术革新,在想办法提升炉温的同时,也按照寇淑的建议,通过加入各种矿石粉末,以此来提升钢铁的品质。

洛阳附近拥有世界级的鉬矿,鉬可以提高高温强度、耐磨性和抗腐性,洛阳辉鉬矿石类似於石墨,形状比较特別,很容易找到。

焙烧之后的粉末被撒入到熔融的生铁水中,搅拌反应之后,再浇灌到熟铁中,不断锤链,所得的钢铁品质提升了不少,非常適合打造兵器,这也验证了寇淑的说辞,確实有一些石头確实有可能提升钢铁品质。

东汉並没有盐铁专营,冶铁业那是真赚钱,不就是是放入一些焙烧过的矿石粉末,那有什么难得,所以这项技术公开之后,凡是家中拥有冶铁作坊的都在试验,寻找那种有利於提升钢铁品种的矿石,然后搞排列组合,寻找最佳的配比。

不过冶铁即便在后世也是劳累的活计,在东汉更是无比劳累,所以出身好的土人一般也就动动嘴皮子,不过马氏兄弟是例外,马融和马续这种享受惯的人竟然真得打过铁!

面对寇淑的询问,马氏兄弟的说法各不相同,马续懂兵法,有志於军事,他认为必须亲力亲为掌握治铁技术,万一以后在边疆带兵,兵器不足,可以就地冶铁,懂一些不是坏事。

马融则是想格一格为什么有的石头粉末可以提升钢铁的性能,但有的就不行,有的甚至会让好钢变成废钢,只有自己打一打铁才知道,这个人非常有钻研精神寇淑权衡一番认为,这兄弟俩一定要用好,一个作为文胆,一个则好好磨礪一番,不仅可以守边,甚至有望主持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