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阎氏(2/2)
所以她必须研发一种压幣机,用锻压的方式製造货幣,这种方法不仅成本更低,还能製作出精美的图案,想要仿製並不容易,民间造假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如果一枚铜元可以等同於十枚五銖钱,”她自言自语道,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那么国家將能通过铸幣税获得大量收入。”
只要大汉朝廷不犯朱元璋那样的错误,铜元的信用体系將迅速建立起来。寇淑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图景:財政危机得以缓解,商品经济迎来新的繁荣,整个大汉朝焕发出勃勃生机。
当然,她也清楚,这种变革並非没有代价。大钱的发行势必会引发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然而,大汉的农民大多以自给自足为主,他们对铜钱的需求更多是为了交税和购买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即使物价上涨,但税收也变相减少,铜幣的贬值反而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农民的负担。
她的唇角微微扬起,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那些囤积了无数铜钱的豪强地主们恐怕就没那么幸运了。
大钱一旦发行,物价上涨,他们窖藏的铜钱將迅速贬值。这种局面会迫使他们不得不拿出铜钱流入市场,进行消费或投资。这不仅能盘活市场经济,还能削弱豪强的经济实力,为朝廷重新掌控財政提供机会。
寇淑抬起头,眼中闪烁著坚定的光芒。她知道,这將是一场关乎大汉未来的变革,而她则是这场变革的推动者,邓太后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年初,洛阳曾传出饿死百姓的噩耗,并州又遭遇了大灾,九郡国地震接连不断。然而,总体来看,今年的局势比往年明显好转。气候往往具有延续性,连续几年的大灾似乎终於要过去了。
不过天灾稍微平息,大汉內部的权力博弈便不可避免地浮出水面,邓太后率先出招,
就在秋收前后,她决定选拔良家子女入宫,这件事早就说过,自然没人反对,所以迅速执行起来。
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只留下了八名良家子,相比以往的选秀,这次人数显得格外稀少。太后原本打算再选几人,却遭到了皇帝的拒绝,
皇帝刘胜以身体欠佳为由,婉拒了太后的提议,並援引西汉大臣杜钦劝諫大將军王凤建议皇帝只娶九妻的典故,这一番话一出,邓太后无法再坚持,只得作罢。
儘管只有八名良家子被选入宫中,但刘胜並未急於亲近这些新入宫的女子,他依旧与寇淑同住在章德殿,而八名良家子则被安排在掖庭,接受宫中女官的教导,皇帝也从来没有去见过她们,似乎当她们不存在。
小皇帝私下的解释是他心里只有皇后,他想先有嫡子云云,寇淑虽然嘴上劝说了几句,一副绝不敢受独宠的模样,但还是相当高兴自己这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寇淑虽然对刘家皇帝比较警惕,但她也已经习惯了小皇帝的相伴,她不希望小皇帝因为沉迷女色早天,朝夕相处,都好些年了,不要说人,哪怕阿猫阿狗也有感情了只是皇帝如此冷淡良家子,个別良家子就有些忍不住了,其中长相艷丽,又和邓氏联姻的阎氏看起来怨气最大!
阎氏出身一般,她的祖父阎章在明帝时期曾经担任过尚书之职。阎章的两个妹妹都曾被明帝选中作为贵人,但明帝严防外戚,他的姻亲会被有意地限制权力,得不到任何加官普爵的机会。因而阎章虽然有能力,但始终未能得到升迁和任何封赏。
到了阎氏的父亲阎畅这一代,阎畅的妻子和太后三哥,虎賁中郎將、西平侯邓弘的妻子是亲姐妹,阎氏通过这一关係顺利入宫,如无意外,未来一个贵人总是有的!
只是现在看来阎氏野心比较大,不过也可以理解,虽然寇家的政治地位更高,但如果论亲戚关係,寇淑和阎氏与太后的关係比较相似。
而隨看寇氏地位越来越高,阎氏似乎到了那么一层味道,她竟然公开对她说长道短,不管这是缴纳投名状,还是公开靠拢太后,都说明她胆子確实不小,怪不得前世敢在邓绥主导的后宫毒杀李氏!
寇淑又轻轻抚摸著玉案,她相信太后肯定知道阎氏的举动,可是她不出声,不阻拦,
应该是有意纵容,她肯定希望以此造成皇帝和她失和,这也太瞧不起人了,不要说小皇帝不傻,哪怕小皇帝犯傻,寇淑也绝不会做任何事!
有永元稻、和火药等物加成,寇淑的位置早就稳如泰山,这些良家子加起来也別想撼动她,寇淑吃饱撑著收拾她们,她的目標永远是邓后!
她本来只是想著熬死邓后再掌权,但邓后不识趣,非要搞事,那也不能怪她,她自然会对邓氏下手,但这是以儒家思想治国的东汉,她的所作所为必须符合东汉的政治正確。
她的应对办法也不是傻乎乎的公开与太后撕逼,而是逼迫太后犯错,一旦太后犯错皇帝亲政就成了理所当然,而她则永远是孝顺太后的乖女儿!
也就在寇淑思索之际,一份来自於北方的急报已经送到了洛阳,次日一早就送到了尚书台,尚书令李部看完,大喜过望。
寇坚不负眾望,大败匈奴左翼,解度辽营之围,如此一来,此次匈奴叛乱不仅被压制,还用迅速的胜利震住了鲜卑、乌桓,接下来,北疆当无更大的混乱。
更高兴的是,此次胜利来的如此之速,这不仅减少了大批开销,未来主力移师西进对付西羌,想来朝廷不至於再被动!
大汉终於有了能解决叛乱的大將,这是天大的好事!只是李部刚刚高兴了片刻,又陷入到忧愁之中,驃骑將军寇鰲立下此等大功,如何奖赏,更麻烦的是,大將军邓鷺前段时间还搞出了一个大笑话。
由於羌乱难平,而匈奴、鲜卑、乌桓皆反,很多人嚇破了胆,就在十月间,朝廷连续收到五原大败、汉中大败、金城郡城被破三个不利消息,就有人劝说邓鷺兄弟,朝廷北面和西面都有大乱,腹心又有很多贼寇,此时应该撤出凉州。
邓鷺耳根子软,也没怎么细想,就在公卿会议上说,“这就好比衣服坏了,坏一件补另一件,还可以有一件完好的,如果不这样,將是两无所保。”
不过此议一出,太僕黄香立刻一顿反驳,当年光武皇帝用了好些年,牺牲无数才拿下了凉州,怎么能隨便放弃?而若是凉州不保,关中必成边塞,置祖宗陵寢之地於何地?
黄香又说凉州兵土勇武,若是朝廷撤军,彼辈必和羌胡勾结叛乱,若是出现了一个器怎么办?当年光武皇帝镇压囂尚且用了数年之久,我们这些人连光武十分之一都不如,万一丟了关中,这就是强秦復现,天下危殆!
黄香又说现在朝廷的应对非常妥当,各种火器不断打造,南方粮食不断北运,又发行了少府债券,此时钱粮也都有的,只要军士得到磨礪,很快就可以镇压叛乱,大將军怎么能这般胆怯?
邓鷺被黄香斥责,恼羞成怒,就想再次外放黄香,不过此议並不成功,太后试探帝后时,皇帝直接说黄香说得对,大汉不能丟土;而皇后又说没必要著急,等等看,太后想来想去,只好作罢!
这件事之后,邓鷺威望大损,若是驃骑將军寇鰲打了败仗,那还可以验证他的说法没问题,但偏偏寇鰲打了大胜仗,大將军还怎么坐得稳?
思前想后,李部一边报告太后和陛下、皇后,一边则把这份报告给了尚书邓访,让他擬定处理意见,而邓访也正如李部预料的那般,立刻派出身边的尚书郎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