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扬威(2/2)

事实也確实如此,也就在寇鰲进长安城的第七天,初步了解情况后,召开了三辅官员会议,在会议上,寇鰲对负责长安东北方向防御的左冯翊大发雷霆。

寇指责左冯翊疏於防范,追究其羌胡闯入三河腹地骚扰的责任,以右司隶校尉的身份免除官职,押送洛阳司隶校尉监狱,等待朝廷的处置。

寇同时下令虞翊带领一队汉军前往巡视,並抓捕有关责任人,还要对地方豪强进行一番清理,换句话说,虞谢即將担任新的左冯翊·

东汉由於首都在洛阳,左冯翊地位下降,但也比一般郡守地位要高,而且左冯翊辖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大致范围包括今天的陕西渭河以北、涇河以东,

洛河(北洛河)中下游地区。

山陕交界地区的渡口並不多,羌胡能闯入三河地区,必然要经过左冯翊辖区,所以左冯翊肯定没尽到责任,而当地的豪强也肯定有问题,要不然从黄土高原上下来的羌胡怎么可能迅速闯入河东,所以寇鰲以此为由,严厉处置完全说得过去!

但不管怎么说,寇鰲一到长安就拿三辅之一的大臣开刀,在场的官员自然嚇得瑟瑟发抖,寇紧接著又根据少府安排在关中的宦官报告,一一按询官员,连续拿下了口碑不好的贪官七八人,直接下监狱———

消息传出,立刻有一些实力一般,但却拥有大批粮秣的豪强就坐不住了,主动向驃骑將军献粮六万多石,寇这一次挺客气,接见了他们,並徵辟子弟几人为吏。

这下子关中豪强们更加明白了,不断有人献粮,就这样,通过以新官上任三把火,寇算是建立起了威信,但寇还是心中不安,他很清楚,接下来才是关键。

“升卿是大汉一等一的能臣,又清正廉明,刚正不阿,此去左冯翊坐镇,必可以安靖地方,使羌胡不至於再次骚扰三河腹地,只是光光防御还不行,羌胡遍布各边郡,想彻底清理难度很大,升卿可有良策?”

“天后的策略非常妥当,君侯又有何不安?”

虞翊比较认可寇淑的策略,一边囤粮,减轻后勤负担,一边以耿夔、梁懂、

寇坚等骑兵將领轮流出击,不断打击羌人主力,让羌人没办法生產,同时安抚凉州士民,让凉州士人不至於乱来,站在朝廷的对立面。

这么搞上个两年,羌人肯定会崩溃,到时候有足够粮秣的汉军可以紧追不捨,平息羌乱,所以虞有些不明白寇的想法,现在执行天后策略就行了,有什么不安的?

“天后有妊在身,吾实在不安!”寇忍不住说了心里话,“天后的策略得当,吾只要积累足够粮秣,两三年內平定羌乱不成问题。

只是吾已然平定了南匈奴,再定西羌,升卿兄不觉得功劳太大了吗?吾有意整顿一番,理清头绪后,就返回朝中,换上一名能干的大臣坐镇长安—.“”

“关中周边有二十万大军,若是交给別人,朝廷未必放心!”

虞翊听完,也是相当皱眉,寇的考虑並没有问题,天后怀孕期间,万一出什么事情,寇就丧失了根本,他想回洛阳完全正確。

寇功劳已经足够大了,若是再立大功,反倒不是什么好事,竇宪当年的结局除了自己跋扈,也跟立功太大有关。

但站在汉廷同志的角度,寇现在是最適合坐镇长安的人选,他虽然能力不算特別强,但做事谨慎,不至於出乱子,而且又有大功,压得住阵脚,有他在,

胜利的希望很多。

他是皇帝岳父,皇后又有身孕,若是生下一子,必然是皇太子,所以天子必然信任寇,可以放心的把二十万汉廷主力军队交给他,换个人又如何做得到?

寇早就想过这些问题,“若是用文臣,朝廷自然会放心!”

“君侯说的是黄司徒?”

“黄司徒才干卓绝,他若是坐镇长安,主持关中政务,整理钱粮,想来並无问题!”

“黄司徒是三公之一,又为尚书令多年,確实能够主持关中政务,保证粮秣供应,只是黄司徒毕竟不语军事,如何指挥的动二十万大军?”

“当日討伐南匈奴,本侯也就是一个坐囊之人,仗也不是本侯打得!”寇鰲笑著说道,“可按照上一次的操作来办,前线各部由耿侯主持,轮番出击。

各部调配、防御可由升卿主持,黄司徒支持后方粮,小事合议,大事可上报朝廷,长安至洛阳,快马也就几日罢了!”

虞翊想了想,有些迟疑的说道,“多谢君侯信任,只是就怕诸將爭功,无法压制·——”

“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可遣寇安巡视!”

把外戚出身的司隶校尉派出来,哪怕是耿夔这样的大將也肯定畏惧,所以虞翊缓缓点点头,这样一番操作,对他是非常有利的,若是再大破西羌,他入朝之后,位列九卿,日后成为三公指日可待见虞翊点头,寇鰲很满意,交代道,“此次前往左冯翊,升卿可大展宏图,

最好歼灭一部羌胡,好迅速建立威信!”

“诺!”

带著寇的信任,虞翊率领一部精锐汉军前往左冯翊上任,他早就仔细研究过了左冯翊的官员和豪强等人,一到任就以霹雳之势,连续抓捕不法官吏三十多人,又抄灭郡內大小豪强二十余家,两月间斩杀两百多人,流放千余人。

左冯翊人口並不多,这么一番操作,相当於1%的人口被收拾,所以左冯翊各种乱象顷刻间消弹的乾乾净净,而京兆和右扶风的豪强们则排著队捐赠粮在大汉帝国的歷史上,酷吏一直存在,虞翊的搞法也不算过分,但自从汉廷尊崇儒学后,酷吏的数量慢慢少了起来,所以虞翊这番动作传到洛阳后,引发了不少爭议。

而在此前平灭南匈奴的过程中,汉军斩杀无数,又使用了不少阴谋,此时也传到了洛阳,大臣们不方便,也不敢指责寇,但对虞谢就不太客气了!

看到一个又一个大臣弹劾,皇帝刘胜就有些皱眉,他来到寇淑处,询问她的意见,此时寇淑已经平稳度过了怀孕初期,已经稍稍有些显怀。

进入到怀孕中期后,寇淑也不再孕吐,状態好了,皇帝自然忍不住与她商量朝政,毕竟这是他最信任的人。

寇淑听完之后,不以为然道,“陛下,那些上书的大臣都是迁腐的土人,不可与之討论军国大事,关西混乱有日,乱世当用重典,不用此法,关西豪强百姓如何能俯首听命?不用此法,朝廷如何从关西获得大批粮秣?

现如今,从关东调用粮秣,每运十石粮食,关东就需要准备四十石粮食,费太大,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关中多抠一些粮食,要不然朝廷如何吃得消?”

皇帝听完连连点头,“朕也是这般想的,只是大臣们这般弹劾,朕该如何处置?”

“父侯征伐南匈,期间种种军事谋划,皆依靠虞谢和庞参,现如今庞参为使匈奴中郎將,虞翊为左冯翊,虽都是两千石官员,但还没有封侯,陛下可按其功,加封为乡侯,同时將带头弹劾之人安排到地方,大臣们知道了陛下的心思,

自然不会再弹劾!”

皇帝听完,微微頜首,想了想又问道,“驃骑將军不放心皇后,想著入朝,

並推荐司徒代之,皇后以为然否?”

“这件事臣妾实在不方便说,陛下自行决断即可!”

皇帝点点头,“那朕就召回驃骑將军!”

寇淑微微嘆了一口气,她不愿意父侯回来,现在朝中虽然安静了不少,但也有不少破事,但谁让她怀孕呢?父侯想回来,她没有理由拒绝,这也是为她著想。

寇淑知道皇帝也希望父侯回来辅政,虽然黄香也属於寇氏认可的重臣,但他毕竟是文臣,他又担任尚书令多年,很快就通过人事调整,拉起了一大堆人,又有很多邓氏用过的文臣靠拢,皇帝自然不高兴,想著乘机踢走这位文官之首。

寇淑想了想说道,“关中凉州一带有二十万大军,光靠黄司徒未必压得住阵脚,臣妾以为可用少府的名义,派一宦官隨同,表面理由是负责少府在关中府库,实则监察关中文武官员!”

皇帝眼前一亮,“如此甚好,朕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