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元兴新法(2/2)
见状,刘胜十分得意,这一刻,再无人敢反对他的任何决定,他轻轻挥挥手,禁军再次踩脚,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声浪如同海啸般席捲整个校场,將王侯大臣们最后一丝反抗的念头也冲得粉碎。当禁军方阵迈著整齐的步伐退场时,靴子踏地的声音仿佛踏在每个王侯大臣的心上自这一天的小阅兵之后,帝后拥有了更多的权威,开始更加主动的施政,不,更准確的说是主动抢钱,光收拾王侯还不行,还要收拾地方有財力,但不安分的豪强,这些个不打,土侯岂不是白收拾了!
首先是军队调动,因为去年冬天的大胜,汉军恢復了一大片地区,“假侯”也被分配到各县,所以朝廷命令虞翊,抽调一部分步军返回关东,屯驻於关东要地,如此既减轻了关西的负担,又增加了关东的防御能力。
元兴八年春,根据派往各地方的宦官上报的资料,汉帝国往关东各州派出“巡视组”,巡视组由议郎、御史再加上一名宦官组成,专门盯著那些口碑不好的地方豪强,要多抓一些人,朝廷不强调杀多少人,但必须挖出钱粮。
临走前,寇淑把那些个外派的小黄门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凡是拥有数千宾客,土地无数的豪强,不管口碑如何,都必须上报家產,口碑不好,颇为士人反感的可以收拾;
那等口碑好的,不要轻举妄动,要上报朝廷。
在一个又一次巡视组被派出的同时,汉帝国再一次颁布圣旨,要求各地不得限制灾民迁徙,並再一次重申歷年詔书,要求到处张贴,要让黔首知晓。
詔书写的比较长,比如说朝廷决定开放各地林苑,假民公田,並豁免灾区税收,但强调这是临时措施,若是百姓两年后无法返回原籍,朝廷会组织迁徙到边地。
朝廷鼓励边地推行屯垦,並推广各种先进的农用技术,除了官屯、军屯以外,朝廷鼓励商屯,朝廷也对通过海路输送大汉的粮免除税收。
朝廷鼓励灾民前往人口较少,土地较多的边地,良家子按照爵位授予土地,那等逃亡的百姓或者汉人奴婢,只要愿意前往边地,可以赦免一切罪行,而为朝廷屯垦两年后,按照最低一等爵位授予土地。
朝廷要求各地方採取种种政策释放汉人奴婢,降低了奴婢赎身金额,並明確规定就算父母都是奴婢,子孙后代也不是奴婢,只要愿意屯田两年,就可以获得分配边地土地的资格。
朝廷鼓励种植丝、麻、,三种纺织品及其原料都可以缴纳赋税,地方官不得强迫百姓,当任其选择缴纳税种,不管是给钱,还是给物资都可以“
在重申歷年解决严重危机的种种办法后,这一次又公开增加了两条,朝廷鼓励矿山开採、海边老百姓晒盐和南方的甘蔗种植,並对外公开了黑石炼焦技术,鼓励老百姓採挖石头,並用煤焦油铺设马路等等。
第二个则简单直白,凡是敢於破坏边地百姓屯田的周边四夷,允许百姓掠为奴婢,若是周边四夷叛乱,州郡可以对外出售武器,並组织镇压叛乱。
新增的这两条,一是解决就业,普通老百姓怎么可能做那等事情,只能是地方豪强挖矿晒盐种植甘蔗,但这些活都需要不少劳动力,自然有利於解决流民眾多的问题,至於流民的苦难,汉廷真心顾不上了第二条则是给豪强们好处,並鼓励抢劫,既然朝廷再一次明確释放奴隶,那就要给豪强们好处,让他们抢劫周边四夷,要不然这么多人迁徙,土地哪里来?
对於这种赤裸裸的造反土人们很多人反对,不过皇帝问他们,朝廷想释放奴婢,可就是执行不下去,现在到处都有那种宾客成百上千,占地无数的大地主,这些人造反,朝廷怎么办?
至於出现边確实有可能,但北方战斗力强的鲜卑,边民打不过,也不敢打;战斗力弱小的,隨他去吧,朝廷也不要这个面子了!你们反对,行,能拿出好办法吗?拿不出来,那就先按照这个办!
而为了进一步解决財政问题,皇帝在京洛两报上刊登了新一轮改革草案,希望天下人畅所欲言,而新一轮改革的初衷很简单,大汉帝国由於天灾造成田亩税直线下降,而人口不断逃亡,又造成了人口税收不上来,財政越来也糟糕。
为了彻底解决財政危机,中央会根据上一年的財政支出定出的总税额,並按照各地的田亩数和歷年税收进行摊派。
税收由地方官组织徵收,怎么徵收,朝廷不管,但必须做到,若是做不到,汉帝国就要收拾地方官,同时调整地方的孝廉名额,地方想要更多的孝廉数量,就要多交税。
而在徵收过程中,朝廷压根不管什么主户和客户,都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依照丁壮和財產的多少定出户等。
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徵收三十分之一的税;在洛阳相关试点的基础上,朝廷在全国范围內,重新调整汉人奴婢的契约,人头税倍之!
若是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可以向朝廷请求圣旨减免,寡孤独也可以不徵收税收,
但不得乱报、瞒报,否则一律严惩。
而为了保证特殊时期的税收能够有效徵收,同时不至於被严重浪费,或者出现分配不公,草案决定今年地方上计时,也要把三老送上京,並在年底举行一次三老会议,为期一个月。
三老会议任务有四,一是审核元兴八年財政支出,二是评估明年的財政总额和各地方应上缴的財政,三则是重新分配各州郡的孝廉和茂才名额;四是討论是否推动食盐专营和发行国债。
按照草案,未来孝廉和茂才名额也將直线增加,茂才可以直接当官,但升官起点会下降;而孝廉要保证小县一个,大县好些个,不过孝廉不能直接做官,要考试通过才能做官,报纸上同时公开了考试原则·——
这一系列改革草案拿出来,立刻引得轩然大波,朝廷现在穷疯了吗?竟然搞起了摊派,又担心摊派不下去,乾脆把財政问题和孝廉、茂才名额掛鉤,为此不惜降低孝廉、茂才的含金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凯。
就这还不放心,竟然还打算召开三老会议,说是三老会议,实际上这明显是皇帝担心摊派不成功,乾脆把三老们请出来,用三老会议的名义搞食盐专营和发行国债,到时候就不是皇帝掠夺民財,而是大下眾议了!
就在朝野议论纷纷,不断上书之际,皇帝刘胜也十分不安,他一边逗弄著刘裕,一边问道,“皇后,朕真可以用三老会议推行食盐专营吗?”
“臣妾以为很难!”
“那皇后为甚这般提议?”
“原因很简单,朝廷把困难摆出来,三老会议总不能都反对吧,他们必须得拿出一个解决办法,好缓解朝廷目前的困难。
到时候陛下按照三老会议的决议来做,那就是顺应天理人心,就算天下人不满,也不会怪到陛下身上!”
“若是三老会议要求缩减皇家开支,或者减少关西驻军!”
“陛下已经节省到极致,那就只能委屈诸侯王和那些个侯爷了,这是天下公议!
至於减少关西驻军,臣妾以为没有人敢提,祖宗陵寢之地,若是受到侵扰,各地三公如何应对天下芸芸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