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元泰三年詔(1/2)
第348章 元泰三年詔
寇淑的指尖轻轻摩著詔书末尾的硃砂印痕,那抹赤红在烛光下如凝血般刺目,她微微眯起眼睛,仿佛能透过绢帛看到天下万民的命运正被这寥寥数百字改写。
“元泰三年,皇帝詔日:
朕绍承天命,抚育兆民,思欲均平赋役,使百姓无偏重之患。今览天下丁口之数,察田亩多寡之实,特颁新制,以定税赋,使富者不得独免,贫者不致独劳。
一、田租之制凡天下田亩,皆三十而税一;黔首可纳钱,或等值麦、粟、稻、丝、麻、等实物,
以时价折算,不得强征;各郡县官吏,须明示折算之法,使民知晓,不得额外加耗。
二、口赋、算赋之制天下丁口之赋,以元泰年统计为准,永不加增;各郡须將口赋、算赋总额,按田亩均摊,每亩加征丁口钱,与田租一併徵收;田多者多纳,田少者少纳,无田者免纳;豪强兼併之家,不得隱匿田亩,违者以欺君论罪。
三、地方赋税之制更赋、户赋、芻赋等旧制,仍归地方徵收,不得擅增;各郡县须明列税目,使民知晓,不得巧立名目,额外苛敛。
四、迁徙与垦荒之制今岁天灾频仍,流民四起,旧有禁迁之令,徒困生民。自即日起,废除人口迁徙之诸般詔令,许民自由择地而居。
凡愿往边郡垦荒者,免三年赋税,所垦之荒地,永为世业,官府不得追夺;边郡太守须妥善安置流民,以优惠价格出租农具、耕牛、种子,使民安居乐业也!
五、施行之法各州刺史、郡守,须严查田亩实数,不得虚报、瞒报;凡有官吏藉机盘剥,或豪强抗拒新制者,皆以抗旨论处,严惩不贷。朕意已决,天下共遵,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看完之后,寇淑拿起了自己的天后印璽,这是先帝驾崩前“赐”给她,凡重大詔令,
必须加天后印璽,方能颁布天下,不过想了想,又放了下去。
“太后,尚书台已誉抄完毕,明日便可发往各州郡。”蔡伦低声稟报,寇淑没有拾头,只是淡淡道:“告诉荀令君,边郡的细则再加一条一一凡购国债万钱者,可抵边地百亩,上不封顶。”
蔡伦一:“这是否会让豪强趁机圈地?”
“本宫要的就是他们圈地。”
“奴婢恐陛下的子孙后代恐有大患!”
“朕的皇儿能够安坐江山,寿终正寢,朕已经万幸了,前汉多位明君,也不过两百余载江山,而自光武中兴以来,已然將近百年“
蔡伦默然,寇淑又问道,“蔡公如何看此詔?”
“天下贫苦黔首必然感谢天后和陛下,彼等不用再承担口赋、算赋,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可以迁徙到他地,可以更好的生存!”
“豪强呢?”
“此法之下,豪强虽然多承担一些口赋、算赋,但他们本身就占有大量宾客,宾客自然会承担多缴纳的口赋、算赋,並无受损,他们也可以率领宾客前往边地屯垦,不必顾忌朝廷限制迁徙诸般詔令,必然会迅速扩张土地,得大於失,日后也当感激太后!”
寇淑点点头,“蔡公算得没错,此詔於朝廷也是得大於失,可以推动边地的开垦,可以获得更多的赋税,说到底这就是转移大汉內部矛盾於外,儘可能多撑一些时日!
只是朝廷此法严重破坏了编户齐民,也会让豪强在边地壮大,若不是火器威力巨大,
朕绝不敢颁布此詔!”
“就怕火器泄露!”
“格物学的妙用就在於此,朕可以研发更先进的火器,只要朝廷大军胜过豪强和边胡,朝廷就能继续维持!”
“还能获得更好的火器?”
“铁器可以改良,火器自然可以改良,此法也可让朝廷更加重视火器,朝廷火器越好,可支撑的日子越长!”
蔡伦瞭然,躬身接过了圣旨,很快汉廷往各地派出了使者,公开了这份意义重大的詔令,而事实也確实如此,詔令一经公布,整个洛阳城瞬间沸腾。
太学门前,一群年轻士子正激烈辩论,
“口赋、算赋摊入田租,本就是天理!”一名青衫儒生拍案而起,“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若仍按人头徵税,岂不是逼死黔首?”
“荒谬!”另一名锦衣士子冷笑,“朝廷此举,看似减负,但地方豪强被多收了赋税,如何答应?必然加征宾客地租,宾客的日子只会越来越苦!”
“朝廷解除了人口迁徙限制,宾客受不了,自然可以逃亡边地,地方豪强又如何敢过分?就算增加了些许,比豪强隱匿人口、逃税漏税强!”青衫儒生毫不退让,“天后陛下英明神武,外伐鲜卑、羌胡,內賑万民,现如今又颁布此等圣詔,真英明也!”
“朝廷就不怕天下豪强叛乱吗?”
“大汉天军的火器凶狠异常,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些许叛乱又有何惧?”
锦衣士子脸色一变,压低声音道:“你懂什么?边军再强,能管得了天下税吏?”
但不管怎么样,这一次詔书颁布后,天子脚下的老百姓首先捡了便宜,洛阳豪强林立,贫富差距非常大,有钱的大族承担了绝大部分口赋、算赋,所以老农王季捧著官府新发的税单,双手颤抖。
“摊口算入亩朝廷真的减税了?”他不敢置信地看向里正。
里正笑道:“朝廷说了,口赋算赋从此都是定数!你家八口人,三个孩童一年口赋69
钱,五个大人,算赋600钱,加起来669钱,不过汝家中只有五十亩薄田,口赋、算赋摊派到土地中,一亩地缴纳7钱的口赋、算赋,算起来你一年能省下三百一十九钱!”
王季忽然跪倒在地,朝著洛阳方向重重磕头:“太后活我!太后活我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