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大同社的根基与朱由检的面子(2/2)

中产的人家,甚至可以奢侈的买一些水果罐头,作为自家新年派面的礼物,现在西南地区,两广地区水果罐头已经成为很多当地州县的支柱产业。

而顶级的富豪更加奢侈,直接通过海运,把整株果树装在盆栽当中,运到京城来,当然这样的热带水果价格也贵的惊人,基本上等价于白银。

这几年又出现新的风朝,大同社计的一种快帆船。船体极尽流体型,风帆能兜住各个方向的风力,时速最高超过了70里,昼夜不停的航行能1日航行1500余里,本来这是作为南海舰队的通信舰。

但有商贾发现商机,购买这种通讯舰,从福建运输荔枝,两昼夜便可到京城,南洋的香蕉,菠萝,芒果,椰子等热带水果,也最多三四日就可以抵达京城,再加上一定的保鲜技术,南洋的水果就能送到京城的富贵人家餐桌。

这种快船能携带的货物有限,还需要两班水手轮流操帆船,但因为京城市场大,越来越多的商人加入这个利润高风险大的行业。

“啪啪啪!”零星的爆竹声已开始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味。

几个不怕冷的顽童,穿着新袄,手里拿着线香,在街边寻找未燃的哑炮,小心翼翼地点燃,然后捂着耳朵跑开,留下“啪”的一声脆响和一阵欢快的笑声。

看着这充满烟火气的太平景象,朱由检心中感慨万千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真可谓是太平盛世了。”

再想到一个多月前大同社的公民大会,汇聚了天下的精英,商讨国家的农田水利建,基础设施建设,商讨教化万民,医疗,甚至讨论百姓的养老问题。

这些都是他当皇帝之前幻想都难以幻想的场景,而现在却出现了一个这样的盛世,此刻他内心就有点低落,因为这个盛世是在大明灭亡之后才出现的。

好在,这丝低落并未持续太久。刚踏进家门,朱慈烺、朱媺娖等儿女便欢叫着围了上来。周氏和田氏,袁氏早已提前关了各自的作坊,在家中张罗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屋内灯火通明,饭菜飘香,充满了家的温暖。

“你怎么来我家!”让他有些意外的是,朱由崧带着媳妇来了,连东吁留学生朱由榔也一同出现在家中。

朱由崧早已经习惯了朱由检的冷嘲热讽,他蛮不在意道:“过年就是要一家人团聚,你在京城不就我这几个亲戚。”

朱由榔却有点不好意思,现在学院放假了,大部分人都回家了,他在京城无家可归,不知怎的就想到了朱由检这里。

众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旁,气氛热闹。朱由崧率先举杯,笑着对周氏说:“弟妹,大哥我祝你新年之后,作坊生意越发红火,财源广进!”

周氏笑着回敬:“借大伯吉言!”

朱由崧又转向朱由检,带着几分调侃道:“也祝你这《民生报》来年能扭亏为盈,至少少亏点。

弟妹赚钱不易,你这个当家的不心疼,我这个做大伯的看着都心疼。”

这话倒是出自真心,他打听过,朱由检这报社每月起码亏上百两银子,一年下来就是上千两,抵得上他好几年的工钱了,以前是败家的皇帝,现在是个败家的爷们儿,十足的一个败家子。

朱由检面色不变,淡然回应:“不劳你费心。”

朱由崧嘿嘿一笑,又对着朱由榔道:“也祝堂弟你在农学院学业有成,早日学成归国,造福东吁百姓啊!”

没想到这句话像是戳中了朱由榔的伤心处,他竟放下筷子,眼圈一红,带着哭腔道:“学业有成?那大同社分明是在害我!我如今每天都活得生不如死~~”

朱由崧顿时来了兴趣:“哦,还有此事!快说来听听,也让大伙儿新年乐呵乐呵。”

他内心是不信的,大同社连朱由检都容下了,何必为难一个无足轻重的东吁太子?

朱由榔如同找到了宣泄口,委屈地倒起苦水:“他们让我去弄什么农家肥!你们是不知道那有多脏多臭!

还要下地翻土,这几天更是天天逼着我摘黄瓜,一天要摘几千斤,腰都快累断了!他们就是想用这种法子把我累死,其心歹毒!这学我不留了,我要回东吁去!”

朱由检闻言,眉头一皱,放下酒杯,严厉地看着他:“糊涂!你父亲因为逃跑,这是名誉扫地,你若连这点求学之苦都吃不得,半途而废逃回东吁,东吁文武官员谁会看得起你?届时,只怕你这太子之位都难保!”

朱由崧也收敛了玩笑神色,诧异道:“农学院的实践课业是重些,这我有所耳闻,但不至于刻意折磨学生吧?你是不是哪里得罪了师长?”

朱由榔更委屈了:“我没有啊!我感觉那个姓徐的先生,从开学就看我不顺眼,从来没给过我好脸色!”

朱由崧追问:“你先生叫什么名字?”

“徐浮远。”

“徐浮远?”朱由崧恍然大悟,拍了下大腿,“原来是他!这就难怪了,徐浮远当年是‘几社’骨干,一心想在江南推行清丈田亩、抑制兼并,却遭到当地士绅百般阻挠,未能成功。他一位至交好友周立勋更是在后来的乱局中死于非命。

因此,他对大明朝的宗室、勋贵、士绅阶层抱有极深的成见。你虽是东吁太子,只怕他这是把对旧朝的怨气,迁怒到你身上了呀!”

朱由崧同情地拍了拍朱由榔的肩膀:“摊上这么个先生,你小子有的苦头吃了。”

朱由检沉吟片刻道“罢了。过年之后,我找个机会,去和徐先生说一说。让他就事论事,教学归教学,莫要因旧怨刻意针对你。但你自己也需端正态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朱由检虽然也是亡国之君,但明朝的遗臣子还是比较尊重他的,因为他是真在想办法救大明,也比较像个人。尤其是有隆武天子做比较之后,朱由检好歹保留了大明的体面。

朱由榔激动道:“多谢堂哥。”

大同历二十一年(公元1644年)3月13日,新大陆,外海。

“都督快到望汉城了。”舰队指挥官郑芝凤道。

陈子昂淡然道:“我已经看到灯塔。”

“望汉城,望汉城!以后我站在新大陆也要望着大汉的方向。”此时的陈子昂比起半年前的意气风发,显得落魄了许多。

他本想更进一步,却没想到太过急躁,以至于一遭踏错满盘皆输,来到新大陆再想回京城那就难了。

郑芝凤安慰道:“金山一年出产上百万两黄金,是我大同社最重要的都护府,元首派您来,显然是想让你再建功立业的,都督,您怎可颓废?”

看到自己落魄的上司,他也只能劝说让他振奋起来,郑芝凤将会是金山都护府的舰队指挥官,上级如果颓废了,他的差事就难做了。

半天之后,船队逐渐,靠山望汉城码头。

新大陆都督赵胜,教喻吴亚军前来迎接陈子昂。

陈子昂看到两位老朋友苦涩道:“让你们看到我落魄的样子了。”

赵胜笑道:“这算什么落魄,能比得上当年你偷偷的把社里的粮食偷给自己的妻儿吃,那么艰难的时刻都熬过来了,难道是富贵的日子还过不好。”

吴亚军也笑道:“新大陆虽然是一片空白,但却是广大天地,可以大有一番作为。”

赵胜道:“一座金山在那里,你还担心做不出成绩。”

陈子昂的内心稍微好一些,的确,这样的空白之地不用担心做不出成绩,有金山在手,他也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钱财让他施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