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暗流现端倪(2/2)

直到许宣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街角,那个嚼舌根的书生还站在原地两股战战,面色惨白。

任谁在古代看到九尺高的巨人都会害怕的,之前的好友们早就作鸟兽散。

这也是许宣带着石头精的好处,更有威慑力。

当然他本人的威名在扬州也是如雷贯耳。

拜那些夸张的流言所赐,在场众人都知道许宣在钱塘的诨号——铁掌镇钱塘。

“我、我定是中了传说中的暗劲……”书生捂着胸口喃喃自语,只觉得心口憋闷,四肢发软,“定是心脉受损了……”

周围看热闹的人群中不知是谁高声吟道:“言同百舌,胆若鼷鼠。”顿时引发一阵哄笑。

书生这才如梦初醒,以袖掩面狼狈逃窜,身后留下一串湿漉漉的脚印和更响亮的嘲笑声。

许宣早已将这等小事抛诸脑后,刚转过两条街,还未走到保安堂分部,就被何刺史派来的车队拦住了去路。

“许公子,刺史大人有请。”为首的熟脸侍卫恭敬行礼。

许宣微微颔首,临上马车前转头对石王低声道:“去查查方才那个书生。若真有妖物作祟……”

这也算是一种考验了。

石王粗糙的面容上闪过一丝了然,躬身领命而去。

一进刺史府邸许宣就明白这趟果然又是来复诊的。看来即便扩充了医疗团队,何刺史还是只信得过他这位“许神医”。

只是没想到,何刺史一开口就语出惊人:

“李大夫和张大夫都诊断过了,说是气血衰败,属自然之理,无大碍。”

老刺史说着,从案几上拿起几本翻得卷边的医书,神色凝重:

“但老夫近日研读《黄帝内经》,发现我这脉象如雀啄食,节律不齐,当属‘死脉’。”

表面镇定,语气却是有些颤抖,手指指着书页:“还有‘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之象。晨起对镜,面色青紫;自觉呼吸时,伴有‘角乱’之声。许公子,你说……这会不会是五脏已伤,六腑不通之症?”

许宣暗自叹气。

果然不论封疆大吏还是市井小民,一旦生病都免不了疑神疑鬼。更何况何刺史这病根牵扯朝堂秘辛,会这般患得患失也在情理之中。

这不就是古代版的“百度问诊”吗?一上来就给自己确诊绝症。

“大人多虑了。”许宣温声安抚,顺手接过侍从递来的脉枕,“《黄帝内经》博大精深,但也要因人而异……”

嘴上这么说着,手指已搭上何刺史的腕脉。只是这一诊,许宣的眉头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嗯?

感觉有些不对,于是又看向了对面。

医家对四诊的认知存在层级划分,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许宣跳过了闻,问,切这三道,仗着灵觉以及白莲神魂的特性进入到了望而知之谓之神的最高境界,如扁鹊一般能“视见垣一方人”。

如此才能糊弄住所有人,博得一个神鬼莫测的名号。

所以他再细看就察觉到了些许不妥。

“许大夫,怎么了?”何刺史依旧保持着和蔼长者的模样,但眼底已闪过一丝探究与警惕。

电光石火间某人已拿定主意,展颜一笑:“嗯~~一切正常,就是年纪大了有些小毛病,慢慢调理就是。”

说着手下不停在药方上添了几味看似寻常的养生药材,又特意嘱咐道:“这剂药需用无根水煎煮,五碗水熬成一碗。服药前先含一片老山参。”

“如此就好。”何刺史接过药方,客客气气地命人奉上丰厚诊金。

待许宣告退时,老者忽然意味深长地道:“许公子医术通神,老夫改日还要多多请教。”

走出刺史府,脸上的笑意渐渐收敛。

许宣望着手中沉甸甸的诊金袋,心知这钱怕是不好拿

那老东西身体恢复后重新被皇朝气运笼罩,许多细节都变得模糊不清。

但一身如年轻人般的气息做不得假,气运中掺杂的那缕异色更是明晃晃的异常。

邪术亦或是特殊的丹药才能有如此效果。

“是找了新靠山?还是和晋帝达成了某种交易?”许宣暗自揣测着。

对于何刺史这样的政治生物来说为了活命什么做不出来?跪地求饶也好,改换门庭也罢,这些老狐狸做起来都能丝滑无比,全看代价够不够。

“看来以后得多留个心眼了……“

回到保安堂分部这里依旧冷冷清清。大部分精锐都调往钱塘至武昌一线,忙着对洞庭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

石头精早已候在院中,见许宣回来立即上前复命:

“书生背后供养的是一条鱼精,确系洞庭出身。为躲避追捕是从陆路逃窜出来的,翻过了十几条山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