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肉眼可见的素质下降(1/2)
第229章 肉眼可见的素质下降
缺乏训练的一分五厘钱‘好兄弟’在正面战场上的负面作用,在大军团对战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好多赛里斯士兵反应,对面有部分鬼子兵直到他们杀到战壕前,居然还有人不会打开三七大盖的保险,然后仓促地跟他们进行白刃战。
后来经过审讯,发现大部分亚马托人就特么是农民。要么被国防妇人会怂恿,要么被某个大人物(很可能就是一个士官)在街上一逮,就被塞到火车上送来前线了。
别说开枪和报出自己所属的军队番号了,好些家伙甚至连自己到了短门市郊区都不知道。
对上这些家伙,连【传教士军团】都特么成了精锐。
可不是么?
被高尼夫派来的传教军团,虽然新兵也不少,但掺杂了大量上次帮忙镇守红塔城的护教军。
这些护教军老兵算不上精锐,上次能从战场上活着回去,至少也算得上训练有素,他们作为种子带新兵,确实能将新兵带到一个合格的水准。
亚马托人可谓成也岛国,败也岛国。
平时他们可以孤悬海外,没舰队的国家根本杀不到他们老巢,那种只有他可以打人,人家不可以打他的感觉实在太爽了。
赛里斯这样的大国,海岸线超长,无论鬼子在哪登陆,基本当地的赛里斯守军都守不住。
唯一制约鬼子投送兵力的就是海上运输力。
恰好,如今也是运输力卡死了鬼子。从鸠州被打到现在,鬼子只送了一个甲种师团(第五师团)回来。
这也导致正面战场上,鬼子最初从北方调回来的12个乙种师一旦被打残,后面为了填满战线,鬼子高层已经不得不动用一些训练度为0的新编师团,完全就是以人命和空间换时间了。
这些稍微有训练度的乙种师一后撤重编,前方的丙种师团即便不是一触即溃,那也好不了多少。
这使得复仇军每天的推进速度从5公里变成10公里。最初每天前线死伤五千多人,变成现在的两千八百多。而敌人的死亡则从每天一万人左右,激增至将近两万人。
注意,复仇军是【死伤】,鬼子那边是【死】!
胜利者有权打扫战场,击杀数方面可以很简单地通过士兵们获得的鬼角数量来统计。
这伤亡数字由复仇军十几个师平摊,其实并不算夸张。
在每天都能得到士兵和装备补给,而伤兵源源不断运往后方、可以将其跨海运回句丽乃至魏曼医治的情况下,前线将士们的士气依然高昂。
由于张山这边除了赛里斯一二三步兵师和奥尔洛夫的兵,其余大半部队用的就是鬼子的三七大盖,这使得复仇军这边,几乎光靠缴获就能满足每日的子弹所需,还有多余的枪支剩下。
对于缴获的八万条三七大盖怎么处理……张山甚至考虑把魏曼境内新编的赛里斯步兵师只拉人过来,减少路上的运输压力。
张山已经让鸠州岛那个从鬼子手里抢过来的军工厂全力生产弹药而不是枪支了。
华尔列夫斯基找到张山:“差不多可以恭喜殿下了。鬼子兵员素质疯狂下降,这是肉眼可见的。我估计再打一个月,说不定鬼子的战线就会崩溃了。”
他说得挺有道理。
张山不敢苟同。
“你不懂鬼子。鬼子天皇是兜里还有一厘钱都会拿去赌的性格。鬼子现在不是真的山穷水尽,而是区域性缺兵……”说到这里,张山突然住嘴了。
一丝灵光闪过他脑海,他意识到自己心中为什么老是会腾起问号了——
第一、鬼子真的没法把甲种师团快速运回来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