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进洛阳(2/2)
殿内外数百人都低下了头,感觉暖心了很多。
武王就是武王,不愧是武王!
李承仁回答说:“洛阳一城十八县粮仓,共有粟米二十万吨,陈米六万吨,小麦七十余万吨,另有麦种四万吨。”
李承仁用的是山农族的计数单位,北极武很好理解。
北极武不解道:“怎么那么多粮食?”
山后九州一年的米麦加起来,也才不到四十万吨,还有最需要的麦种。
李承仁回答说:“今年初春为了应对战事备了不少粮食,又因为水旱灾害,预备了不少赈灾粮食,立朝那年,曾发仓粮六十万石救济灾民,仓中也多备粮种鼓励各地开荒所用,于是多从各地调集粮草过来应对战事灾荒。”
“去年朝廷将冀州青州淮北多地的储粮和库银都收了回来,实际存粮只多不少,又因迁都之事过于仓促,尚未来得及带走,所以都保存完好,陛下因天命前来,乃是洛阳百姓之福,我朝之福!”
北极武这才想起来,文朝一直都在鼓励开荒耕种,发种子和粮食给边军移民开荒。
多灾多难的地区一定会有储备意识,而且文皇一直都在想着和北方作战,肯定会多备粮草。
又因为去年割地的时候给了皇帝准备时间,皇帝自己就派人把各州的金银都收了回来。
作为这个时代的帝都,存粮绝对不会少。
北极武叹道:“有如此之多的粮食,却守不住这等宝地,真是暴殄天物。”
李承仁继续回答说:“启禀陛下,府库有金八十万两,银七百三十万两,铜钱一亿贯,堆了十多个宝库。”
“皇家内库的百万匹绢帛积累如山,珍宝阁,藏书阁,秘宝阁,明堂,万象金佛宫,观音堂,百鸟苑,另有各种奇珍古玩,礼器皆都保存完好,万无一失,藏书二十余万,万无一失。”
因为是被败家子让出来的完好城池,各种全套的宫廷礼器,金器银器无数。
北极武随意道:“金银珠宝对我来说就是破铜烂铁,山农族不留长发是因为干活打仗碍事,头发长了不好打理,并不是崇尚佛教。”
李承仁明显有准备,立刻道:“城中有铁匠书匠等匠户二十万户都完好的在城里藏着,光是织锦工匠就超过五千人。”
“另有太监宫女,女官女御史,佛道僧侣,舞女美婢总计十万人在宫中,各个府衙官阁只走了大人,干活的人都在,只要安排负责人上去,就能顺畅的运行下去,武王陛下没来这些天,城中因知道陛下前来,上下一心都安定下来,未再起波折。”
这些金银珠宝和人才储备,都是文朝征服一个个地方所得。
文朝大军不断在南方北方征战,杀了不少人,也从王公贵族和大臣家里掳走漂亮女人和金银珠宝。
尤其是从南方几个政权获得的战利品,极为的丰富!
再有就是洛阳城的文朝王爷贵族也都有不少财富。
城中内外豪宅庄园无数,大量官员和贵族去了南方,只留少数人看守宅子。
还有和尚庙道观这种藏宝地,里面钱粮肯定也不会少。
北极武肯定要杀除一部分人,但肯定不是现在。
自己现在就两千人,大军不在,自己又要在这里吃喝拉撒,总归是要低调点。
谁有钱谁没钱,谁有能力谁没能力,时间一久就能看出来。
“好,尔等没有辜负我,我自然也不会辜负尔等。”
北极武点了点头,“你以后就是户部尚书,如今城中百废待兴,你可推荐一些贤人入朝为官,不需向我汇报,先做事,再加官,做哪一级的事情,就领取哪一级的俸禄。”
“府库米粮金银,你看着用就是,可以先做事情再打报告,销超过百万时向我汇报一次,将各个举荐官员的信息籍贯和位置能力都写清楚。”
李承仁跪下道:“谢陛下!臣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北极武需要尽快拉拢一些人,不然自己吃个饭都不踏实。
“城中宫女太监是谁在管?”
北极武话刚落下,站在龙庭台阶附近的一个太监就迅速走下去面对着北极武这边跪下。
“回禀陛下,是奴才在管,前任内务府总管太监去了南边,又有不少太监跟了皇上去了蜀中,奴才谷米福,在宫中三十余年,因此被剩下太监推举为了总管。”
北极武微笑道:“好,你就继续担任内务府总管一职,让太监宫女各司其职就是,若有空缺,从下面选拔人才担任。”
“是!奴才遵旨!”太监立刻磕头道谢。
北极武又道:“取银百万犒赏将士,宫中宫女太监,宫外守城士卒,朝中官吏,沿途驿站人员,各领五贯钱恩赏,命城中粮商日落之前统一价格,不得高出正常粮价两倍,不得私自涨价。”
“兵部带人去粮草搬出陈年粮贩卖,卖掉最早的三个仓库粮食,以一斤五文的价格出售。”
“如今即将过年,朕再出一千万贯从民间买些猪羊鸡鸭犒赏大军,让朝中内外大家过个好年。”
“命各个国公和王爷,还有五品以上大员在门前设立粥棚赈济百姓,我给他们发一年的俸禄,也不计较之前的事情,若是连一点点善心都不肯施舍,不肯做事情让大家都过个好年,我就让他们全家下去陪阎王过年!”
众人齐声道:“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个时候,一名穿着服的短发士兵直接进入大殿。
“启禀陛下!”战士单膝跪在地上,行礼道:“陈州传来捷报,南朝军队已经裹挟流民,逃回了淮河以南。”
北极武没什么感觉,世界和平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以前北原人总是被这个那个的欺负,等北极武欺负别人后,曾经过来打劫的蒙古人也好,契丹人也好,冀州人也好,都识趣的放下了百年恩怨。
吏部尚书陈法立刻道:“启禀陛下,臣自听闻武王陛下前来后就立刻书信五百里外的陈州官员准备迎接,陈州官员与开封府各地官员,之前因形势所迫才从了南朝叛军,如今武王陛下前来,臣立刻联系了吏部上下官员,为武王陛下效忠!!”
有四国公在前,再加上万家人自己内讧,愿意投降山农族的其实真不少。
很多人从没想过打天下这么容易。
两年打下整个北方,现在真要死磕的话,蜀中和南方都很容易打下来。
“好,命各地先稳定秩序,安抚灾民,将失去土地的百姓集中安置,等待开春后分发粮种进行耕种。”
“等地方恢复了秩序,各级官员有序来洛阳汇报工作,务必将管辖范围内的土地和人口都查清楚无误!”
“如今非常时期,若有官员南去,下一级官员可自行晋升,勿要群龙无首,乱了方寸。”
“万家族人与我并非仇敌,只要不是杀人放火,作奸犯科,就不要管他们。”
“朝中勋贵,皇亲国戚,朝中大员,城中士绅守军凡是主动投降南边,带着南边匪军过来烧杀掳掠者不算,凡是给匪兵投降,致使城中受兵匪荼毒者,戴罪立功者不算,其余泯顽不灵,见识不妙就逃者,家产充公!”
总要杀点人立威,顺便回收一下资金和土地。
洛阳城内家家户户又过上了安稳日子,城门大开,商铺都贴上春联准备过年。
南朝军队退的也快,大部分人都劫掠到了钱财,早就想着回家过年了,正好无敌的北极武过来了,那就更加不想打了。
十多个州县因为富足,再加上南朝都觉得这些将来肯定会便宜了胡人,于是自己就对着城中的女人和财宝粮食狠狠的糟蹋了起来。
在两王三公的默许下,一城之人,死了十五六,剩余的人像是奴隶牲口一样搬运那些文朝人的战利品,看着他们投降了的老婆女儿骑在驴上和文朝人谈笑自若。
因为着急回家过年,再加上看管不严,不少男人逃了出去,将南朝文人做了的事情告诉了已经太平的洛阳府人。
二十几万乌合之众满载而归,收获了十多个城池的巨额财富,也损失了中原地区对文朝的信心,让被劫掠的汉人和大部分北人都对文朝失去了信心。
可能就连南方人自己也对这种政权失去了信心。
整个豫州和整个秦地都免除了一整年的赋税,并且发放了大量救济粮,将灾民安置在城区内外,成为县里附近人。
发钱发粮分土地,免税免赋,虽然征徭役去盖房子,但也给工钱给吃的,也免费给小孩子热稀饭喝。
这几天,豫州山区下了暴雪。
如果是以前肯定是灾害,如今因为山区没人了,随便它下去吧。
豫州人都集中在了几个地势高的大城市附近,自然不担心水淹雪盖。
打匈奴和契丹的计划被完全搁置,北极武进入洛阳的消息过了六七天才传到老家武州。
这个正月,大家纷纷剪了短发,成为历史悠久的山农人。
北极武也遇到了武朝二年的最大难题。
史官司马贞躬身站在北极武三四米外的地方。
“陛下,臣请命为山农族修史,但是才疏学浅,对山农族的渊源不甚了解,不知该从何处修史。”
这个问题真的把北极武难到了,北极武皱着眉头,努力思考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糟糕的事情。
“山农族与汉人同源,只是为了避祸去山中隐居,学得一身种地打猎本事的人,你先把文朝史修了吧,山农族的历史以后单独一卷。”
“是,陛下。”
司马贞对山农族的历史依旧不清楚,但是武王亲口说了山农族与汉人同源,那就是一个祖宗的意思,不是外人。
这对中原地区的汉人来说是好事情,法理上更容易接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