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备战开荒(1/2)
第136章 备战开荒
正月刚过去一半,山农国就像是定了闹钟的考生一样,起床苏醒,洗脸振奋精神备战高考!
中原大地这种好地方根本种不了破烂的春小麦。
春小麦和冬小麦是两个品种,只有西北边陲和东北地区才能种。
不能种麦,那就种粟和豆。
中原地区春种粟,七月熟。
山后九州先种麦后种粟,九月熟。
豫州环境更复杂一些,七月收了粟米就要应对六七八月份的暴雨,过了秋汛后收拾一下就可以准备种高产的冬小麦了。
早朝上,北极武开始主持春耕准备工作。
“这个冬天下了雪,暖春融雪之后土地湿润,适合耕种米粟。”
“洛阳城的工匠铁匠都在全力生产农具,工部多从灾民中安排人员去挖矿打铁,提高农具产量。”
工部尚书林希应道:“奴才遵旨!”
北极武制止道:“以职位相称即可,你们是为天下人做事情,不光是为我,为政应该多想想是否利国利民,而不是我喜欢与否。”
林希迅速道:“陛下圣明!臣感激涕零!”
北极武没兴趣和他说废话,继续安排春耕事情。
“今年西北气候还是反复无常,一如既往的恶劣,好在晋州已经修建了水库蓄水,又安置了不少秦地难民过去接受农业培训。”
“晋州今年还是以山后九州为主,但是分出人去汾河盆地,晋中盆地耕种,以后重心由北往南转移。”
“幽州冀州多地和西北一样都也没有下雪,去年水涝又有蝗虫产卵,今天土地干旱容易出蝗虫,不可盲目耕种。”
“将华北平原的人分两部分,迁徙五十万人去幽州东部,在山海关西南三百里设置铁州,炼制铁器支援山海关,一部分人炼铁,一部分人耕种,一部分建造屋舍。”
“不必修建城墙,时常练兵整队,契丹人过来时知道拿起武器反抗就行。”
“再安排五十万人去青州府平原郡,纳附近四百万亩耕地于一片。”
“剩余人安排在各个驿站和矿区茶区盐区,或者安置去山后九州,如今山后九州过来了不少人,也需要安置过去一些人。”
殿内十多个人安静听着北极武的吩咐。
北极武大多时候都只负责发号施令,别人听着去执行就好了。
其余人多数是补充意见,或者是提出一些困难,以及询问具体的操作。
整个朝廷看起来君臣和谐,可实际上就是北极武的一言堂,军事为主。
山农族不仅掌握了所有军事权力,就连政务方面也被山农族迅速控制住。
世家豪族没有任何议价权,北极武不需要他们的人才资金和粮食土地,他可以抢,也不顾及名声。
世家子弟需要北极武,因为北极武的存在,很多人不需要依靠家族就有出头之日。
虽然家族培养了他们,但是能飞黄腾达依靠的是自己的本事。
不服从家族安排,投靠北极武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越是大家族,越需要官职来获利。
有些人等着北极武主动拉拢他们,有些人自己就过来了。
山农族拥有自己的体系孕育人才,能看清楚这点的世家家主,都主动前来,而不是傻逼一样等着别人去求他们。
尤其是几个没有去南方,也没有投降的军功家族,很清楚北极武不缺武人。
北极武对兵部尚书段凌冬安排事情。
“北面的契丹人需要有人防守,命燕国公与魏国公过去镇守,命赵国公与齐国公带着家眷去封地主持春耕工作,赐予他们白银各一万上路,用于尽快招募流民耕种两天,切不可荒废了土地。”
“洛阳的两个国公府都给他们留着,可留人照看,以后回洛阳后也有个落脚处,但是近来洛阳附近土地已经不够用了,他们在洛阳的土地本王都买下来,五十万亩地已经是定格赐予,不可再多,与民争利。”
四个国公不能全都留在洛阳,两个老的去北方防御契丹人,两个小的去开发他们的封地,种地交税。
书房内,十多人简简单单就把各种事情定了下来。
通过十多个部门延伸出去,就如神经网络一样传达到了几百万人脑中。
【山农日报!农业新闻!为了农业发展,黄河淮海区域直辖,归属洛阳,统称黄淮省,耕地两亿亩!】
【山农日报!军事新闻!调兵遣将,防患契丹!】
【山农日报!民生新闻!五文钱一份,内有山农族日常用语大全。】
铜宝儿正带着丫鬟外出购物,在马车里就听到了呼喊声,于是迅速对着车夫道:“停下,附近是不是有个梳着两个辫子的丫头卖报纸?十多岁!”
车夫四处看了看,就见到站在街边吆喝的卖报女童。
“是有一个,就是戴着帽子不知道头发什么样子。”
铜宝儿掀开帘子找了一下,很快笑道:“过去买份报纸。”
车夫驾车过去,停在了卖报女孩的身边。
铜宝儿从马车侧面的窗口向外看,笑道:“四九八,你怎么来了洛阳,我们都以为你还在同州卖报纸。”
在同州的时候,一群丫鬟无聊经常会和过来送报纸的四九八认识,久而久之就都熟悉了。
四九八见到熟人,得意道:“我们队可是公共户,还是主人指定的宣传队,主人去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