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汇聚(1/2)
第157章 汇聚
“山农日报!山农日报!西凉请降,突厥称臣,鞑靼受封!”
“山农日报!山农日报!夏秋无雨,江南大旱!热病死万人!”
听到报童的呼喊声,附近的人都看向了这边。
来洛阳复命的柴伯施走向卖报纸的女孩。
“来份报纸。”
“四小姐,给我一份报纸。”
柴伯施刚开口,就听到身后有一个人喊什么小姐,回头看过去就看到一个书生打扮的短头发文人。
文书墨和柴伯施的眼神对上,文书墨客气的点了点头。
柴伯施笑道:“公子有礼了。”
文书墨知道他误会了,“在下江南人文书墨,先来后到,先生请。”
柴伯施并没有误会,“公子客气了,在下也是汉人,这位四小姐肯定是山农人,瞧着就不一样。”
四九八递过去两份报纸,“给你们报纸。”
在先给了柴伯施报纸后,四九八奇怪的看着文书墨。
“姓文的你怎么天天来我这里买报纸?你家又不住在这里,隔壁街不是有卖报纸的?”
文书墨客气道:“因为有的地方报童什么话都不说,搬个椅子坐在那里就卖了报纸,只有四小姐你这里喊着最卖力,我就习惯多走几步过来买一份。”
柴伯施很少来洛阳,听到后哈哈笑道:“原来如此,换成是我,我也愿意过来这里买报纸。”
四九八眨了眨眼睛,“原来这样,不过我们以前都是喊着卖报纸的,不喊哪有人买报纸?”
文书墨微笑说:“城中的报纸卖的都很快,供不应求,听说早开始不少人也喊着,后来卖的快了就不费劲了,有的人还要多收钱才愿意卖一份报纸,或者是留下来给有钱人,不像四小姐这里晚点过来就真的没了。”
四九八摇了摇头,“我可不和他们一个样子,被抓到了就惨了,听说现在纪律管的很严,圣上提拔了很多判官御史。”
文书墨和柴伯施听到后都笑了笑,很快发现身边的男人也是一样的微笑后,顿时心中都是一惊!
“公子是在哪里高就?”
柴伯施有一种感觉,为官多年,主抓各种案件的同时也和不少官吏打交道,对很多事情都有一定的察觉。
文书墨客气道:“随便做点事情。”
四九八这两人要在自己这里聊天了,不耐烦的催促说:“别在我这里站着,我得赶紧卖完报纸,还一堆事情要做!”
“是。”文书墨笑了笑,朝着一边走去。
柴伯施主动跟上,两人走到了一处摊点前坐下。
“来五根油条,一碗豆汤。”
“我也来一样的。”
柴伯施笑了笑,身材魁梧的他坐下后就拿起了报纸,看着报纸上的新闻。
新闻并不新,尤其是涉及到一千六七百里外江南地区的大部分事情,都已经是两三个月前的事情了。
农业新闻:
江浙湖广暑旱连月,稻焦,田裂如龟,热病死万人,昼不敢出,人渴死。
淮南区域因无耕地,暂不受影响,因同属干旱区,水利尚未修建,农业部认为暂时不适合恢复此地耕作。
西北持续干旱,平原省草木茂盛,水资源与生态逐步恢复,旱灾与蝗灾已经得到有效缓解,为了预防南方地区干旱扩大至黄淮省,今年在平原省耕种冬小麦一千万亩,调集十个万户队进行安置。
山农省人口过多,已经濒临三百万,为了给孩子们预留出活动空间,人口将稳定在四百万以内,提前迁徙出部分西北华北地区人口返回家乡,加入万户队进行垦荒。
为提前解决粮食周转,水资源调配等问题,各地牧民和农业工作者应及时注意本地降雨,春时若旱,立刻有序转移牲畜,具体以到时各地降雨量和牲畜数量为准。
……
柴伯施看了一会儿,这个时候小二端来了豆腐脑和一盘子油条。
古代油水少,买油很钱,也舍不得用好面炸油条。
但就和集资吃牛肉,买上一头牛的百分之一一样,买几根油条解馋并不是太大的事情。
只有城市里才会有这种炸油条的摊子,使用的油也是那种用了再用的祖传热油。
没人在乎油条的颜色,早就习惯油条就是这种颜色了。
柴伯施放下报纸,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这个时候,隔壁空桌来了一对二十多岁的男女。
男人短发,穿着体面但是不怎么合适的山农服,看起来不像是山农人。
女人明显是有一定家底的大家小姐,就是给人的感觉有些落魄,看起来沉闷不太想说话。
“来六根油条,三碗豆腐脑。”
王道济看向附近,目光放在了比较显眼的柴伯施和文书墨身上。
在看到两人身边的报纸后,王道济主动对柴伯施客气的行礼。
“这位兄台,在下来得匆忙,路上没买到报纸,可否借我一观?这顿饭我请了。”
柴伯施抬起头看了他一眼,正要说话的时候,文书墨忽然道:“王兄?”
王道济和房怀蕊看向文书墨,略微有些迟疑。
文书墨无奈道:“我是文书墨,王兄怎么来洛阳了?”
王道济迅速想起来了文书墨和他老婆,窘迫道:“过来看看,找找出路,发生了一些事情,如今家中难过,不能再什么都不做等着破败了。”
文书墨点了点头,正要说什么,对面的柴伯施笑道:“相逢既是缘分,拿去看吧,不必客气。”
王道济忙道:“多谢兄台。”
因为自家的事情,王道济不好意思说出名字。
文书墨也清楚王家的事情,对着王道济和房怀蕊客气的点头。
之前就不是多熟悉,如今也就是泛泛之交。
大家都剪了头发,互相之间也仿佛是有了隔阂。
王道济看了看报纸,很快关注到了农业板块,脸上露出了沉思之色。
房怀蕊轻声询问:“怎么了?又是坏事情?”
“可能是好事情。”王道济抿着嘴,努力微笑安慰最近跟着一起吃苦挨骂的妻子。
房怀蕊迅速好奇了起来,好事情?
“这个多少钱?”
旁边传来小孩子的声音,房怀蕊看过去,就见三个短发孩子站在卖油条的摊子前面眼巴巴看着。
小贩见这三个孩子年纪不大,都留着短发,穿着裤子和单薄的小袖长衫。
“油条四文钱一个,豆腐脑七文钱一碗。”
沐林摸了摸口袋,就在小贩和房怀蕊都认为这孩子没钱的时候,他掏出来一枚银子。
“这个行吗?”
文书墨和王道济都看着沐林手里的一两银子。
正在吃饭的柴伯施注意到了附近几个人的表情,回过头也看到了沐林小手里的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钱,对在场的几人都不算多。
但是一个拿着一两银子的小孩子,要么是偷来的钱,要么就是家里很有钱。
沐林的声音有些发怯,身后两个男孩子也都是紧张的看着卖油条豆腐脑的老板夫妇。
老板立刻板着脸说:“我看看,这钱是你们偷的吧?”
一两银子被老板拿在了手里,三个小孩子都露出了紧张害怕的表情。
老板立刻道:“把你们大人喊来,小小年纪就不学好?这还了得!”
三个孩子哪里有大人可以请,慌乱间就见沐林大声喊:“快跑!”
牛儿柱儿迅速跟着一起跑了。
请家长这种事情,对三个小孩子太可怕了。
老板看三个小孩子跑了,把钱揣进怀里,不客气的骂道:“小逼崽子,不学好!”
柴伯施笑了笑,对着老板笑道:“你这无赖摊上事情了,那三个娃子都是晋北口音,多半是真正的山农人,可不是剪了头发的假山农人。”
老板呆滞的看向柴伯施,很快挤出微笑,“怎么可能……山农人哪有不认识银子,不知道钱的。”
文书墨和王道济也都觉得奇怪,有些认同老板的话。
柴伯施笑眯眯的说:“真正的山农人都是包吃包住,不来洛阳,根本没有钱的地方。”
卖油条的老板顿时被吓得嘴巴都发抖了起来,怀里的银子,比锅里的油水都要烫人。
***
三个小孩子跑了两条街,看到没有人追上来后才松了口气。
“这里是哪儿?”
“不知道。”
“找人问问。”
三个小孩子垂头丧气的四处看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