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同宗同源(2/2)

柴伯施和李唐卿互视一眼,瞬间达成了默契。

“莫要在这里滋事,只是一个卖油条的小人物,还能在我手里跑了不成?都回去!做你们的事情,挡在大街上成何体统?!”

柴伯施必须要镇住这些人,一旦有人动手,后续人就会蜂拥而上,到时候必定死人才罢手。

卖油条的老板对着柴伯施哭喊道:“官爷救命!小人一时糊涂,猪油蒙了心,以后再也不敢了!”

柴伯施骂道:“刚才我在这里看的一清二楚,你这畜生欺负人家小孩子不懂事,吓唬小孩子逃跑昧了一两银子!现在先把钱交出来!”

卖油条的老板急忙从怀里掏出那烫手的一两银子,双手奉上:“官爷饶命!小的再也不敢了!”

柴伯施哼道:“呸!一两银子怎么够?你得罪的可是大人物,有多少钱都拿出来,莫要再要钱不要命了,全部交出来才好买下你这狗命!”

老板忙起身把钱盒子都抱了起来,紧张害怕的看着柴伯施。

“官爷,这是所有的钱了!求官爷饶小的一命,让小的在这里混口饭吃。”

柴伯施只感觉这人蠢的厉害。

“还想着在这里混口饭吃?”柴伯施冷声道:“你真以为自己是犯的是小事情?我告诉你,想活命可不简单,你且看看这附近多少人想让你死,又有多少人肯说话让你活。”

附近的假山农人听到后,立刻起哄。

“杀了他!”

“杀了他!”

“砍了他的脑袋!”

“杀!”

“杀!”

“杀!”

没上过战场,以投降为主流方式加入的假山农人,此时群情激愤,发出了集体的声音。

四九八同样是山农人的一份子,没有上过战场也不知道山农族的历史,但是不妨碍她此时激动的处于山农人这个集体中,为强大的集体而感到自豪。

群情激愤之下,事情很快超出了柴伯施和李唐卿的控制。

两人都没有处理过类似事情,也不清楚对于山农人这个复杂怪异的群体而言,统一的身份和荣誉感代表着什么。

一个鸡蛋从远处飞了过去,砸在了卖油条的男人身上。

当众人看到买菜的大妈丢出鸡蛋后,群体的意志随着这一个鸡蛋所代表的行动信号,快速的跟进!

“杀了他!”

“杀!”

“杀!!!”

靠前的男人们得到了进攻的信号,毫不迟疑地向前,对着跪在地上的商贩夫妇踹了过去。

如潮水一般的人群蜂拥而至,像是焦躁不安,急需要进食的兽群,终于得到了狩猎信号一样,发狂的对着挣扎哀嚎的猎物进行撕扯。

柴伯施伸手拉住了想要上去阻拦的李唐卿,带着李唐卿和他孙子快速后退躲开这疯狂的人群。

“住手!”李唐卿大声的呼喊,“停下!他有罪自有圣上审判!不可乱动!”

周围人根本不听这个汉官的,都是下了死手。

过了半分钟不到,远处有人喊道:“官兵来了!!”

人群迅速散了出去,只留下地上已经惨死的两人,一地的血,以及散落一地的银钱铜钱。

地面在颤动。

随着一千正规军有序的跑步前来,鞋子在地板上的整齐踏步传出来集体制的声音。

原本动手的山农人迅速四散逃跑,只有少数人还留在原地。

当官兵到达后,立刻包围了这一片地区。

四九六想要走,很快被枪尖指着,退了回来。

四九八看到一群山农人官兵将自己等人包围,立刻喊道:“我是115队的!大家都是自己人!”

周围的士兵们冷漠的看这群人,手里的武器没有抬起来,都是在指着这些人。

四九八感觉到了恐惧,意识到自己可能和他们不是自己人了,于是赶紧躲在了金玉珍身后。

金玉珍只感觉这手下真是能惹事,被四九八推出来后只能小心的看着远处骑马过来的男人。

带兵的男人是万户郎无病,整个武朝唯一比北极武更年轻的领兵大将。

郎无病还不到二十岁,因为运气好跟着北极武和孟和同打了几次仗,再加上循规蹈矩没有做多余事情,受封了武州的万户,封地为武州和同州之间的地方,拥有五十一万亩封地,世袭一万三千户。

“谁杀的?为何而死?”

郎无病看了一眼惨死的两人,又看着李唐卿和柴伯施。

远处的王道济和郎无病也互相看到了对方,但是同为万户的郎无病没有理会这人。

李唐卿立刻道:“此商贩因一些误会多收了小孩子一两银子,那三个孩子是近日刚来的山农人孩子,我已经将孩子送回去了,过来处理这事情时因为不少人知道此事要为山农人孩子主持公道,我和通判蔡大人阻挡不住,只能看着这两人被打死。”

郎无病皱起眉头,本以为只是寻常的打架事件,没想到会牵连到麻烦的人。

“让附近的人收拾干净。”

郎无病随意吩咐了一声,转马走人。

“撤。”

死两个商贩,对郎无病来说没什么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

战场上死的人可比这个多太多了,早就习惯了这种事情。

四九八看到郎无病是站在山农人这里的,高兴的攥紧拳头。

四九八开心道:“将军是我们自己人!山农人肯定帮山农人!”

李唐卿叹了口气,知道以后这种事情必然还会发生,山农人和汉人之间的隔阂只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大量假山农人的加入,只会让事情更加难办。

众人正打算各自散去,李唐卿对着儿子孙子说:“我们帮着收拾一下。”

柴伯施见状,立刻劝道:“你收拾什么?还不快走,别参和这破事情了。”

李唐卿和柴伯施一样,都看到了问题,也都想要解决问题,但是在面对麻烦的时候,事不可为的柴伯施选择顺其自然。

李唐卿叹道:“我看这夫妇二人家里也应该还有人,把该还的钱还给那孩子,其余的给他们的孩子留着吧,安民,你去问问这家人住在哪里,再找辆车子送他们回家。”

柴伯施皱起眉头,很快走了出去,“自讨苦吃。”

柴伯施不喜欢这种事情,也不会帮忙。

文书墨和王道济夫妇也默契的离开,郎无病已经解决了事情,众人都没有本事和山农族的万户较劲。

李唐卿祖孙三人问清楚了这家人的位置后,把钱和烂摊子送了回去,又多给了老弱妇孺二两银子安葬死人。

事情处理好已经是下午了,李唐卿回家后想了一夜,决定做些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