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守信的山农人(2/2)

高高在上的北极武继续说道:“论滥杀无辜,论杀人的数量,我可能是洛阳城里比较靠前的了,就连万业的那些草菅人命的儿子孙子也比不过我。”

万启真不知道怎么又说起自家这边的事情了,小心的低头不敢有半点存在感。

北极武的话语没有停下,依旧是漫不经心。

“城中的治安并非是杀出来的,是山农人种田干活,出生入死打仗换来的和平,换来的丰衣足食,但也少不了惩恶扬善。”

“我不觉得昨天的事情是坏事情,你在意的是汉人和山农人,看到山农人群众杀汉人奸商就只看到汉人山农人的身份,我看到的是大部分人能团结起来为自己人主持公道。”

“只要不顶撞官兵,看到官兵老老实实配合,有些血性不是坏事情,将来保家卫国上战场,依靠的就是山农人。”

“如果觉得武朝不好,那就去文朝,我留着文朝在,就是给那些不愿意在武朝的人一个去处。”

“觉得武朝对汉人不好,可以去对汉人好的文朝,那里的皇帝是汉人,打仗的是汉人,朝廷重用的也是汉人,我做人光明磊落,这两三年一直都是许出不许进。”

“在座很多南朝人要么是来得早,要么是走朝中关系让各地网开一面,或者钱贿赂进来的,在你们进来之后,我也不断对各种没发现的漏洞进行补充。”

“如今武朝以户口和工作单位进行双重验证,又留淮南地区作为缓冲带,黄淮以内除了活不下去的流民之外,已经严禁南边人过来投降了,只允许出去,出去了就别回来。”

李唐卿心中乱成一麻,本想是拼了老命也要让武王知道民间山农人和汉人的问题,可武王不光是知道,还是站在山农人那边的。

要命的是没有半点遮掩,也不觉得山农人的做法有问题。

北极武看出来李唐卿的行为模式了。

“我懂了,你这人的想法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但是我大致看出来你需要的是什么了。”

北极武平静道:“你有担当,也有汉人的骨气,愿意为民请命,哪怕自己死了也不怕,那么我问你一句,你能代替洛阳城内的市民,还是能代替这殿中的汉人官员,再或者是洛南县的县民,更远处那些安居乐业不需要交税的汉民?”

“他们谁有不满,需要你来说?你若是能做到带领汉人回去南朝为南朝的皇帝效力,带走一个农民我给你一两银子,带走这朝中一个大臣我给你五百两银子,正好腾出位置给其余人。”

“我说放人就放人,说给银子就一定会给银子,你尽管去做,我倒是想知道到底是汉人和山农人的区别大,还是汉和汉人的区别更大。”

“难道当街打死人的事情,在汉人的朝代就没有吗?你要抓替山农人小孩子出头的山农人去问罪,可知道动摇的是谁的民心?!”

李唐卿忙道:“臣不敢!臣无能,请圣上责罚!”

北极武笑道:“你并不无能,只是刚当了官总想做事情,忘记了该为谁说话,什么是大局,你以后不要来洛阳,汇报工作也让别人代替,先去淮南主持荒地开垦事情,主要的任务不是种地,是让那些投靠过来的人做苦活。”

“出海打鱼,开采石头,挖沙,采矿,开荒种地,只管饭不给工钱,不愿意干就回去,总要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受重用。”

“这件事情交给你正好,水至清则无鱼,如今正是需要山农人打仗种粮保家卫国的时候,你这个时候和我说要对汉人和山农人一视同仁。“

“山农人务实不务虚,我很少和人讲道理,也不听劝,你为政务官,不是书堂里的汉学先生,应该考虑的是以人为本,汉人山农人都是武朝人,我并不是优待山农人,而是优待为我效力之人。”

“这皇宫内的太监宫女也都是汉人,哪个山农人敢杀他们?不管是哪个山农人,哪怕是和家人朋友玩笑的时候说一句,那也是死罪,不需要任何审判,查清楚是真的,就要死。”

李唐卿终于意识到并不是汉人和山农人的问题,继续纠结山农人和汉人其实没一点用。

实际上就是权贵和底层人的事情,上千年了,翻来覆去也就是那点事情。

北极武看向其余人,“还有什么事情?有问题就直接说,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我不喜欢和人绕弯子猜迷。”

有了李唐卿的事情后,大家都不敢这个时候说什么话。

王道济站起来,慢慢的鞠躬:“启禀圣上,臣对亡父投敌之事甚感羞耻,请求圣上收回赏赐。”

北极武点头说:“你父亲的事情和你关系不大,我上过战场,知道战场上瞬息万变的事情,也知道很多人就算是打了一辈子仗,鬼门关外走了几遭,真的面临生死危机的时候还是会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你在家的事情我已经听闻了,在家里遭遇变故之后分田分钱分女人这种事情并不是根本,我欣赏你的地方在于你知道团结人。”

“你知道谁能帮你做事情,谁是蛀虫,谁值得拉拢,能拿出利益让别人站在你身后为你做事情,这就是为官之道。”

“为国为民只是儒生们嘴里的空谈,千百年来也没见几个儒生能做到。”

“山农人务实,而不是务虚,以后你可以山农人自居,我收回你父亲的五十万亩地,倘若你王家今后能同时出两位英才,满朝文武再次见证,到时候会把这五十万亩地和一个万户名额再还给你们王家。”

王道济跪下磕头,激动道:“谢圣上体恤!微臣感激不尽!定为圣上赴汤蹈火,粉身碎骨!”

北极武不信这个,笑着说:“那五十万亩地我拿来耕种,念及你如今生活也不容易,赐你银钱十万,农具百架,挽马五百匹,你可以一半种田,一半牧马放羊,慢慢来,那五十万亩田地至少要两三代人才能完全打理好。”

“是!”王道济立刻道:“臣遵旨!臣叩谢圣上隆恩!”

北极武又说:“李家坐吃山空,不思进取,任由他去吧,十年后看情况再说。”

“还有什么事?”

丞相戎鼎文站起来说:“启禀圣上,南方天灾不断,不少难民都逃到了淮南开垦耕地,也有不少人想要弃暗投明,臣请圣上定夺。”

北极武知道这个事情,早就有人写信汇报了。

“就让他们继续种着吧,风水轮流转,明年到底哪里闹灾我也不知道,如今各地都在种地存粮,哪个地方受了灾,其余地方都能过去支援。”

“南方我管不着,淮南到长江一带算是我的地盘,但如今还是以我们自己人为主,也以早早归顺我的那些人为主,总要讲究一个先来后到,保证大部分人的公平。”

“而且有些人一直都是哪里好就去哪里,今年南方绝收了跑北边,明年北边出了灾祸又跑南边去,出了事情我怎么能指望这群人为我效力?”

“如今种田的是山农人,卖菜的是山农人,炼铁制盐做衣服的还是山农人,刚建造好的地方自己人都没有开始享受,不能便宜了外人。”

“告诉各城太守,凡入我国土者,不得私自走动,不得侵占良田,发他们每户五亩山田旱地,暂时先安置着。”

戎鼎文没想到北极武对南方的土地那么不在意。

“圣上,何不趁此机会一举收复南方大好山河,一统南北?”

北极武是一个安稳懒得动弹的人,对大一统没有任何执念。

“早就签了盟约互不侵犯,既然有言在先,理应遵守,况且如今的土地足够用,今年西北又是旱天,距离下雪发水那年已经过去了三年了,先把自己人管好。”

其余人都想收复江南,到时候汉人制汉。

可是北极武无心收复江南,不想着开疆拓土扩大地盘,其余人也没办法强求。

北极武越发意识到当皇帝就是和天下人作对,想要当一个好皇帝会非常非常累。

收复江南就要收复一群膝盖软的江南文人,收复一群想法设法不肯纳税的乡绅地主。

别人的死活和北极武无关,北极武拥有一千万人就足够慢慢发展了,不需要再多那么多人。

就算是收人,也以能干活的劳力为主,最好是那批能奋斗的穷人。

北极武看着一大群人,“好了,没事就散了吧。”

看李唐卿和王道济都没有事情,本来没事情的文书墨也突然有了事情。

文书墨大声请命:“圣上!臣今年从南方过来,对南方事情甚是清楚,很多南方事情报纸上都没有说,请容臣告知!”

北极武皱起眉头,“说。”

其余人都看着这个不知道名字的文官,总感觉朝廷里多了很多很多不认识,又很勇的人。

“自武朝元年开始,圣上还没有南下洛阳时,就有大量官员驻军随着文王前往临安,后数百万北方人拥挤至江南等地,米价飞涨。”

“黄淮省一斤米只要八文钱,临安的米价从未迁都时一斤三四文钱,去年时暴涨到三十到八十文一斤,涨了十倍二十倍!”

“江南各地城中到处都是灾民,住房拥挤,数家合住一室,一个小屋就要一千月租,早已经民怨沸腾!”

“这还是江南年景好的时候,今年大灾颗粒无收,粮食价格必定暴涨,城中又聚集五十万以上的官宦家属,民无居住之所,又无果腹之粮,此时必定大乱!”

“圣上威加四海,只要圣上大军过去,江南各地官员必定相应王师,弃暗投明!”

北极武根本不想这群人弃暗投明,从粪坑里爬出来跑到自己家享福。

北极武冷声道:“南方汉人有难,你们这群人不想着好好帮他们,却想着落井下石!”

“整天鼓吹着打仗,怂恿我出兵讨伐,山农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你们这群人,过了几天好日子就开始指点江山,把国家的力量当成是你们的力量,满足你们私欲的武器!”

“私自前往江南者,除籍!”

北极武就是不要,就是不听这帮文人的话。

“谁再劝我违背诺言,格杀勿论!”

万启真没想到北极武这么守信,简直是和自己父亲一样,都是匪夷所思一般的人物。

李唐卿也开始相信,真的有一群道德高尚,不求名利的隐士高人山农人。

所以才能培养出北极武这种能文能武,又诚实守信的千古圣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