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金融创新(2/2)
原来是二十多个小孩子在一起放炮玩,一个年纪大的十多岁小孩子负责用长香放炮,其余小孩负责兴奋的尖叫并躲起来。
北极武没有理会这些小孩子,也不想回家看那几个满脸幽怨的女人。
“早知道不让她们过来了,以前都挺快乐的,现在不让她们进宫,就像是我多对不起她们一样。”
北极武无趣的朝着热闹的街铺走去,并不觉得自己对不起那些女人。
明明几年前还是一群乡下村妇,如今能成为洛阳人了还不知道感恩,得陇望蜀,贪心不足。
这世界上的女人多的是,怎么享福就轮到你们了?
生几个孩子就觉得了不起了,有本事自己养着啊,都给你们!
北极武一想到家里的女人,整个人的心情就变得不好了起来。
“明年让她们回来老家去吧。”
北极武这么一想后,心情又好了起来。
心情好了之后也想回家看看了,北极武倒也不空手回家,看到路边有卖葫芦的就过去准备都买下来给小孩子们吃着玩。
老板看到北极武过来,高兴说:“官爷,渍果子,二十文钱一串。”
北极武正要把摊位上的果都买了,就见旁边走过来一个七八岁大小的毛头小子。
“老板,来一串甜果子,给你钱。”
“好。”
老板笑呵呵的收过“钱”,用签子串了五个果递给了小孩子。
北极武看着老板手里的报纸,“这不是报纸吗?用报纸能买东西?”
老板笑道:“客官是南边来的吧?我听着你口音就不像是山农人。”
北极武的口音确实不是晋州口音,也不是武州口音。
这年头说普通话的就他一个,别的地方可找不到这种说话怪异的人。
如果洛阳城几十万山农人都是晋州口音,那不说晋州话的肯定就是假山农人了。
北极武很无语,但也没有辩解,“我哪里人都不是,你告诉我你这里为什么买东西用报纸,我就多买几个甜果子。”
老板还没有说话,旁边毛头小子仰着头说:“我告诉你,一份报纸能卖二十文钱,有的时候还有人五十文钱收呢,好多人都在收报纸。”
北极武好奇道:“收报纸做什么?你和我说清楚了,我再给你买一串果子。”
小瓜听到后高兴说:“我叫小瓜,我姐姐是卖报纸的,我还在上学,你问吧,我都知道!”
北极武无语道:“就刚才的问题,别人收报纸做什么?”
“擦屁股啊。”小瓜笑着说:“五钱七张的报纸一会儿就卖完了,今年旧报纸涨到了二十文钱一张,三文钱一张能把一张报纸剪成七八个巴掌大的擦屁股纸。”
“还能拿来糊墙,比布都省钱,我用来包书皮,练字,垫脚垫鞋底,好多外地商人过来都高价买来看以前的新闻。”
“也能过年包东西用,垫屁股。”
北极武意识到在物资短缺的时代,报纸的用途不光是宣传和识字。
或许提高报纸产量能一定程度的解决货币问题,也能吸收更多的铜钱入库进行再循环。
尤其是涉及到小孩子手里二十文以下的铜钱交易时,这种小范围的替代作用就更强了。
报纸的价格有必要提升一些,应该加大产量遏制有人囤货,影响到宣传的大事情。
“平时事情太多了,忘记了这个。”
北极武确实是忘记了报纸除了宣传之外的用途了,被民间老百姓自己的实用主义智慧提醒后,也接受了这个事情,不禁止这种普遍认同的交易属性。
在铜钱不足的情况下,报纸的多重利用属性,以及流通属性无可替代。
因为纸质材料的保存时间和流通折损率,导致大部分报纸必定会在一年内破损失去再交易属性。
但这段时间可能经手上百人,完全将阅读宣传价值最大化。
就算是最后掉在了茅坑,燃在了火堆,或者是被裱糊在墙壁上,那也是对金融体系进行了短暂的支撑和维护。
小瓜好奇道:“你忘记了什么?才知道吗?”
北极武笑道:“老板,再给他一个果子,我来付帐。”
“好嘞!我们这里不收南朝的旧钱,你有银子和新钱没有?”老板打量着北极武,觉得北极武这身衣服挺值钱的。
北极武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一把碎银,递过去一个。
“这些都要了,谁家小孩子过来买果,就免费给他一个,我还有事情先回家了,明天我会过来问问附近的小孩子,你做生意要是不实在,以后就别剪头了。”
老板嘟囔道:“行,客官你心肠倒是好,不过我们山农人剪头不剪头,和你这个假山农人无关。”
北极武懒得在这种傻逼事情上发表什么意见,无视了这种自以为是的人,回去了皇宫。
“报纸的产量倒是可以提升,就是定价在多少合适呢?”
北极武略微思索,很快决定随便试试。
反正钱多,不怕赔钱。
“多加三张,以后一份报纸十张二十文钱,可按照一份十文钱价格回收。”
“回收的旧报纸只要保存完好,可以继续以二十文的价格出售。”
“如今冬天天气也冷了,给每个报童设置一个固定的两平米小屋当报刊亭子,长两米,宽一米,高两米,差不多够用了,可以放铺盖和水壶,禁止放炉子蜡烛。”
“我记得之前的工钱是一份报纸提成0.5钱,一天五百份就是250钱,未免太高了一些。”
“不能比士兵和工匠多,一个月最多三千文钱,能买六百多斤粮食。”
“算了,多给点吧,一份报纸调整成0.2钱,五百份就是100钱,但是废弃报纸回收贩卖的钱可以按照每份0.5获利。”
“十文钱回收卖十五文,能赚多少钱都是他们自己的本事,我只需要每份报纸固定十文钱的流通价值属性,以及每份象征性的抽成。”
为了更好的补充自己的计划,北极武决定看看城中报纸的销量和销售速度,从实际角度出发弄清楚目前报纸方面的缺口。
“要把府库的铜钱发下去,促进经济流通,不然民间的铜钱不够用。”
远水解不了近渴,明年大规模发工资应该是农忙的时候。
“工资可以改成一月结一次,减少运输压力,对标山农人群体。”
“农业临时工大概是七百万人,国内大部分都是灾后加入的青壮中年群体,小孩子也差不多到了能干活的时候。”
“发钱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