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起伏(2/2)

废墟的清理依靠的只有双手,人用双手将土块和砖头抬到板车上,然后一车车的往外运。

这里的房屋大部分都是九年前修建,当时还是山农郡,不是山农国。

盖房子的时候也是住在这里的人或者附近同队的人一起修建,先盖好一个房子后再盖下一个。

你帮我,我帮你。

山农族的集体意识在山农国还未成立时就已经凝聚了,后来能快速转化大量胡人汉人俘虏,也离不了这些最先盖房子的人。

在血缘关系,或者集体意识强烈的区域,先富确实是能带动后富。

北地的人以北极武为主心的情况下团结在了一起,日常中又以各自的村落和生产队形成层次分明的大小集体。

越大的集体,认同越强。

对北极武的认同大于对万户队的认同,对万户队的认同也大于千户百户。

对自家的认同虽然最小,认为应该保大家舍弃小家,但实际上小家庭一直都在受到公家大家自家人的照顾。

对南方人不管不顾,是因为曾经水深火热的时候南方文朝人没有管过他们,自己过苦日子的时候那群人天酒地,过着太平日子。

很多人受伤害,被拿来填边,就是南方文朝人干的好事情。

很多人当年属于被文朝军队放弃的那部分,被拿来填边当炮灰,被南方人防范着禁止回家,被俘虏了后南边人也不肯钱赎人。

等日子好了之后,不报复南方人就算了,还不收那边的税,而且自己生产的粮食和工业用品低价卖给了南方人。

北极武很快低调的离开了震源中心,没有在这里耽误大家做事情。

乡下人不认识北极武,但是当北极武骑马进入同州城后,沿途的士兵和巡逻军官纷纷下跪。

做生意的商人和摊位两边的民户都看着道路边上下跪的人。

在发现跪着的都是士兵和军官后,其余人也都小心的下跪。

骑着马的北极武安静的走向总督府。

山农省的总督府一直都在同州,其余晋州武州泽州等地方都是设立了太守处理事务。

省府州县,县是一万户,下面是千户镇和百户村。

省是一省之地,山农省是秦晋两个地方,因为山川的阻隔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所以设立多个道府来分管。

按照地理位置就是秦地南北中,晋地南北中。

晋州这边除了传统的地界之外,还有武州等地方,所以同州是晋中地区。

晋南不变,晋中属于晋南。

这样晋北地区有蔚州平原可以提供粮食,也能让山农省和归农省绑定的更深,有北方和中部两个贸易口循环利用。

北极武不考虑一个省份坐大影响统治这种事情,只考虑地缘道路和农田是否匹配。

既然都在一个地区了,何必分成两个省。

如果是山川阻隔,平时很少交流,那么分成两个地方自然也便于管理。

山农国如今虽有各种山川沙漠雪山阻隔,但是说的都是同一个话,跪拜的也都是同一个人。

北极武骑着马走到总督府门外,这里已经有一大群高官跪在了门口。

“臣等恭迎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同州留守的大小军官齐声呼喊。

北极武从马上下去,随意道:“平身,我已经去现场看过了,让他们继续做事就行,你们也做事,留三个人就行了。”

“是!”左参政燕真道谢后才起身,看北极武已经走了进去,就连忙跟上。

燕真小心的说:“圣上,原以为您半月后才到,所以准备不足。”

北极武平静道:“听说这边出了事情,路上一直骑着快马回来,日夜兼程就跑的快了一些,路上换了十多匹马,其余人跟不上我就都落在了后面,王庆他们还要几天才能回来。”

“我休息一下,饮食就按照总督的做一些就好,你忙完就去忙赈灾救人的事情。”

燕真低下头,激动又敬佩的小声道:“是!”

北极武回家的事情,很快激励了同州内外的人。

同州城里只有十几万人,但是同州各个村落县城加起来有百万人。

这次受灾的地方不止一个,北极武去看的只是最严重的地区。

正月还没有过去,刚受了灾死了亲人的山农人就获得了激励,因为武王的到来迅速走出了悲伤,开始和同州百万人,以及晋南晋北三四百万人一起重建家园。

北极武到达之后,即使是不说话,一个省的南方北方西方,还有隔壁的邯郸府和保定府都派人过来相助。

北极武不需要去现场干活,只需要在总督府吃饭休息看看报告就可以了。

作为山农人心中的守护神,北极武只要在这里就是对其余人的最大帮助。

在北方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时候,南方的运河因为极寒天气上冻冰封无法运粮。

南方的地形和北方不一样,这里河道密布,很多地方都需要小舟通行。

水陆并不妨碍交通,人们不需要马车汽车火车,只需要一只船就能做生意。

但是上冻之后,家里没有余粮的人就要面临很多麻烦了。

因为不交税的关系,也因为粮食便宜,存了许多粮食的人都能熬过这个冬天。

不存粮食,尤其是大过年时间也不存点吃喝燃料的人,受灾仅次于那些刚把茶叶桑树种好的江南商人。

这个冬天,大量江南商户上吊自杀,喝药自杀。

大量人口无法迁徙至山农省,山农省和洛阳等地早就禁止外面人插队了。

于是在对未来非常绝望的情况下,不少商户和手工业人员朝着江夏转移。

江夏是目前唯一接收外界人员过去安家的北方城市。

虽然江夏应该算是南部城市,不过管理者是北方人,也是山农族未来皇帝正在建设的新城。

说不定过去之后就能享受到山农人的待遇。

再差也不会比文王的时候差了。

最起码以后在夏城遇到了天灾人祸,山农人真的会救人。

就像是遇到了天灾的失地农民一样,大量工商行业人员很清楚今年必定失业,待在老家必定穷死。

一个城市的崛起,代表另一个城市的衰落。

生命自会寻找出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