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两老儿辩日(2/2)

鉤机一勺子下去就將近一米的深度,很快就挖到两米的位置,卡布提在坑边上站著,紧盯著里面的情况,这次看似是意见不合,但实际上关係著刘江和卡布提以后谁在这掌握主动权的问题。

一连挖了两米,卡布提都没有看到什么东西出来,忍不住看向苏阳:“巴郎子,现在已经两米了嘛。”

吴亮在一旁看著越挖越深的石坑,心里逐渐鬆了一口气。

苏阳在一旁研究著过筛机履带,听到卡布提叫他,走了过来:“不要急嘛,

难免有误差,可以再往下挖一米看看。”

卡布提挥挥手,示意鉤机继续下挖,將最后一勺子石头抬了出来,送到了过筛机上。

就在这时,另一边的过筛机上传来了消息。刘江高兴的拿著一块青白色的石头走了过来:“老伙计,你看这是什么?”

大家转身看去,刘江手里拿著一块青色混黄的青黄玉,玉质浑厚,有几道裂,但好在体型够大,分割切的话也有价值。

吴亮看到这块玉石,也瞬间提了底气,没想到隨便说说,就真的挖到了东西,“老叔,我就说嘛,封建迷信不可取。”

“老伙计,还是听我的吧,把这台鉤机也开过去吧,別再瞎耽误时间了。”

卡布提皱眉,回头看了眼深坑,“急什么嘛,不是还有两个点没有挖的嘛。”

吴亮来到卡布提身边:“老叔,要是三个点都挖了没有货,到时候更难看,

要不咱们就先挪过去,毕竟能挖到货才是真的嘛。”

卡布提皱眉,看了眼一脸淡定的苏阳,兴许是....

“出货了!”

就在这时,过筛机上传出了一道声音。

一般来说,捡到碎石都会就地扔出来,碰到大货才会大喊一声,也是老传统了,给大家提气鼓励的意思。

卡布提听到声音,立刻快步走了过去。

工人手拿一块湿漉漉的石头,厚厚的枣红沁色,这是红皮白肉?

卡布提立刻爬上了过筛机,用水壶喷了几下,沁色浓重,握在手里油润度十足,“哎呀,可以嘛。”

卡布提都是坐在家里收货,第一次下坑就挖到了红皮白肉,对他来说意义非常,虽然个头不大,但是比那块青黄玉值钱多了。

“巴郎子,既然出了肉,那其他两个点,是不是也有大货嘛。”卡布提看向刘江:“老刘,不如把你那台机器挪过来,咱们一起把剩下的两个点给挖了吧,

也別耽误时间了。”“

刘江皱著眉,將手里的东西扔到了一旁,不情愿的朝后一挥手,后面的机器就开了过来。

苏阳也没有想到,第一个坑就出肉,原想著有块青玉就不错了,只能说黄金位置还是名不虚传的。

卡不提笑呵呵的来到苏阳身旁,“巴郎子,古丽这丫头也閒不住,这里嘛,

是跟人合伙,她不方便插手。所以我在下游又包了一段三级河床,给古丽练练手,你有时间多帮帮她。”

不得不说,卡布提心思还挺活络的,用古丽的名头,苏阳就不好拒绝了。

“行,我有空就去那边看看。”苏阳说完,想起那批货的事:“对了,那批从喀什过来的料子,昨晚上碰到贼了,好在没出什么事,就是少了两公斤,我用钱补上,你看行不行?”

吴亮听说少了两公斤,立刻提高了三分音量:“这不是补不补的问题,这样缺斤少两的,怎么还敢把活让给你干?”

对此,苏阳也没什么好辩解的,毕竟自己看护不力,少了人家的东西。

“不好意思,我们这边也会多注意的,现在已经组织大伙开始看夜了。”苏阳一脸歉意。

“你这..:””

吴亮没说完,卡布提摆摆手:“行了,不是什么大事,两公斤也不多,我看就出五百块补上好了,你阿塔那边我跟他电话说一声。”

吴亮看卡布提发话了,也没再多说什么。

五百块钱就当是出钱买个教训了,里外忙活半天,净拾一身事了,还往里搭了米麵粮油。

不过苏阳现在改变了一些初衷,现在玉石鑑定的需求越来越大,基本上都是由公家和玉石协会牵头完成。如果能接来一些外包生意,成立一个玉石鑑定所,

往后就能一本万利了。

“阿达西,没什么事我就先回去了,那边还有一摊子事。”

“行嘛,你先回去吧,那批货好了之后给我说一声,我找人拉到文化局出证。”卡布提看了眼吴亮:“巴郎子,你也回去吧。”

苏阳来到自己的河段上,时间还早,河床上风沙大,想带苏老汉回去。苏老汉打完井执意要留下,晚上要跟大家一起睡帐篷。

老头子性子,苏阳只能由著他了。

苏阳来到工地上看著大家干活,大家已经形成了一种工作习惯,分工也很明確。尤其是六子,最近在河床上表现还不错,以前那副懒散劲儿,改掉了不少。

苏阳顺便將挖出来的料子整理一下,把这些料子分为两类,一种是值钱的好货,比如羊脂玉,红皮白肉,乌鸦皮。另一种是通俗的货,像鸡骨白,窜青,

沁玉等。

等天黑的时候去一趟玛丽艷新村,把这些好货卖给老郑,再去镇上焊一台过筛机,构造也比较简单,有的铁匠铺里已经有仿造的了,履带加上三角铁,三两天就能搭起来。再买一台柴油机掛上履带就可以工作,算下来能省几百块钱。

算算日子,苏阳从玛丽艷河床测量下来,就没有去过文化局。第二阶段的测量也快开始了,接下来是叶尔羌河,那里出货率比较低,但是盛產墨玉和碧玉,

虽然没羊脂玉值钱,但总体价值好过玛丽艷。

后面继续让哈孜克跟著测量,顺便跟韩明学一些测量技术,以后也好有个营生。

苏阳在兜里掏出了五十块钱,朝哈孜克招招手,看到一个大块头大步跑了过来,“阳哥,咋啦?”

“上回你在测量队的工钱,一共五天,你数数。”

哈孜克也没有推辞,反正也推辞不过,他憨憨的接过钱,直接揣进了兜里,

“嘿嘿,阳哥,谢谢你。”

“谢啥,多矫情,对了,过段时间叶尔羌测量工作开始,你去跟韩明再去跑跑腿,应该七八天就能跑完了。”

“行,到时候我就去。”

但是到了后面,其他的河床並没有放开外包,因为玛丽艷河床的出货情况不理想,赔钱的比赚钱的多,大家並没有承包的意愿。加上叶尔羌河流地势比较陡峭,不適合带大型机械作业,政府就开始在叶尔羌流域开展放牧和养殖。

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是枯水期,红柳和贝母生长的格外旺盛,所以就统一割柳子、採集贝母,放牛和放羊,做成肉製品运往內地。

尤其是叶尔羌的耗牛干,在现在也很受欢迎。

哈孜克走后,苏阳起身带著料子骑上了摩托车,直接去了玛丽艷新村。

刚进大门,就看到里面热闹许多,大街两旁摆摊的人多了,儼然成了一个小型玉石交易市场,不过都是一些通货,好货都会留到晚上在鬼市出售。

苏阳轻车熟路,来到了老郑的院子,院门敞开著,老郑在里面正忙活著收拾东西,有些东西都已经装进了箱子,好像是要出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