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喀拉喀什河(1/2)
第174章 喀拉喀什河
苏阳带著抄网朝著河谷走去,阿吉丽跟在身后背著竹篓,跟个粘人虫一样,
在苏阳身边问东问西。
问的都是关於外面的世界。
苏阳也不耐其烦的跟她解释,坦白来讲,外面的世界虽然丰富多彩,但是不如在部落生活的自在。
当苏阳问她愿意出去的问题时,小女孩歪著脑袋想了想,隨后摇了摇头。
苏阳摸了摸她的脑袋,这里才是人生的庇护所嘛。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河谷附近远远看到部落里放牧的人在下游,一群白色的羊群低头吃草。
现在河水的冰已经融化,河水从上面哗啦啦的往下流,河水好像也浅了一些,之前能淹没那块石头,现在石头已经出来了。
苏阳捡起一根棍子,在边缘往下试了试,只有不到一米的深度了。
其实从崑崙山发源出来的河流,在上游的时候並没有多少水,而到了下游匯聚了雨水和其他河流,河流越匯越大。
从雋雋细流到黄河长江,就是这样形成的。
“叔叔,这边有鱼!”
苏阳抓起抄网来到河边,看到下面有一群高山鰍,长的跟厚唇子差不多,都是细长的身形,只是身上没有鳞片,这是由於地处高原地带,很多的鱼类都已经出现了鳞片退化的现象。
一网下去,鱼儿就欢快四散,苏阳紧握抄网顺著逆流的方向而去。
在底下来回抄了几次,抬起来时,里面活蹦乱跳的。
“阿吉丽,拿背篓来!”
“哇,好多鱼啊!”
阿吉丽取下身后的背篓放在地上,伸手去抓网里的鱼,一共有三条,大的有两扎长,小的也有一扎多。
苏阳也一时有些上头,后世的自己也喜欢钓鱼,但大多数都是空军,不上斤的鱼都属於空军。
“阿吉丽,不要离水边太近,我去那边看看。”苏阳回头看向后面正在捡石子的小姑娘,嘱咐道:“別跑太远了。”
“知道啦。”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苏阳说著又往前走了几步,沿著河边看著水底下的动静。
河里的水很清,河床里都是石头,海拔文高,水里氧气少的可怜,所以根本没有水草,如果水里有鱼群的话就是黑压压的一片,很好辨认。
苏阳也尝试了用地理大师查看水底的情况,不过没有什么卵用,只显示一条河,至於水底的情况直接略过。
得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苏阳走了十几步,又看到了几只鱼从在水里摆尾,几个黑色的线条,似乎在招手。
找准机会,又是一网下去,抬起来时,跑了俩,还剩下一个。
阿吉丽看到苏阳抬网,又高兴的跑了过来,把鱼放进鱼篓里苏阳將鱼篓放在河边上,浸泡在水里,这里活的时间久一些,吃起来不是更鲜嘛。
其实早死晚死都一样,鲜不鲜的都是心理安慰。
现在已经捉到四五条了,苏阳又继续拿著抄网在河边走,这里的鱼没有经过训化,也不怕人。不像后世的那些水坑,鱼在水里给你捉迷藏,一抬鉤子,鱼食就没了。
“叔叔,在这里.....
阿吉丽又在背后喊道,指著水里的一群鱼。
苏阳走过去一看,好傢伙,是厚唇子。
还是这玩意吃著肉多刺少啊,高山鰍只能燉汤喝,厚唇子还可以红烧蒸煮,
刺也少,吃起来省心。
“阿吉丽你往后退一点,別溅身上水,我这次要把它们一网打尽!”
苏阳双手著劲儿,抓紧抄网直接抄底,明显感觉到网里磕磕绊绊,似乎是碰到了河床。
费了好大的劲將鱼网抬了起来,果然,有好几只厚唇子在网里活蹦乱跳。
苏阳直接將网翻扣过来,一共有三只,在地上翻著肚皮蹦噠,阿吉丽有些手忙脚乱。
苏阳赶紧把鱼篓取出来,將鱼给放在一起,
不过在鱼网里,除了鱼之外,还有好几块石头,这是从河床底下抄底出来的,怪不得这么重。
苏阳拿在手里看了看,都是圆润的鹅卵石,表皮光滑,有一层淡淡的油腻,
说明在水底有很长的年数了,从未见过阳光。
玛丽艷河床上的鹅卵石都暴露在外面,经过阳光和风乾之后,一会的功夫,
所有油腻就消失了,但是从水里刚捞出来的时候,都是有油腻层的。
就在这时,脑海中似乎传来了系统的提示声。
“滴滴...滴滴....““
苏阳摸著滑溜溜的石头,心中忽然一喜,如果没猜错的话,这块河底下的石头兴许是什么料子。
【名称:墨玉/全墨】
【特点:黑如纯漆,柔和均匀】
【產地:崑崙山脉/喀拉喀什河】
【价值:450】
苏阳看著信息有些疑惑,喀拉喀什河並非是通俗意义上的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不属同脉,各流各的,但是发源地同是崑崙山。
大家俗称的喀什河或百玉河,往往是指玉龙喀什河,因为產的玉石价值更高,羊脂玉、白玉、青白玉等,相比墨玉、碧玉、青玉这些料子,更受大家欢迎。
而喀拉喀什河因为盛產墨玉,也有一个响噹噹的美名,叫做“墨带河”。
洛甫乡四周是三面喀拉山,山底下流经的一条河就是喀拉喀什河,只不过產玉的河床並不在洛甫乡,而是在my县的喀拉喀什镇和扎瓦镇。
苏阳在脑海中大胆猜测著,这条小溪流不会就是喀拉喀什河的发源地吧!
不然怎么会出现墨玉这种东西呢,一般玉石的形成都是根据石床的水质和流经地域的微量元素形成的。
其他河床根本没有形成条件。
既然都產墨玉,那很可能是同根同脉。
下游的墨玉水料都是从崑崙山上游衝下来的,说明这里的墨玉质地会更好。
这块看著只有一公斤的全墨玉,价值虽然不高,但是在市场上很稀有,未来也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苏阳將这块石头放在地下,又看了网里的几个小石头,鹅卵石大小,其中有一块点墨的。
墨玉按照顏色区別价值,一般分为全墨、聚墨、点墨三种,根据產地还分为戈壁墨、青墨和青海墨。
其中全墨的料子比较稀有,在歷史上也很受欢迎,尤其是清早期康熙年间,
因为全黑有辟邪的说法,所以大家习惯將墨玉刻上自己的名字,用来製作玉璽。
比如康熙二十九年,皇帝用墨玉为自己雕刻了一个“奉天法祖亲贤爱民”璽,用汉文篆书满文璽书体,十五点六厘见方,厚九点八厘,纽高五,附系黄色綬带及牙牌,以镇灾辟邪的作用。
还有“弘扬天运之宝”璽,方六寸,厚二寸,交龙纽,高三寸,作用是弘扬天运,以重视旌表纪念。另外还有“统辖全军之印”,方五寸三分,厚一寸三分,交龙钮,高二寸二分,是清朝统领三军的御赐將印。
苏阳將那块点墨的石头顺手给丟进了河里,有肉吃了,谁特么还喝汤。
“叔叔,这是什么石头啊,好漂亮。”阿吉丽瞪著眼晴看著石头,上面反衬著明晃晃的太阳光。
“这个叫做墨玉,要是在外面可以买好几头羊呢。”
“我才不信呢,石头就是石头,没有羊肉好吃。”
苏阳笑了笑,隨即將大石头放在一旁,又拎著抄网继续探底了。
要是在七八月份的时候,苏阳挽起裤腿就跳下去了,还用得著这么抄底。
苏阳將抄网探到河底,在地下来回搅拌了一下,隨即抬起,网里沉甸甸的有两公斤的石头。
抬到岸边,阿吉丽还以为有鱼了呢,高兴的跑了过来,看到这满网的碎石子,顿时起了嘴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