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带著嫂子去赶集(1/2)

第213章 带著嫂子去赶集

广场上大家开著玩笑,气氛格外和谐,乡亲们住在一起许多年,都是知根知底,谁开得起玩笑,谁容易认真,大家心里都清楚。

让苏阳意外的是,刘小成以前是开不起玩笑的,要是有人拿热巴嫂子开玩笑,能拎著鞋底摔上二里地。

大概是因为他们没孩子那事,心里敏感吧,但凡开点黄腔,都能联想到自己没用。如今热巴嫂子找自己帮忙,也有两回了,心里有了底,现在倒是开得起玩笑了。

二冬子把车停在了广场上,大傢伙从车斗里蹦下来,拎著各自的换洗衣服准备回去。

张军这时候走了过来,看著大傢伙都在,省的回去用大喇叭叫唤了。

“大傢伙既然都在,我先给大家透露个大喜事嘛,咱们村人人有份!”

话音刚落,周围人凑了过来。

“军叔,啥大好事,村里给发老婆了?”

三孬嘴里崩著瓜子皮,一副贱兮兮的模样。

“三孬,你脸皮比那北大窑都厚,就你这样的,发了老婆不出三天都得跑了。”张军抽菸嘟囊了一嘴,继续说道:“要我说,这事比发老婆还好。”

“昨天我跟阳子去城里参加表彰大会,咱们和田地区的王书记亲口说的,要在咱们村啊,搞个试点拍卖会,以后一个月搞一次,到时候还给咱们拨款盖会场。”

村里人听著有些莫名其妙,上次拍卖会虽说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对他们个人没有什么好处,坦白说就是没钱。

而且还跟看忙上忙下的,又搭桌子又搭碗筷的,要是一个月一次,確实有些吃不消。

只有上次刘愣子那些人在山货区卖了一些东西,赚到了钱,才有这个心劲儿。

“这次啊不一样,是地区大领导发话,那就是尚方宝剑啊,你想想咱们城里都没有拍卖会,就咱们村里有,说明以后咱们村就要重点发展了,大家跟著喝口汤还不容易吗。”

“大家可以像上次那样卖点农贸山货,编个竹筐竹篮什么的,在家门口做生意,打著灯笼都找不到这么好的事。”

“最关键的是分红!咱们村里赚了钱,自然是给每家每户分红的,到时候大家每年都能分到一笔钱!大家有了钱,啥样的媳妇娶不著?”

隨后张军给大家算了一笔帐,就好比价值一万块的料子,收5%的服务费,那就是五百块,那一年下来不得收个十来万块钱。

到时候分到大家手里就是好几百块钱,过年买肉买菜,不完!

大家听到分红,顿时有了兴趣,他们自己赚钱心里没把握,但是村里肯定是赚钱的,

到时候啥也不用干就能分到钱,確实是大好事啊!

“张叔,这是真的吗?要真能分钱,你让我干啥我干啥!”三孬瞪著眼珠子,跟看到媳妇一样。

“是啊,这是真的不?要是的话我第一个报名,学习lf好榜样嘛。”

“哎呦,提到钱,大家的思想觉悟提高的很快嘛。”张军笑了笑,隨后看向了苏阳:“阳子,你说几句,大傢伙信你的话。”

接过话茬。

苏阳说道:“张叔说的没错,我估计到时候年底分红,加上咱们的地里的收入,还有卖点山货农產品的,每家收入都能翻两番,都赶上城里人的收入了。”

这么一对比,大家就清楚多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桿秤,还是那句话,老百姓只要能见到钱,多苦多累都愿意干。

“但是丑话我得说在前头,不是每家每户都能分到钱的,那些个好吃懒做,屁事不乾的人,老子是一分钱不分。”

这话特指村里那些懒汉光棍汉,家里的地都荒了,也不知道收拾,整天耗在村口打牌,这样的人没必要分红。

中午吃过饭。

大傢伙休息了一会,在东边大窑那里溜达了一下,乾净明亮,地面都是水泥地,整个村子还没有谁家能装修这么好。

大家都开始迫不及待的搬过来了。

“阳子,你今天有事吗,这边的土豆白菜快吃完了,白面也快没了,能带嫂子去趟巴扎吗?”

热巴嫂子穿著浅蓝色的衬衫,上面鬆了两个扣子,衬衫叠起一角插在牛仔裤里。

“嫂子,李秀芬呢?”

“她今天请假没来,二冬娘给介绍了个对象,今天俩人去小树林见面去了。”

苏阳想想就算了,毕竟人家终身大事要紧。

“那行嫂子,我等会跟小成哥打声招呼,咱们就去。”

“不用了阳子,我刚才叫他去,他在算帐说没空,让我来问的你。”

“那行吧。”苏阳將手里的铁掀插在沙子堆上,“这几天北大窑的活多了,小成哥一个人也忙不过来,我正准备再招个会算帐的人,到时候帮帮忙,小成哥也有空多陪陪嫂子。”

热巴嫂子抿嘴一笑,客气的回了一句:“没事,他反正也閒不住,白天干活,晚上不是一样吗,不要紧。”

隨后二人来到羊圈里,让陈二帮忙套上一辆骤车,隨后就去了乡里。

两个人坐在前头,一左一右,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

热巴嫂子把最近的米麵粮油价格都说了一遍,现在快到夏季,蔬菜价格也便宜下来了,老吃那白菜土豆也不行,顿顿吃肉也有吃烦的一天。

骤车刚拐进巴扎的土路口,喧闹声便扑面而来,

今天逢集,人格外的多。

几个戴白帽子的本地汉子抢著砍刀,“眶眶”地剁著羊排,铁鉤上掛著整扇的羊肉。

穿艾德莱斯绸裙子的维吾尔族大娘蹲在地上,面前摆著血淋淋的羊杂碎,正用生硬的汉语招呼著客人。

镶坑边上热气腾腾,刚出炉的芝麻饢成小山,金黄油亮。

有个柯尔克孜老汉推著独轮车卖红枣,喊著:“和田大枣!补血养顏!”

將骤车套在了巴扎的牲口处,两个人拎著袋子往里走了一会。

“阳子,咱先去粮店称面?那边人少。”

玉米粉和白面都称了半袋子,加起来三十公斤,往肩膀头子上一扛,还怪沉的。

热巴嫂子在一旁托看袋子帮忙使看劲,

將麵粉扛到了骡车上,日头已经放毒了,太阳明晃晃的照。

热巴嫂子也跟著抹了把汗,把衬衫纽扣又解开了一颗,露出忽闪忽闪的沟子,眼神恍惚了一下,真是应了那句老话。

光照足,温差大,皮肤都能掐出水来。

隨后二人又买了一些应季的蔬菜。

菠菜、豇豆、沙葱、黄瓜、白萝卜、皮叶子、恰玛古。

恰玛古是本地特有的青菜,特有的芜菁,主要是用来燉羊肉用的,口感跟白萝卜差不多,软绵绵的,跟面肺子差不多,但是清炒就没什么味道了。

走到巴扎口的时候又买了一些新鲜的番茄,五月早熟的品种刚上市,这种番茄又酸又甜,切成丁拌饭,做手抓饭更加合適。

將东西送到骡车上,苏阳已经热了一身汗。

“阳子,买的差不多了,咱回吧。”

“买点零嘴吃吧,好不容易来趟巴扎正儿八经的赶个集。”

正巧路边有个推三轮车的老大爷,吆喝著卖玛仁,苏阳看了一眼,就是后世所说的新疆切糕,街头刺客之首。

上面铺满了核桃、葡萄乾压成的硬块,绿绿很有食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