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捡个大漏!(2/2)
不同书体的单字价格天差地別:
甲骨文最贵,金文次之,小篆垫底。即便是最便宜的小篆,单字也要五到十万起步。
另外还有“红字”和“官头”的说法。
前者指硃砂书写的冥器墓券,后者则是带“詔”和“制”字样的宫廷器物。这类物件一旦现世,直接就能定级为一级文物。
但最特殊的当属咒文、符文,这类源自古代巫祝祭祀的自成体系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从古书演变而来的,这种单字价格与其他不同,每字可达50到70万不等。
而这个人偶玉片上,背面胡里麻汤的线条中,恰恰是一句祭祀符文。
经过系统鑑定,这句话是“玉骨承魂,永侍黄泉”。
八个字,价值可想而知!
不过精绝国的文字一直都是谜题,很多字是根据汉文演变,但是在西汉时,被当时的楼兰国吞併后,就融合了卢文的字符而自成一派。
从1901年第一次发掘到现在,已经过去快一个世纪了,破译出来的文字不过一半。
国家还曾在民间悬赏,破译单字奖励十万的活动。
苏阳下意识將兜里的玉片给紧了,不敢想以后留到后世,起码能换一套京城三环的房子。
而这个玉片是精绝国“灵侍玉俑”的组成部分,属於王族陪葬冥器。
精绝国信奉原始萨满教,认为玉石能封存灵魂,故將上等玉料雕琢为人偶女婢,置於墓主棺四角,象徵死后世界的僕从。
也就是说,像这样的玉俑本该有四件,另外三件至今下落不明。
尼雅遗址最早2世纪初被发掘的时候,就有部分的墓葬被盗过了,其中n3和n5等大型贵族墓室中就遗失了很多的漆器和玉器。
而在去年的第三次发掘中,m3墓室中出土的“王侯合昏”锦缎就被割走一半,而且还有现代炸药爆炸的痕跡。
在后世中,2018年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的“青泥珠”就是出自於m9墓室的镇魂玉器。所以,流落民间的玉器和品也就更多了,具体多少,谁也不知道。
苏阳思索著,骑车来到了乡里的巴扎上,路过肉摊称了一些牛肉,又顺便买了一些白面。路过刘小成家门的时候,给他们匀下了一些。
回到家里,就將这东西放在了枕头底下,吃过饭看了会书,盯著这东西愣神。
如果將这东西给修復好,价值会提升不少。
苏阳曾看到一个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才知道有这么一个行当,叫文物修復师。
他们可以將残缺的器物进行修復翻新,还原出原本的辉煌。
如今自己获得了“修復大师”的技能,指尖竟不自觉地微微颤动,跃跃欲试。
不过这玉片的价值太高,苏阳不敢轻易尝试,要是搞砸了,一套不动產就没了。
他咬了咬牙,从桌子上拿出一个玉牌,用力往地上一掷,“啪”的一声脆响,玉牌应声断成两截,断面参差如犬牙。
苏阳准备用这个练练手。
深吸一口气,苏阳启动了修復技能。
剎那间,脑海中浮现出三维立体的修复方案:断口分析、补料选取、接合角度..:::
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得如同亲眼所见。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断口,指腹能感受到最细微的纹理走向。
打开檀木工具箱,苏阳的手指在工具间游走:选了一把明代风格的平口,一块和田山料,还有装著鱼胶的瓷瓶。
当握住雕刻刀时,一种奇妙的肌肉记忆突然涌现,手腕自然而然地找到了最佳发力角度。
“虽”
刀锋划过玉料的声音细若游丝,补料在指尖慢慢成形,断口的阴阳卵结构被雕琢得严丝合缝。当鱼胶涂上断面的瞬间,他手腕一抖,两块玉料“咔”地一声完美咬合。
最精妙的要数仿古沁色,將新补的部分放入特製的腐殖土中,用三蒸九晒的技法进行层层叠沁,最终二者合为一体,肉眼难辨。
没有几十年的手上功夫,是做不来这些的。
苏阳忙活了一个中午,这才將这件玉牌给完美修復出来,如果换做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最快也需要三五天。
出了门,苏阳身上落满了白色粉尘。
村口传来“叮”的声音,声音浑厚有力,应该是村口的拍卖会动工了。
苏阳来到广场上,白石灰旁围著一群孩子在“钓鸡蛋”,工地上已经夯好了地,大家正在打地基,脚手架上的工人们正喊著號子传递红砖,手推车軲在碎石路上咯哎作响。
张军抽看烟,手持大瓷碗喝看茶。
“张叔,这边盖的挺快嘛。”苏阳走过去跟张军打了声招呼。
“巴郎子,要不了一个月就盖好了,要是赶一赶,说不定还能赶上你下次拍卖会呢!”
苏阳笑了笑,“张叔,你可真把我当天老爷了,我就去了一趟崑崙山,哪有那么多的好料子,我现在是真没了!就剩下一些毛料子,最多能在巴扎上摆摆摊嘛。”
“哎哟喂!”
张军急得直脚,塘瓷缸子当掉在地上,“咱们可是跟乡里立了军令状的!你要是没有好料子镇场子,那谁来咱们这....”
他压低声音,指了指工地围墙外,“看见没?电视台的记者三天两头来转悠,连报纸上都登了!”
说著从裤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报纸,头版赫然印著《南疆首个民间文物鑑定所即將落成》的標题。
“怕啥嘛,我虽然没有了,但是別人总会是有的嘛!”
苏阳接过大瓷碗坐在凳子上,给自己又倒上了一碗茶水。
“放心吧,有前两次的经验后,到时候总会有人愿意到这里拍卖的,咱们村就等著分红就好了。”
张军还是一脸的担忧,生怕到时候冷场,到时候丟人就丟大了。
“阳子,长途电话,打咱们村里来了,过来接一趟。”
陈菊露头从门口往这里喊了一句。
苏阳有些莫名其妙,小跑过去。
没过几分钟,他又小跑著回来,脸上掛著掩不住的笑意。
“张叔,好事儿!”
苏阳笑著的看向一脸愁容的张军:“刚才是喀什文物商店的人,说有个香江收藏家带著批古代玉器,问咱们这能不能拍,要来咱们这里做!”
张军一听,顿时咧嘴笑了出来。
“你看嘛,我就说不用急嘛,等回头人家来了咱们这,再给人家敲定日期,咱们赶起工,会场建好了直接开拍!”
张军鬆了口气,刚掏出一根烟叼上,一想不对头啊。
“阳子,你说什么古代玉器,这个...咱们咋做?带的是啥玉器?有证明文件没?”
“说是正经文物商店备案过的。”
苏阳从兜里掏出个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记著电话內容,“有和田青玉琮、黄玉龙形佩,最稀罕的是带铭文的玉璧,据说是早年斯坦因探险队流出去的,合法的。”
“但是嘛,咱这不是拍料子嘛,咋成拍古玉的了嘛?”
“害!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