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和老师的交谈!崩坏的驻蒙军(1/2)

第232章 和老师的交谈!崩坏的驻蒙军

接下来的时间里,陈铭还是重复着重复的事情。

学习,开会,经常与老师讨论国家的未来,民族未来的发展道路上。

从不断的交流中,陈铭也深深的感受到了老师的高瞻远瞩。

这是超越时代的视野,哪怕是陈铭是从后世而来,都不得不佩服。

不过靠着后世了解到的信息,加上如今陈铭的眼光也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倒也赢得了老师的很多赞许。

学生能够成才,作为老师心里当然欣慰。

对于陈铭这位学生,陈铭的老师是非常骄傲的。

而陈铭和程清容之间的关系,也在老师的撮合下,逐渐亲密了起来。

一个是优秀的高知识分子革命女青年,一个是优秀的前线指挥员,战功赫赫,受无数人的尊敬崇拜。

程清容对于陈铭自然也是如此,感情有崇拜,也有爱慕。

而旅长得知了陈铭个人问题的进展后,直接就动了心思。

准备抓紧把这事情定了下来,至于感情还没有达到结婚的程度,那算什么事?

战争时期的婚姻,先结婚后恋爱是普遍现象。

只要两个人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完全可以先把事情定下,之后再慢慢增进感情嘛。

陈铭的老师对此是赞同的,自己的学生已经32岁了,要是再拖下去,等到陈铭回前线了。

这事不知道会拖到什么时候。

虽然两人都清楚,小鬼子就目前的情况,继续打下去坚持不了几年。

但打完了鬼子后,战事却不会因此停息。

抗战胜利后还会有仗要打。

真等到完全打完仗了,说不定陈铭都四十多了,到时候真彻底成了老光棍了。

于是,陈铭和程清容的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不过在婚期上,陈铭有自己的想法。

“我准备在回到前线之后举行,借此麻痹鬼子,发动一场大的战役。”

陈铭如是说道。

等陈铭回到根据地后,独立支队经过几个月的修整,战斗力能重新恢复,变得更强。

但鬼子的警惕心也会随着独立支队修整的时间而逐渐提高。

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一支部队在经历过一场大战后,需要数月的时间修整,期间进行兵力补充和战术调整,这是普遍的常识。

这个时间需要几个月不等。

无论是国军还是鬼子都是这样,发动一场大的战役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停下来。

像很多小说中,刚打完一场仗,补充新兵后居然能发挥出原来的战斗力,攻势连绵不绝,那简直就是扯淡。

别说新补充的新兵了,就算是从其他部队补充老兵,都不可能短时间内投入战斗还能发挥出完整的战斗力。

要真能那样,陈铭早就在鬼子几万主力离开晋北后再次发动攻势,二打大同和归绥了。

现实的情况是,在独立支队修整的这段时间,鬼子沿大同到集宁,归绥一线的防线愈发警惕。

双方都知道,等独立支队修整完毕后,必然还会有一战。

只不过这个时间不确定而已。

陈铭心里想的是,想要借结婚这件事,麻痹鬼子,并在当天发动战役,打鬼子一个措手不及。

岗村可是个中国通,明白对于中国人来说,结婚可是绝对的人生大事。

陈铭作为独立支队的最高指挥员,总不会在洞房烛夜这个时候搞事情吧?

而且,说不定鬼子还可以趁这个机会,在独立支队部队大喜之日放松警惕时,利用空中优势,尝试能不能给独立支队整一波大的。

要是能用飞机炸死陈铭,那最好不过了。

就算不能炸死陈铭,炸死一些前来的干部也是赚的。

陈铭作为高级指挥员,他的婚事总不至于一个人都不来吧?

陈铭就是要借着结婚的这个档口,发动一场战役。

鬼子的鲜血和生命,作为新婚的礼物是最好不过了。

这叫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虽然陈铭结婚这件事,能让鬼子放松警惕的程度有限。

但胜利的天平上,哪怕增加一点胜算都是值得的。

“这会不会太委屈你和小程了?”陈铭的老师问道。

对于陈铭和程清容而言,大婚之日这样大喜的日子,却要委屈牺牲自己,为了大局。

对于个人而言,这是不公平的。

“老师,我们的个人命运,早就和革命融合在了一起,为了革命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我和清容同志都商量好了,不过是没了一些传统的仪式罢了,只要能多消灭鬼子,那就是值得的。”

陈铭笑着说道。

“不错,等打完了仗,我亲自给你补办婚礼的仪式。”

陈铭的老师欣慰的说道。

自己的学生主动舍小家为大家,这是非常高的政治觉悟。

但自己作为老师,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受委屈。

所以他虽然赞同了陈铭的这个决定,但准备在仗打完后,亲自给陈铭弥补这个缺失的遗憾。

“谢谢老师。”

陈铭笑得很高兴。

“我明天就把这个计划汇报给领导。”陈铭开口说道。

独立支队何建新部的营地深处,总能看到何建新攥着拳头巡视阵地的身影。

自从上次在与丁伟、孔捷的战术演练中失利后,他心里就憋着一股无处发泄的火气。

那股气不是对战友的不满,而是对自己“没能做到最好”的较劲。

在他看来,输给自己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松懈”会影响到真正的战场。

于是,这股憋在心里的劲,全都被他转移到了对鬼子的作战上。

每天天不亮,他就带着参谋们研究驻蒙军的动向,对着地图反复推演战术,连战士们的训练强度都比往常提高了不少。

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何首长这是要把对自己的“不满意”,全变成给鬼子的“颜色”。

而此时的日军驻蒙军,早已没了往日的嚣张气焰。

自从上次在晋北战役中被独立支队打垮后,驻蒙军在日军内部就彻底被边缘化了。

大本营不仅没给他们补充精锐兵力,反而把原本属于他们的装备调去了太平洋战场和华北主战场。

虽然后来补充了一部分新兵,但这些新兵的素质简直一言难尽。

鬼子的后备兵员本就捉襟见肘,优秀的士兵早就被优先分配给了战斗力更强、战略地位更重要的部队。

像驻蒙军这样的“边缘部队”,只能捡别人剩下的“残羹冷炙”。

以至于到现在,驻蒙军的编制都没能补充完毕。

一个步兵大队本该有一千一百人人,现在最多只有六百人;一个炮兵中队本该有四门火炮,现在能凑齐两门就算不错。

在独立支队各部的持续渗透和进攻下,驻蒙军更是节节败退,逐渐难以支撑。

他们失去了对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控制,只能龟缩在城市和铁路沿线。

大同、归绥、包头这几座重镇,靠着坚固的碉堡和铁丝网勉强守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