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华强北的续命之举(1/2)

第244章 华强北的续命之举

“这件事,股东大会虽然通过了…咱们董事会,还是投个票吧。”

武平思索再三,和陈大同对了个眼神,说道。

公司发展方向和性质都要变了,他不得不谨慎。

陈大同思虑一番,点头。

“好吧,大家都表达一下看法。”

半天,你看我,我看你,也没人举手。

陈学兵一脸轻松的笑意,手指搭在桌上来回轻敲。

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

陈学兵毕竟是远道而来,而且之前都谈好了,陈大同为了避免这个尴尬的场面,只能缓缓举起了手:“我同意。”

这下,才有俩人跟着举起了手。

9人董事会,6比3。

武平轻咳一声,准备开口。

陈学兵忽地悠然开口道:“和联发科争夺市场的方案,我已经安排好了,今年之内,可以帮你们拿下30%以上的华强北市场。”

众人一滞。

陈大同不敢置信:“当真?陈总,这个时候.说话可要慎重啊。”

陈学兵咧了咧嘴,并不多言。

情况瞬间逆转。

运营副总范仁勇,市场总监许飞举起了手。

销售副总周承云犹豫了一下,也举了起来。

6比3,陈学兵入股已经算通过了。

如果武平不行使董事长的一票否决权的话。

实际上这项决议并非正式决议,正式的决议是之前股东大会作出的,也没有一票否决之说。

武平没有开口,就是默许了。

只是他仍想保留一个沉默的态度,表示质疑。

陈学兵手指的动作却仍未停止。

哒哒哒哒。

他的眼睛盯着武平。

武平长出一口气,知道了陈学兵的意思,也举起了手。

公司现在的状态有些尴尬,谈好要退出的两个股东等着打钱回购,如果陈学兵走了,公司的流动资金要被抽空一大半,他们就不得不去找新的投资人,就算找来,对公司也无任何帮助。

他一举手,另一位通信业务副总冀晋也把手举了起来。

就剩下一个独立董事,陈波。

8比1,高票通过。

武平缓缓道:“好吧,我觉得公司还是应该保守.”

“不急。”陈学兵一抬手,轻松写意地道:“我在我的公司有个习惯,重大表决的时候,得大家都同意,否则以后做起事来,大事小情都有个把人要求开会讨论,表示反对,我可受不了。”

武平嘴角抽了抽。

这位新股东,也太强势了。

容显文和后藤美树听到这话也没什么反应,但邹嘉盛有点听懵了。

他进奇点科技都七个月了,一开始就在,虽然他是刚提的副总裁,但会也跟着开过不少次了。

除了董事会成员选拔那件轻描淡写的“小事”,之后发股也是董事长一口说了算,董事长还让大家表决过其他事情吗?

还是至今为止,集团根本没有过什么重大事务??

陈董事长此刻表现得民主极了,放下了二郎腿,笑意温和地看着陈波面前放着的姓名牌。

“陈波.董事,能不能说说,你对我有什么意见?”

陈波有点尴尬。

独董,在展讯一向是比较受尊重的,直接对股东会负责,平时投票也是谁都不鸟,有意见就直接说,反正他的工资也不是董事会发的,是股东发的。

所以刚才武平和陈大同都投了,他也没举手。

但此刻被这个外来者盯着,总感觉有点进退失据。

因为对方举手投足有种气场,好像能随时吞下整个展讯。

“额我只是觉得,以公司现在的情况,还没挣钱,就想着把摊子铺这么大,存在很大的现金流风险,陈总,你能不能解释一下,你的计划,打算什么时候开始?”

陈学兵坐正了身子。

“很快!甚至我觉得,人才招聘和培养,应该今天就开始。”

这下,所有人都惊了。

陈学兵激进的态度,让刚才率先举手的陈大同都有点后悔了。

“稍安勿躁。”

陈学兵再次抬手。

“钱的事情,大家不必担心,我的两个亿入股资金马上就能进来,而且刚才我说到的贷款事宜,现在也可以跟大家解释一下。”

“我们长征资本,目前最好的一号基金年化收益接近700%,二号基金也接近500%,现在社会投资意愿愈强烈,而且我们今年之内会拿到一张信托牌照,到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比银行高一些的利率吸收社会高净值用户存款,通过贷款投进你们的研发项目,而且是长周期的贷款,坚持到你们上市之后好几年也没问题,你们大可以通过股市融资,甚至是再融资去还。”

在座的所有人,脸上逐渐打出一个问号。

700%?500%??

你们什么基金啊!!

有这种生意,你来投资展讯干什么??

还有,信托牌照??

美国是世界上信托业最发达的国家,信托历史150多年了,许多老百姓都懂,国内的人不了解信托,国外回来的创业者,对信托的地位可是很清楚的。

万能牌照,可以兼营银行业务。

最高规格的资格审核。

华尔街会员资格证!

“陈,呃。”武平嗓子干涩,卡了一下:“陈总,国内信托牌照好拿吗?”

不应该啊?

难道国内信托的性质不一样?

可他都说了,可以吸收社会存款,放贷款!

容显文和后藤美树也惊奇地看了陈学兵一眼。

他们从普华永道出来,当然了解信托,而且知道国内信托的现状。

不太好,目前市场较小。

但也不是民企能拿到的,基本集中在国央企手里。

陈学兵笑着解释道:“当然不好拿,全国总共68张,我们是在重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拿到一张,国内现在的信托业也是起步阶段,但很快就要壮大了,因为上层已经决定,信托牌照停发了,已有的信托企业经过今年最后一次审核后逐步放开限制,国内信托规模将剧烈膨胀。”

停发了。

容显文和后藤美树表情一凝。

这个消息,他们可不知道。

那就吓人了啊。

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就是不甘于把钱存在银行,用微薄的利息抵御通胀。

他们寻找着各种投资机会,没有机会的,也会寻找那些远高于通胀的理财,保证自己的优渥生活和社会地位。

信托有权给出比银行存储高得多的稳定利息,现在牌照又停发了

那不是所有趋稳的富人资金,都会流向这68家?

那些趋向风险高收益的大资金,又会流向私募。

董事长岂不是是要把国内富豪的资金管理都包圆了?

展讯的管理层没想这么多,只是对这个投资人的金融实力有了更深的了解。

太强大了。

并且还用极其坚定地态度对他们说了一句:“放手一搏。”

听起来,有他的加入,他们一直担心的资金问题真的不是问题了。

这不就是展讯一直追求的“无上限研发”么?

人家两亿资金都干进来了,绑在了一条船上,他们才多少股份?还有2.5亿的对赌补偿兜底,直接补偿股东,输了也是有钱人,怕什么?

“我同意。”陈波举起了手。

陈学兵笑容扬起,给负责法律部分的后藤美树递了个眼神。

后藤美树起身,从棕色公文包里拿出一式三份投资合同,放在桌上。

“武总,里面有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授权陈总的总裁任命权,还有扩大两名董事会成员的协议,你看看。”

股东大会早有决议,很快签完了合同。

会却没散。

“既然经营的事我说了算,那我就直接安排了。”

“你们现在联系上海的领导帮你们向科技部申请核高基补助,我和你们一起去,如果上海方面有异议,我立马帮你们联系重庆,那边的领导想必很愿意帮你们办这件事,安徽也可以,我可以马上联系重庆的市领导或者安徽的省领导确定这件事,反正展讯的研发中心在bj,公司总部不行就搬嘛。”

陈学兵拍板,展示了一波人脉。

“额”陈大同见陈学兵杀气腾腾,上来就要搬总部,赶紧道:“不用不用,我认识信产部的老领导,这件事我们直接找部里申请。”

“哦?”陈学兵没想到陈大同还有直通部里的人脉。

副总范仁勇笑道:“当时陈总决定带我们回来,就是受老领导的邀请,老领导还专门请陈总吃了一顿饭。”

武平也露出了微笑:“上海对我们也挺好的,这栋楼的地是上海给我们批的,今年还答应我们给我们在张江建一个上海研发中心,我们只需要出一千五百万我们现在走,不合适,还望陈总不要想着搬离上海,上海是展讯的沃土。”

陈学兵又惊了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